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作者:優秀八卦員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一代傳奇的終結

2004年4月,華盛頓特區陽光明媚。在裡根總統國家殓葬那日,有多達10萬名群眾自發前來送别這位"最偉大的美國人"。

隊伍浩浩蕩蕩,久久難以散去。

人群中,一對年逾古稀的夫妻雙手相扣,眼眶濕潤。丈夫輕聲說道:"就讓我們最後一次,祭奠這位曾讓美國人自豪的總統吧。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身旁,一名中年人撫摸着胸前的國旗徽章,神情肅穆。

裡根逝世的10年前,他就一直被老年癡呆症所困擾。這位昔日英俚風趣、機智幽默的領袖,光芒開始漸漸黯淡。

夫人南茜守護在他身旁,眼神中盡是心疼。

回望裡根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出身平民的人物是如何憑個人出衆魅力一步步走上政治之巅。而他的執政生涯,則如同一出戲劇般充滿了輝煌與争議,最終将他銘刻為"傳奇總統"。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從平民百姓到好萊塢明星

1911年2月,裡根誕生于伊利諾伊州厄巴納市,一個普通的愛爾蘭裔家庭。孩童時期的他英俊迷人,流利幽默的談吐便赢得了周圍人的喜愛。

步入青春期後,少年裡根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先是在夏日擔任過救生員一職,有一次更是憑借英勇果敢的拼搏拯救了77名溺水者,赢得了全國矚目的赫赫聲譽。

年僅22歲,英俚伶俐的裡根已在當地報社擔任播音員工作,薪資高達每周90美元,遠超同齡人10年積累。1933年,他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很快便憑借獨特嗓音成為備受青睐的電台紅人。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1937年,魅力十足的裡根成功踏上了好萊塢之路。在接下來的27年裡,他參演了56部影片,一舉成為當紅影星,享譽好萊塢。

從最初的平凡出身,到後來備受矚目的明星地位,裡根用個人的努力和天賦書寫了嶄新的人生篇章。而背後,對政治事務的濃厚興趣也在逐漸孕育,為他未來開啟新的舞台做好了準備。

戲劇性人生

1981年1月,70歲高齡的裡根出人意料地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時刻。可就在69天後的3月,一起戲劇性的意外突然發生。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那天,裡根在離開華盛頓希爾頓酒店時,突然遭到了一名叫約翰·辛克利的恐怖分子槍擊。辛克利精神失常,他瘋狂扣動扳機,子彈從裡根腹部隐隐約約的位置射入,距離心髒僅2。5厘米。

這一瞬間,現場一片騷亂。裡根的警衛人員緊急将總統護送上車,可車内早已血迹斑斑。大家焦急萬分,擔心裡根經不住這次緻命一擊。

令人驚訝的是,裡根本人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鎮定。他幽默地對着醫生說:"你們難道不是從民主黨派來的嗎?"這話一出,現場竟然哄笑。

事後專家評估,如果子彈再偏移幾厘米,恐怕就難以幸免于難了。這次襲擊雖未對裡根生命造成危險,卻為他帶來了巨大身心創傷,也成為他思想轉變的重要導火索。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從遭遇槍擊到被護送就醫,那些緊張詭異的畫面一次次浮現在裡根腦海,促使他暗下決心要采取強硬手段維護國家利益,進而奠定了他後來在對外政策上鷹派保守的基本立場。

振興與輝煌背後的陰暗

上任後的裡根很快展現出他獨特的上司魅力。他推行的"裡根經濟學"理論,瞬間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成為輿論焦點。

裡根堅信"劫貧濟富"才是通向富國之路。他大幅減輕了富人的稅收負擔,同時精簡聯邦政府的規模,鼓吹市場自由化,并大力加大了國防投入。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然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透支美國未來發展潛力的基礎之上。資料顯示,在裡根任期内,美國公共債務從1981年的8000億美元陡增至1989年的2。6萬億美元,較上任時猛增了186%,由債權國一舉淪為債務國。

與此同時,為了降低生産成本,大量制造業企業紛紛将産能外包或遷移海外。美國中産階級不得不承受沉重稅收,達到工資收入的60%。

"鐵鏽地帶"随之在多個城市興起。

"裡根經濟學"給美國當代帶來了短暫的繁榮景象,但也為日後的泡沫經濟和中産階層凋零埋下了禍根。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為應對來自蘇聯的嚴峻挑戰,裡根不惜巨資推行備受争議的"星球大戰"計劃,一度成為輿論的焦點人物。

盡管這隻是一場媒體秀,目的是讓蘇聯自我疲于奔命,但蘇聯人還是深信不疑。最終,蘇聯耗資數千億美元制造無用的軍備,遠遠超出财力可承受範圍,加速了自身的衰落。

裡根時代的短暫繁榮背後,是用美國未來20年的發展動力做了無止境的透支。他刻意引導美蘇對峙白熱化,最終導緻蘇聯在軍備競賽中力竭并走向解體。

裡根大手筆的地緣政治棋局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要想徹底擊垮龐然大物般的蘇聯,單憑美國一股子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是以,裡根在全球大舞台上精心布下了一盤?複雜的地緣政治棋局。

在戰略層面,裡根清楚意識到中國在其反制蘇聯的格局中,是一枚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為了遏制并孤立蘇聯,裡根政府全面拉攏中國,給予大量貸款和投資,支援中國的改革開放程序。

兩國貿易額從1979年開始攀升,到1990年已高達142億美元。作為回報,裡根也成功獲得了中國在外交上的支援,令蘇聯進一步陷入被動困境。

除了緊緊拉攏中國,裡根在全球範圍内廣撒網對付蘇聯,四處培植代理人。如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争中,他全力資助和支援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分子對抗蘇軍。

裡根,為何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沒有他,解體的或許是美國

1986年,裡根更是專程會見過塔利班上司人,旨在加速蘇聯在戰争中的力竭透支。如今回想起來,誰又能想到當年獲得美國政府資助和支援的,竟是日後臭名昭著的塔利班組織。

在外交場合,裡根更是揮舞"大棒"的行為作風讓人印象深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