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春山”難:是供需失衡還是管理缺位?

作者:江蘇經濟報

停車幾個小時收費155元、電動車違規載客上山成“産業鍊”、節假日景區客流擁擠無人管理疏導……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我省接待國内遊客量和文旅消費均居全國第二,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鐘山風景區、玄武湖景區更是上榜全國排名前十的熱門景區。但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省内包括鐘山風景區在内的部分景區也因高昂的停車費和景區管理缺位等問題引發關注。上山踏青之路難在哪裡?相關部門管理是否存在不足?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上山難催生租車産業鍊

4月6日下午1點左右,雖然已經到清明假期最後一天,南京苜蓿園地鐵站口依然客流如潮,從出口處往鐘山陵風景區方向看去,長長的中山門大街上擠滿了成群結隊的遊人,道路兩邊也停放着無數的計程車和電動自行車。“便宜點50塊錢租給你,有頭盔有手套,7點前還車就行。”今年已經五十多歲的楊培亮一直在地鐵站附近做着租車生意,當天他帶來了5輛電動自行車。楊培亮告訴記者,節假日的時候自己每天早上8∶30就來到地鐵站等客,記者采訪他時,當天已做完了六單生意。記者看到,僅僅在地鐵口就站着四五位車主,每人都有幾輛甚至十幾輛車可供出租,往景區方向的路上,更多的車主則在競相攬客。

比起山下,山上的租車生意更為混亂。在山上的中山陵景區停車場入口處,車主老李和他三個朋友帶來了将近五十輛哈啰電動自行車,截至當天下午3點已經租出去40多輛,一天就掙了三四千元,且和山下不同,在山上沒有太多競争對手的他把租車單價擡到了100元,直到臨近下午5點時才改收半價50元。

記者調查發現,上山難、停車貴,是租車生意紅火的主要原因。“一般人哪有體力全程走路,打車、開車更難,遊客為了友善隻能租我們的車。”老李表示。記者了解到,山上很難找到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的正規租賃點和還車點,且上山的三條路線中,除博愛路外,其他兩條路在節假日期間經常被交通管制,景區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封路”由其他部門決定,景區也不一定能及時知曉,讓自駕遊受到了不小的限制,昂貴的停車費更是讓很多遊客望而卻步。記者觀察到,在清明節等節假日期間,中山陵停車場每停車15分鐘就要收費5元,以在景點停留7個小時計算,遊客僅停車費就要交納140元。

管理缺位引發安全質疑

中山陵停車場15分鐘5元的收費标準并非孤例,在今年文旅市場如火如荼的同時,節假日期間琵琶湖景區停車費單次收取60元一度引起熱議。對此,一些景區從業人員和市民認為,如果定價符合《南京市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且明碼标價則無問題,但記者走訪後發現,部分景區和有關部門在允許市場行為的同時,對景區交通安全和秩序維護卻并不到位,引發了不少市民和遊客的不滿。

“節假日人多車也多,但凡有人在停車場管理一下都不會這麼堵。”4月6日下午4點,計程車司機衛勇剛剛送完客人上山,駕駛着車輛從中山陵停車場駛出,由于部分路段限行,當日所有到中山陵的車都必須進入停車場後再掉頭下山。他告訴記者,由于車多路堵,不僅在上山時最後500多米的路程讓客人等了半小時才到,傳回時又被車流堵在停車場裡接近20分鐘,最後過閘時因為超過了15分鐘竟還要交納5元錢的停車費。“假日這麼忙,這裡也沒有人出來疏導一下,放任堵車,明明是強制要求我們走停車場,為何要我們交停車費。”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停車場已經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但并沒有人值守指揮,停車場前車輛行駛非常困難。而記者在多次撥打停車場崗亭工作電話後也均顯示無人接聽。

面對上山難衍生的電動車出租等亂象,景區和相關管理方也沒有做好秩序、安全和市場公平監督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電動自行車為例,各車主收費混亂,單輛車從35元到150元不等,許多載客下山的計程車對不到兩公裡的下山路程要價高達50元。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出租電動自行車的車主通常允許兩名成年人同乘,幾位車主告訴記者,看見交警“停車下來走兩步”就不會被罰了。除了租車,景區還有不少人騎電動車載客上山,為了躲避交警會在山裡繞路、走“小道”,這些行為在景區内普遍存在,均沒有得到有效管控。

“市場調節”仍需預案管控

出租電動自行車是否合法合規?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朱紅蘭指出,對于品牌電動自行車店的店主出租電瓶車,必須該品牌電動自行車店取得了包含有出租電動車經營範圍的營業執照,且所提供出租的電動車合格;至于居民将自家的電瓶車拿出來出租給遊客使用并收取租金的行為,雖然正常情況下法律并不禁止,但如果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他人或自身損害的,作為車輛所有人的出租人有可能會被要求承擔部分責任。

同時,從春節假期到清明小長假,今年的節假日,無論是文旅市場表現還是出行資料,比起往年都有了大幅提升,也出現了如景區停車大幅漲價、春節海南去程機票800元返程10000元等現象,但市場供需調節不應成為管理缺位的借口,“狂飙突進”的市場更需要保障景區秩序、市場公平和遊客安全。

“節假日停車漲價等現象說到底是一種不規範的市場行為。盡管從經濟學考量是一種短暫的賣方市場,但對營運方的商業信用和持續性經營肯定是有損害的,甚至損及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的整體信譽、品牌和形象。”北京青藍文旅規劃設計院院長馬牧青說。他認為,休閑旅遊時代産品為王,過度靠門票、交通等來維持營運的景區注定不會持久。一些景區為了推廣自家的觀光車等交通産品,而對景區内行路難的現象放任自流更不可取。“事實上不少景區限于自然環境和地貌地勢,不得不将停車場放在離核心景區較遠的位置,這就客觀上需要觀光遊覽車進行擺渡。但有不少景區是有意而為之,觀光車、索道、電梯等交通費用加起來甚至達到七八百元,讓遊客不堪承受之重。”馬牧青表示。對于這些市場亂象,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同時做好節假日期間和長期管控,政府管理部門要提前做好預案,從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和城市商業信用與品牌的角度,積極應對,主動幹預,有效管理。

江蘇經濟報記者 金 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