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3省份将開展試點!調不調、調多少、怎麼調……

作者:中國醫療保險雜志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3省份将開展試點!調不調、調多少、怎麼調……

在河北唐山、江蘇蘇州、

福建廈門、江西贛州、

四川樂山5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

内蒙古、浙江、四川3個省份

将作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

開展全省試點。

調多少、怎麼調

我們了解到,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的确會表現為價格水準的升降起落,但調價不是改革的全部内容,改革的重心是探索建立新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把調不調、調多少、調什麼、怎麼調的技術性問題,與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分級診療、醫療費用管理、醫保支付等系統性問題,統籌起來,形成綜合效應。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3省份将開展試點!調不調、調多少、怎麼調……

“調不調”,要探索啟動限制條件和觸發熔斷機制,力争調價與否的總閥門與經濟社會發展、醫藥費用增速、醫保基金收支等因素聯系起來。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都拿評估結果說話,加法減法都有矩可循。

“調多少”,要探索調價“預算”的宏觀管理、确定規則和名額體系,讓價格走勢與醫藥費用、降成本的績效名額關聯,力争實作公立醫院費用管理和醫療調價總量雙向挂鈎。

“調什麼”,要展現價值導向,正面回應醫院和醫護人員對技術勞務價值的關切,發揮好價格的杠杆作用,引導醫院靠服務品質吸引人、靠技術價值獲得回報。

“怎麼調”,關鍵是調價“預算”怎麼科學合理并均衡地落到具體項目價格上。調價“預算”盤子有限,而各家醫院各個學科成千上萬種醫療服務項目,漲價意願非常強烈,漲價理由也站得住腳,不宜靠行政手段決定誰漲誰不漲。

改革探索政府“管總量、定規則、當裁判”的新機制,公立醫院算清賬提出項目價格意向,醫保部門總體按照成本效益由高到低的順序,讓符合規則的項目進入調價“預算”盤子。

公立醫院算賬準不準、合理不合理決定了調價意向能不能實作,進而把公立醫院自身的能動性激發出來,把衆智調動起來,把衆力發揮出來。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3省份将開展試點!調不調、調多少、怎麼調……

難在哪兒?

大多數人容易把醫療服務價格與求醫問藥的全部費用劃上等号,把看一次病的藥費、耗材費、挂号費、手術費等統統了解為醫療服務價格。以東部沿海地區做一台肺癌根治手術為例,總的費用大約是60000元-65000元,其中藥品和醫用耗材的費用大約占60%-70%,各種手術、診查、檢查化驗、護理等醫療服務的費用占30%-40%,其中主要手術操作是“肺癌根治術”,地方醫保部門制定了政府指導價,一般是每台手術6000元左右,這就是醫療服務價格,即醫院直接提供的醫療技術項目、裝置設施服務的收費标準。

過去一段時間裡,除了财政投入部分,公立醫院收入靠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服務“三駕馬車”。其中,藥品和醫用耗材主要是買進賣出的差價收入,占了大頭;醫療服務基于公立醫院公益性定位,價格不會随行就市,也不會輕易随着物價總水準等外部因素水漲船高,在公立醫院收入結構中占小頭。

随着零差率銷售、集中帶量采購等措施落地見效,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對醫療服務收入依賴程度逐年加深,醫院和醫務人員也越來越關心醫療服務價格,表面上是關心價格漲不漲、漲哪些、漲多少的問題;實際上是關心醫院能不能維持運作、醫生護士藥師技師的勞動有沒有通過價格反映出來。

這些利益訴求和觀念都有其正當合理的一面,但有時也是互相沖突的;而醫療服務價格就處在這些利益彙聚碰撞的焦點上。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和改革難嗎?答案當然是難,難就難在如何在醫院醫生的漲價訴求,與患者、醫保基金的可承受力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在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中,達到保民生、促發展、推改革的目标。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3省份将開展試點!調不調、調多少、怎麼調……

調整空間哪裡來?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是與藥品耗材集采改革、醫藥價格治理互相獨立又互相協同的重要改革任務。

建構調價總量的确定規則、名額體系和雙向挂鈎機制,從社會整體進步發展中積累總量,從醫藥費用管理、降成本的實效中增加總量,為醫療事業的有序發展比對總量。而并不是一些媒體推測的那樣,将這項改革任務作為藥品耗材集采改革的“打更新檔”或者“跷跷闆”。

近年來,藥品耗材價格降下來了,醫院也在努力降本增效,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創造了有利視窗,被形象地稱為“騰籠換鳥”。當然,這不是說把藥品耗材價格降下去,把醫療服務價格漲上來;更不是說藥品耗材價格降了多少,醫療服務價格也要相應漲多少。

藥品耗材降價騰出空間,首先要向人民群衆釋放改革紅利,包括群衆從降價直接得到實惠,也包括統籌用于支付集采結餘留用、新進醫保目錄藥品、新增醫療服務項目,以及調整現有醫療服務價格等,以滿足參保群衆對新藥品、新技術的使用需求。

來源 | 民生周刊

編輯 | 楊紫萱 劉新雨

熱點文章

•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不是讓看病漲價

• 創新長護失能評估,科技賦能動态監管

• 仿制藥質優價宜,為什麼部分人迷信原研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