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16日,周恩來上司天津學生在一個平房小院裡成立了一個社團組織,叫做覺悟社。這是受五四浪潮組建的青年進步組織。後來,覺悟社的成員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馬駿、郭隆真等人還為革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覺悟社的傑出代表。
時間飛逝到1995年的時候,覺悟社在世隻剩下一位成員了,他就是管易文,時年100歲,被稱為“世紀老人”。為了拍攝《百年恩來》電視片,周恩來的侄輩周秉德等人來到了他家。
這時,管易文老人已于幾年前大腦老化,連家人都認不清楚了。周秉德說:“采訪他料定談不出什麼東西。”
管易文老人坐在輪椅上,安詳地看着來人。周秉德和采訪組打開話筒開關,送到他面前,恭敬地說:“老人家您好啊!”
"“管老,謝謝您能接受我們采訪。”
可是,管老反應也沒有,仿佛他面前沒有人的存在。
周秉德為了測驗老人,指着他的家人問:“老人家,您認識她是誰嗎?”老人默默地看着周秉德。大家徹底失望了。
管老家人指着牆上挂着的一張管易文與鄧穎超在一起的油畫,告訴采訪組說:“管老與總理、鄧大姐青年時代在一起,他們的感情非常深。那一年鄧大姐去世,我們不敢告訴他,結果他在電視裡看見了,三天沒吃飯,就哭,出聲地哭。”
周秉德指着挂着的油畫,問管老:“這是不是鄧大姐?”
管老沒有說話,似乎若有所思。
周秉德又把周總理照片,拿到他面前給他看,并且問道:“這是周總理,您還記得嗎?”
老人手摸着照片,似乎努力地思考,突然,他的嘴唇微微啟動,不過,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周秉德又指着牆上挂的20年前總理去世時,管易文手書的“音容宛在,永别難忘”八個大字,說:“這是您寫的嗎?”
這時,讓人意外的事發生了,管老嘴巴竟然發出了聲音,清清楚楚,念着說:“音容宛在,永别難忘!”接着,他又說了一遍: “音容宛在,永别難忘!"此時,老人似乎認出了照片上的周恩來,拿着照片,熱淚盈眶。之後,他拿着周總理的照片,久久不願意松手。
這令在場的人十分驚奇。周秉德後來回憶此情此景說:“這真情厚誼的呼喚啊!使我們所有在場者至今難忘。”
就在他們通路後不到兩個月,管易文老人就與世長辭了。這一段人間奇迹,則記錄在《百年恩來》第一集“百年不了情”之中。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随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此事。該書以史料和當事人的口述方式記述20世紀周恩來等一批先進分子追随中共及其領袖毛澤東的真實曆史,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曆史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