天天看點

金庸“雲松書舍”落地記

作者:嘉興正春和文化

文 | 寅生

編輯 | 愚人

金庸“雲松書舍”落地記

嘉絹故事多。

李寅生也是嘉絹人,我與他過去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如今我們都退休了,都來到了“嘉絹記憶”的圈子裡。市場經濟的浪頭把李寅生推向市場,很長一段時間裡李寅生在深圳和香港做生意,推銷嘉絹的絹綢産品,這種經曆注定老李是個有故事的人。

那天閑聊,說起嘉興紀念金庸百年誕辰,寅生說:金庸一家我熟。他說得輕描淡寫,不像是吹牛,吹牛的人往往是添油加醋。其中說到金庸在杭州建造“雲松書舍”的協商過程,很有意思,于是我建議寅生兄寫下來,讓更多人看到也是挺有意思的。

以下是李寅生的文章,這篇文章昨天被“讀嘉”采用了。--編者

杭州金庸先生的“雲松書舍”是美麗西湖畔的一處文化新景,當年動議這件事的細節,鮮有人知曉。當年我作為後勤服務人員,曾有幸參與了與金庸先生關于建造“雲松書舍”的協商的過程,并與金庸先生一家有着多年交往。回想起當年參與辦成這件事的過程,我十分激動,感到很自豪。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期間,嘉興絹紡廠在深圳設有合資公司,不久又成立了獨資的深圳嘉絹工貿公司,我具體負責銷售嘉絹的絹綢産品。實際上我們公司也可以算是嘉興乃至浙江在深圳的視窗機關之一,經常負責接待來自家鄉的許多參觀和辦事團隊,許多熟人朋友也都把我們公司作為來深圳的落腳點,我自然也成了聯系人和接待人,在深圳混得很熟。

1992年的某一天,具體日子忘記了,省政府副秘書長周洪昌打我電話,說他剛到深圳,住在羅湖口岸旁邊的富臨大酒店,叫我過去,說有重要事情商量。到了酒店,周洪昌副秘書長把一起來的其他三位同志也召集過來,說開個預備會。我得知這三位是杭州市政府有關方面的幹部。

周洪昌說這次他代表省政府來深圳,主要是與金庸先生拟在杭州建造居舍一事作個對接,協商建造的位址、面積、風格樣式、所有權的确認等,并準備簽協,是以說事情很多,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周洪昌當即給我們分别布置了任務。他對我說:小李,這次接待金庸先生一行來深圳的後勤保障服務工作,由你負責,你這幾天的任務是全程做好具體工作,要讓金先生一家滿意,你的工作做好了,我們的談判工作就順利,是以說責任重大啊。

這裡要說的是,我僅是在深圳的一個公司的普通職員,周洪昌副秘書長之是以想到叫我加入這次協商洽談的團隊,大概是認為我辦事比較靠譜,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吧。我經常接待來自嘉興以及杭州、北京等有關方面的上司,一來二去都很熟悉了,周洪昌曾擔任過嘉興市市長,他也熟悉我。這次上司信任我,我頓時感到責任重大。

第二天中午,我随周洪昌一起在羅湖口岸接到了金庸先生,金庸先生全家六口坐進了我的七坐小車,下榻在香格裡拉大酒店,全家人除了金庸先生,還有夫人,兒子,女兒,女婿,外甥女(約5歲)。

接下來的幾天,周洪昌與金庸先生經過多次反複磋商,最後确認其中一個沙盤模型,并加以修改。地點選在西湖杭州植物園内,離浙江醫院也不遠。總投資額由金庸先生全款支付。這期間說到有個小項目當初忘記進預算了,就是通到外面的下水管道工程沒有預算進去。金庸先生爽快地給補上20萬美元,并說:如果不夠,可以再加。協商中還明确了房子建造好後歸金庸先生所有,金庸先生百年後所有權歸杭州市政府所有,用作展覽館。金庸先生暫定名稱為"風雲書舍"。雙方愉快地完成了簽約。

在深圳共同生活的幾天裡,我跟金庸先生一家接觸是最多的,每天都有交流。金庸先生和藹可親,說話細聲輕語,面帶微笑。他說喜歡吃家鄉味道的菜,我就盡量按排到杭州菜館、上海菜館去就餐,也去吃廣東菜館。

記得在粵海酒店就餐時碰到了一位做大堂經理的嘉興籍女孩,她年輕漂亮,服務熱情周到。聽見我們在講家鄉話,就過來悄悄問我:你們是嘉興的嗎?這是金大俠嗎?我說是的。聰明伶俐的她,馬上對金庸先生說:今天能親眼見到您很激動,我很幸福,我很喜歡看您的武打小說,并當場背誦書中的詩。金庸先生哈哈笑了,笑得好開心,緊接着這位嘉興姑娘從一旁的櫃子裡拿出了金庸先生的書,原來她有空就在看金庸小說啊,她懇請大俠簽名,大俠欣然接受了。

聽說金庸在此,酒店裡的人都圍過來了,人們紛紛效仿簽名。我看吃得也差不多了,再坐下去人還會多起來,征得大俠同意後就結束了午餐,我們撤退了。那位姑娘送我們到門口上車,還說有好幾個同僚正在買書途中,趕不上簽名了,流露出遺憾。她後來回到嘉興工作了,有一次我在嘉興陽光大酒店遇到她,她還說起那天的場景,說終身難忘。

我陪同金庸先生一家去深圳風景名勝點參觀。有一次在參觀中,接到家鄉一位上司從嘉興打來的電話,他問我在做啥,我興奮地告訴他,說這幾天在參與接待金庸先生。他說:那級别很高啊,要認真陪好啊。說句話實話,我當時一門心思做好接待工作,沒有想更多,也沒有多拍幾張合影,我站位不高啊,現在想到了,但是晚了。

後來我們去香港開公司,我又在香港工作了好多年。憑着與大俠建立起的交情,我在香港與大俠見面的機會倒是很多,并引薦了許多家鄉來的朋友得以拜見大俠,金庸先生見到家鄉人也是十分高興,總會安排一次宴請,而家鄉人往往會把自己喝醉,方顯對金庸先生的崇拜之情,是以有時候熱鬧,有時候熱鬧過頭而顯尴尬。

我與金庸先生全家也都成了朋友,從山頂道一号大俠的别墅,到跑馬地明報報社,再到渣華道大俠後來的辦公地方(現在是明河出版社)小查先生的公司,我都有所熟悉。

有一次,大俠與我回憶在深圳時情景,他說那次去深圳真的好開心,住得時間最長,一般去,總是上午去、下午回,最多過一夜。這次住了四夜五天,吃到了家鄉菜,完成了心中的大事。聊話中他說"風雲書舍"的名字改了,叫雲松書舍了,風起雲湧,青松長駐啊。

金庸先生心系故裡,情重西湖,1996年11月5日先生将書舍及藏書無償捐贈給杭州市人民政府。

想起當年我們在深圳與金庸先生同看“風雲書舍”的沙盤,到今天“雲松書舍”的落地建成,并成為對金庸先生的永久紀念,我觸景生情。值此金庸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我寫下此文,以表懷念之情。

【來自:愚人閑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