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布衣豆腐《水浒中紙馬》完結篇3

作者:樂藝會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

之前我們就曾經說過,水浒中,在關羽後裔關勝與梁山對陣的時候,正當梁山大将林沖秦明兩個打關勝一個,取得絕對優勢的時候,宋江忽然指指點點,便教鳴金收軍。林沖,秦明回馬,一齊叫道:“正待擒捉這厮,兄長何故收軍罷戰?”宋江高聲道:

“賢弟,我忠義自守;以兩取一,非所願也。縱使一時捉他,亦令其心不服。吾看大刀義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為神,家家家廟。若得到此人上山,宋江情願讓位。”

可見,在宋江眼中,關勝既然是關聖人的後代,是萬萬打不得的,就跟《儒林外史》中的胡屠夫,一旦女婿範進中了舉,成了天上的文曲星,就萬萬打不得一樣。宋江在描述關勝的祖先也就是關羽的時候說:乃祖為神,家家家廟。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宋江的意思是說,大刀關勝的祖先是神靈,現在我們幾乎每家的家廟中,都供奉着他。我們為此也專門闡述過,參見:

為什麼宋江說關羽為神,家家家廟?布衣豆腐《水浒中的紙馬》結義篇28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布衣豆腐《水浒中紙馬》完結篇3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布衣豆腐《水浒中紙馬》完結篇3

舉意司關王黃氏女花錢 學思堂藏品

關羽為神,家家家廟的水浒描述,竟然在《西遊記》中得到了具體的應證,《西遊記》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因為妖怪要每年需要村民提供童男童女賽祭,是以弄得家家惶恐,具體描述說:

老者道:“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出,今年七歲了,取各喚做陳關保。”行者問:“何取此名?”老者道:“家下供養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名關保,我兄弟二人,年歲百二,止得這兩個人種,不期輪次到我家祭賽,是以不敢不獻。故此父子之情,難割難舍,先與孩兒做個超生道場,故曰預修亡齋者,此也。”

可見,陳清他晚年無子,就是因為家中敬奉關公靈位,在關爺之位下,才求得這個兒子,這才取名“關保”,可見家家家廟,着實無虛。

同樣的情節,在《薩真人得道咒棗記》“第六回 王惡收攝猴馬精真人滅祭童男女”中也有雷同的描述:

卻說湘陰縣城隍以這個王惡為鄉民除害而死,生既為烈士,死當作英神,遂申聞府城隍。府城隍申聞省城隍,省城隍乃奏聞玉帝,就敕令王惡為湘陰一個神道,血食一方,每年一祭。王惡既受了玉帝敕令,遵從湘陰地方顯靈顯聖。湘陰居民乃高建廟宇祀之,其廟取名“廣福廟”,其神即号“廣福王”。每至四月初三日,是王惡死的日子,鄉中有百姓就宰了豬、殺了羊、烹了雞、燒了鵝,擺列着祭品齊齊整整。你看這個廟中,到了祭賽之日,朝谒的男男婦婦不知來有幾千,燒的香不知燒去了幾擔,焚的紙不知焚去了幾船。豈知這個神道生前是個惡人,死後又是惡神。有一年臨到祭賽之期,忽然言語,說道:“你衆福戶,我有功于汝一方,蒙玉帝敕旨,着令我血食茲土。每年隻是吃豬、吃羊、吃雞、吃鵝,味不見佳。今年祭賽,須把那童男童女我吃。”那些福戶聽見這樣說話,一個個戰栗。内中也有等英氣之士,跪下廟前說道:“王爺,你乃是助福之神,保佑茲土,怎的又害了人家的童男童女?”神道聽得此言,不勝之惱,說道:“爾等居民,不遵神旨,可惡,可惡。”須臾之間就弄出一陣大風... ...

卻說廣福廟鄉有十保,這十保福戶,因用童男童女,第一保推第二保先祭,第二保推第三保先祭。左推右推,隻得以拈阄為定,剛剛的該着第一保祭賽。那第一保的頭首,問東家要個童男,東家道:“我的乖乖兒子,怎麼舍得?”問西家要個童女,西家道:“我的嬌嬌女兒,怎麼舍得?”衆頭家無奈。那是四月初一日,祭期又至。欲别處去買來,又怕誤了祭期。... ...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布衣豆腐《水浒中紙馬》完結篇3

西夏黑水城遺址所出金代《義勇武安王位圖》

真人道:“那神道要吃童男女麼?”高老道:“正是。每年祭賽要一個童男、一個童女、豬羊牲醴供獻他。他一頓吃了,保我們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來為災降禍。今年祭賽正輪到舍下。”真人道:“老丈有幾位令郎?”高老槌胸道:“可憐,可憐。說甚麼令郎,羞殺我也。老拙今年六十三歲,舍弟今年五十九歲,兒女上都艱難。我五十歲上納了一妾,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歲,取名喚做‘一秤金’”。真人道:“怎麼叫做‘一秤金’?”老者道:“我因兒女艱難,修橋補路,建寺立塔,布施齋僧,有一本帳目,到生女之年,卻好有過三十斤黃金,三十斤為一秤,是以喚作‘一秤金’。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出,今年七歲,取名喚作‘高關保’。”真人道,“這樣取名何意?”老者道:“合下供養個關王爺爺,因在關爺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名‘關保’。不期今年輪到我家祭賽,不敢不獻,故此骨肉之情難割難舍,先與小女舍侄們做個超生道場,故曰預修亡人齋者,此也。”真人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說道:“老丈既無兒,膝前止有一女,令弟止有一子,怎麼舍得他活生生祭賽?”老者道:“此也出乎無奈。”真人道:“買來的可替得麼?”老者道:“這個神明,初祭時買來的他還享用,到如今隻要親生的兒女,買來的不要。”

在《薩真人得道咒棗記》中,同樣惡神作祟,要吃童男童女,而當地老者的女兒也叫一秤金,男娃也叫關保,而且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求關聖人得的子,而陳家也正是供着關王爺爺,這也正是水浒所謂關羽家家家廟的再次應證。

《薩真人得道咒棗記》成書于明代萬曆31年(1603),是鄧志谟創作的神魔小說,而今見最早的《西遊記》版本,是明代萬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闆大字西遊記》,未署作者姓名。可見是同時代作品,其中雷同的情節,或有借鑒,或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橋段,也未可知。

水浒關羽家家家廟的西遊記旁證:布衣豆腐《水浒中紙馬》完結篇3

之前我們說到,在明代小說《梼杌閑評》中魏忠賢他們結義的時候是在三義廟中,《雍正劍俠圖》中結義的時候使用三義瑪兒。可見,結拜儀式中對于桃園結義情景的推崇,是以在結拜的時候,人人以劉歇業兄弟自許。這種同生共死的桃園情結也充斥在水浒世界中,此前我們已經充分闡述過。

而在三義中,由于關公的仁義形象,由于朝廷的不斷推崇與民間的傳播,越來越盛地成為市井社會尊崇的義的精神典範,關羽最後都成了聖人,和孔夫子平起平坐,已經大大超越了三弟張飛與大哥劉備,在結義的造型中,義薄雲天的關羽形象,也已經超越了深情厚義的桃園三人群像,是以,異性結義,到最後,非但在形式上要模仿劉歇業,而且供奉的神靈,也越來越向關羽聚焦。連黑社會兄弟結義,幫派拜把子,再也不供奉什麼三義,桃園,而是直接面向着關公一人磕頭就行了。

《水浒中的紙馬》結義篇全文完

歡迎繼續關注《水浒中的紙馬》遠行篇的開啟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釋出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事涉版權,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