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作者:优秀八卦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一代传奇的终结

2004年4月,华盛顿特区阳光明媚。在里根总统国家殓葬那日,有多达10万名民众自发前来送别这位"最伟大的美国人"。

队伍浩浩荡荡,久久难以散去。

人群中,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妻双手相扣,眼眶湿润。丈夫轻声说道:"就让我们最后一次,祭奠这位曾让美国人自豪的总统吧。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身旁,一名中年人抚摸着胸前的国旗徽章,神情肃穆。

里根逝世的10年前,他就一直被老年痴呆症所困扰。这位昔日英俚风趣、机智幽默的领袖,光芒开始渐渐黯淡。

夫人南茜守护在他身旁,眼神中尽是心疼。

回望里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出身平民的人物是如何凭个人出众魅力一步步走上政治之巅。而他的执政生涯,则如同一出戏剧般充满了辉煌与争议,最终将他铭刻为"传奇总统"。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从平民百姓到好莱坞明星

1911年2月,里根诞生于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一个普通的爱尔兰裔家庭。孩童时期的他英俊迷人,流利幽默的谈吐便赢得了周围人的喜爱。

步入青春期后,少年里根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先是在夏日担任过救生员一职,有一次更是凭借英勇果敢的拼搏拯救了77名溺水者,赢得了全国瞩目的赫赫声誉。

年仅22岁,英俚伶俐的里根已在当地报社担任播音员工作,薪资高达每周90美元,远超同龄人10年积累。1933年,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很快便凭借独特嗓音成为备受青睐的电台红人。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1937年,魅力十足的里根成功踏上了好莱坞之路。在接下来的27年里,他参演了56部影片,一举成为当红影星,享誉好莱坞。

从最初的平凡出身,到后来备受瞩目的明星地位,里根用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书写了崭新的人生篇章。而背后,对政治事务的浓厚兴趣也在逐渐孕育,为他未来开启新的舞台做好了准备。

戏剧性人生

1981年1月,70岁高龄的里根出人意料地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可就在69天后的3月,一起戏剧性的意外突然发生。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那天,里根在离开华盛顿希尔顿酒店时,突然遭到了一名叫约翰·辛克利的恐怖分子枪击。辛克利精神失常,他疯狂扣动扳机,子弹从里根腹部隐隐约约的位置射入,距离心脏仅2。5厘米。

这一瞬间,现场一片骚乱。里根的警卫人员紧急将总统护送上车,可车内早已血迹斑斑。大家焦急万分,担心里根经不住这次致命一击。

令人惊讶的是,里根本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定。他幽默地对着医生说:"你们难道不是从民主党派来的吗?"这话一出,现场竟然哄笑。

事后专家评估,如果子弹再偏移几厘米,恐怕就难以幸免于难了。这次袭击虽未对里根生命造成危险,却为他带来了巨大身心创伤,也成为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导火索。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从遭遇枪击到被护送就医,那些紧张诡异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里根脑海,促使他暗下决心要采取强硬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从而奠定了他后来在对外政策上鹰派保守的基本立场。

振兴与辉煌背后的阴暗

上任后的里根很快展现出他独特的领导魅力。他推行的"里根经济学"理论,瞬间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成为舆论焦点。

里根坚信"劫贫济富"才是通向富国之路。他大幅减轻了富人的税收负担,同时精简联邦政府的规模,鼓吹市场自由化,并大力加大了国防投入。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透支美国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之上。数据显示,在里根任期内,美国公共债务从1981年的8000亿美元陡增至1989年的2。6万亿美元,较上任时猛增了186%,由债权国一举沦为债务国。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量制造业企业纷纷将产能外包或迁移海外。美国中产阶级不得不承受沉重税收,达到工资收入的60%。

"铁锈地带"随之在多个城市兴起。

"里根经济学"给美国当代带来了短暂的繁荣景象,但也为日后的泡沫经济和中产阶层凋零埋下了祸根。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为应对来自苏联的严峻挑战,里根不惜巨资推行备受争议的"星球大战"计划,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

尽管这只是一场媒体秀,目的是让苏联自我疲于奔命,但苏联人还是深信不疑。最终,苏联耗资数千亿美元制造无用的军备,远远超出财力可承受范围,加速了自身的衰落。

里根时代的短暂繁荣背后,是用美国未来20年的发展动力做了无止境的透支。他刻意引导美苏对峙白热化,最终导致苏联在军备竞赛中力竭并走向解体。

里根大手笔的地缘政治棋局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要想彻底击垮庞然大物般的苏联,单凭美国一股子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里根在全球大舞台上精心布下了一盘?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

在战略层面,里根清楚意识到中国在其反制苏联的格局中,是一枚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为了遏制并孤立苏联,里根政府全面拉拢中国,给予大量贷款和投资,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两国贸易额从1979年开始攀升,到1990年已高达142亿美元。作为回报,里根也成功获得了中国在外交上的支持,令苏联进一步陷入被动困境。

除了紧紧拉拢中国,里根在全球范围内广撒网对付苏联,四处培植代理人。如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他全力资助和支持当地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对抗苏军。

里根,为何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或许是美国

1986年,里根更是专程会见过塔利班领导人,旨在加速苏联在战争中的力竭透支。如今回想起来,谁又能想到当年获得美国政府资助和支持的,竟是日后臭名昭著的塔利班组织。

在外交场合,里根更是挥舞"大棒"的行为作风让人印象深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