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作者:健康報

春季,萬物複蘇,生機勃勃。然而,對于許多人來說,春季也是一個心理疾病高發的時期。其中,最常見的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焦慮症、季節性情感障礙等。這些心理疾病可能導緻人們出現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睡眠障礙、食欲減退等症狀,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為什麼春季會成為心理疾病的高發期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這些心理疾病呢?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原因有這些

1.氣候變化。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天氣多變,這種氣候變化可能導緻人體内分泌失調,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态。據統計,每年3—5月,精神疾病的複發率占全年的70%以上。

2.生物鐘紊亂。春季晝夜時長變化較大,容易導緻生物鐘紊亂,影響睡眠品質,增加心理疾病的發生風險。

3.心理壓力大。春季人們工作或學習都很繁忙,壓力較大,容易導緻人們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早期臨床症狀

1.經常失眠和記憶力減退。患者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失眠,無痛苦體驗,有的患者即使徹夜不眠,次日仍毫無倦意,但有記憶力減退、思維内容散漫、言語雜亂、動作增多等症狀。

2.性格改變。原來是熱情、樂觀、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孤僻,對以往合得來的人也不理睬或疏遠。

3.情緒反常。患者的情緒改變往往毫無原因,一點小“刺激”也會引起大“反應”。比如,一會兒對人非常熱情,一會兒又變得無比冷漠。

4.過分多疑。這類人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聽到有人講話,就懷疑是在議論自己,甚至聽到有人咳嗽,也懷疑是針對自己。

5.動作和行為異常。如有被迫害妄想症的患者往往對妄想的對象突然發生攻擊行為,情緒高漲的躁狂症患者可能會有“慷慨相助”或管閑事等表現。

預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安排作息,避免熬夜。此外,要注意飲食均衡,增加戶外活動。

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學習一些心理調節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幫助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态,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患心理疾病的症狀,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心理醫生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手段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預防心理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加強社會支援:親朋好友的支援對于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關注身邊的人,尤其是那些可能受到心理疾病困擾的人,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援。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社交活動、參加興趣小組等方式擴大社交圈子,提升社交能力,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預防心理疾病。

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我們應該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提升心理調節能力,遇到問題積極尋求專業幫助,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心理疾病是一種常見疾病,不要歧視或忽視患者,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支援。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來源:學生健康報

文: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心理病房 曹鑫慧

策劃:張燦燦

編輯:穆薪宇 管仲瑤

校對:馬楊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為何春季心理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