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作者:廣東中醫藥
綠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國人喝花茶養生的曆史由來已久,常見的花茶有玫瑰花、桂花、菊花、茉莉花等等,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具有疏肝和胃安中作用的綠萼梅(白梅花),對女性尤其适用。

綠萼梅是梅花名品,也是最有君子氣質的梅花。《百草鏡》中記載:“梅花,有紅、白、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入藥尤良。”不同的本草古籍中雖有白梅花、綠萼梅、梅花之稱,但關于其性狀記載往往相同,均為萼綠色白,從基原考證應為同一種梅花,臨床用藥以含苞未放、氣味芳香者為佳,花開者為次。

綠萼梅入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幹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采摘花蕾幹燥而成。【異名】白梅花、梅花、梅、春梅、幹枝梅。【性味】味微酸、澀,性平。【歸經】歸肝、胃、肺經。【功能與主治】疏肝和中、理氣化痰。【适用人群】肝胃氣滞所緻的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嗳氣、食欲不振、胃痛、消化不良者。情志不舒、肝氣郁滞、痰氣郁結所緻心情煩躁郁悶、神經衰弱、梅核氣、咽喉不爽、慢性咽炎者。【注意事項】本品為理氣藥,氣虛較重及無氣滞症狀者慎服。

【用法用量】一般用于泡茶、煮粥。煎服用量在3~5克。

綠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臨床應用

中醫認為,綠萼梅性平,味酸、澀,歸肝、胃、肺經,有疏肝和中、理氣化痰之效。

綠萼梅用于肝胃氣痛時,如治療肝胃氣滞之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嗳氣納呆等,常與柴胡、佛手、青皮、香附等搭配,或與同有解郁作用的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等合用。

綠萼梅芳香行氣、化痰散結,用于治療痰氣郁結之梅核氣時,可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

國醫大師徐經世認為綠萼梅藥性柔和,理氣而不傷陰,長于斡旋中焦氣機,功善疏肝和胃安中,常用其治療多種氣郁型内傷雜病,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定梅花飲片用量範圍為3~5g,徐經世先生常用10~20g,強調綠萼梅大劑量應用時方可起到養肝木以主疏洩、開胃氣以利和降、醒脾土以助運化的作用,小劑量則療效欠佳。

綠萼梅為解郁悅脾之要藥,調肝而不傷陰,醒脾而不燥脾,清透而兼補養,安中焦而治衡,尤善燮理脾胃、肝膽之氣機升降。臨證可靈活運用綠萼梅治療因郁所緻的諸多雜症,并根據其具體藥性特點和臨床需要合理把握用量。

此外,女性患者尤适合用綠萼梅調肝解郁,且綠萼梅可作為食療妙方“煮粥食”“蒸露點茶”,以達開胃散郁、生津止渴之效。

典籍記載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綠萼梅具有“開胃散郁……利肺氣,去痰壅”等作用,并指出“單葉綠萼入藥尤良”;

汪昂《本草備要》載綠萼梅“清香,開胃散郁,止渴生津,解熱滌煩。得先天氣,助清陽上升,清肺氣,去痰壅,解胎毒痘毒要藥”,認為其開胃氣、解肝郁,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對中焦脾胃、肝(膽)均有調養作用;

王孟英《随息居飲食譜》雲:“綠萼白梅為佳,入藥舒肝解郁,清火稀痘”;

王一仁《飲片新參》亦言:“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百花鏡》中說綠萼梅:“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綠萼梅,疏肝和胃安中,泡茶煮粥皆可,女性尤宜

驗方分享

1、咽喉異物感,上部食管痙攣:綠萼梅、玫瑰花各3g。開水沖泡,代茶常飲。(《浙江藥用植物志》)

2、妊娠嘔吐:綠萼梅6g,開水沖泡,代茶飲。(《浙江藥用植物志》)

3、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将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枚,七日痊愈。(《本草綱目拾遺》)

4、痘疹:①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不藥良方》)②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發,隐在皮膚,并治麻疹斑疹:梅花一兩,桃仁、朱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

5、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綠萼梅食療

綠萼梅蒸蛋

材料:綠萼梅(白梅花)5克,雞蛋1個,鹽、香油各适量。

做法:先用白梅花煎取适量湯汁,再用湯汁與雞蛋液混勻,倒入蒸碗,加适量鹽,上蒸鍋大火蒸10分鐘,制成雞蛋羹,加香油即可。每日1個,連服7日。

功效:此方源自《本草綱目拾遺》,有疏肝、理氣、散結的功效,可用于氣郁、情志不遂所緻的頸部淋巴結核(瘰疬)。

适合人群:适合由于悲怒憂思、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所緻頸部淋巴結節,常伴潮熱、消瘦、咳嗽、盜汗、失眠、厭食等症狀者。春季食用尤佳。

特别注意:氣虛而無氣滞者不宜。

綠萼梅菊花茶

材料:綠萼梅、白菊花各3克。

做法:将綠萼梅、白菊花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浸泡15分鐘後倒出飲用。每日可多次沖泡,代茶頻飲。

功效:此茶可解肝郁、降肝火、涼肝血、解肝毒,适用于肝郁氣滞及肝陽上亢諸證。

适合人群:适合肝郁氣滞所緻的胸脅脹痛、肝胃不和、心情煩悶者。适合肝陽上亢所緻的眩暈耳鳴、頭脹痛、心煩口苦、面紅眼赤、咽喉腫痛者。春季飲用尤佳。

特别注意:氣虛胃寒、洩瀉者不宜。

梅花粥

做法:粳米30~60g煮粥,粥将成時加綠萼梅5g,再煮至花剛熟即成。

功效:此取綠萼梅"助(脾胃)清陽之氣上升",粳米養胃氣。用于素體脾胃虛弱,濕犯脾胃則清陽之氣不升,以緻脘悶,食欲減退。

梅花茶

做法:綠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飲。

功效:本方取綠萼梅清熱生津、除煩,蜂蜜清熱潤燥。用于暑熱或熱傷胃陰的心煩口渴。

三花悅肝茶

做法:綠萼梅、玫瑰花、合歡花各3克,加适量水煮成花茶飲用。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安神。主要适用于肝郁化火的人群,通常表現為體型偏瘦,容易生氣,經常感到兩脅肋部疼痛、脹滿,伴有口幹口苦、眼睛紅腫疼痛、大便幹燥、小便黃色等症狀。■

【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養生正道、中醫雜志、健康報等微信,圖檔來源:藥用植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