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豆産區在企業持續收購的情況下,豆源得到合理分解,其行情受到明顯支撐,企業收購為不同類豆質價格指明了方向,産區壓力釋放後,較多持豆農戶産生看漲欲望,而春耕在即,終端消費漸入常态化淡季,貿易商市場報價難以力挺,産區内“大戶不賣小戶賣”的現象,使得表面看似企穩的行情仍呈趨弱格局。
關内豆市經過不斷下調,部分産區收購主體報價與東北同類豆質相比已出現價格優勢,但鑒于轉化清淡,外發量仍然偏少。産區豆價短期内劇烈向下調整,進一步加劇終端市場的觀望。随着優等商品豆價格不斷下行,各地所謂的“二級豆”收購價進入低點,部分蛋白企業已啟動收購,入廠價格明顯低于東北豆。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将于4月9日13∶30進行進口大豆拍賣,計劃拍賣50.6萬噸,生産年限為2021、2022年,标的分布于山東、河北、天津、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東北外發遲緩 運輸費率下調
東北産區豆源壓力得到全面緩解,企業持續收購且價格穩定,貿易商把符合企業收購品質的豆源售賣後,将适應食品加工的豆源進行分類,并且随着時間推移,大、小戶均有一定量的持倉;部分農戶面對産區内的活躍度,表現出挺價惜售,以緻貿易商收購熱情減弱。臨近春耕,近期基層餘糧将出現一波集中售賣“小高峰”,由于報價不一,“你不賣他賣”的現狀令較弱的需求端飽和。春耕前這波“小高峰”在貿易商“非情願”的漲價狀态下,可能使部分待價豆農進一步惜售,一定量的豆源後移至春種春管結束再賣,後市看好或将大打折扣。
東北産區大豆外發量陸續減少,除企業維持穩定收購外,行情支撐面明顯匮乏,中儲糧本周将有一次雙向競價拍陳收新,因同等數量的陳豆将會流入市場,對行情基本沒有影響。蛋白企業和食品加工市場已開始采購關内部分區域大豆,東北豆流通将日益受抑。上周,哈爾濱鐵路局再次下調運價費率,刺激市場通過鐵路承運,但陸路、水運費率也明顯下調,足以展現物流市場的弱勢和市場需求的冷清。
東北産區除部分高蛋白品種基層毛糧收購價略漲40~60元/噸外,其他豆源均呈穩中偏弱格局,受外發量減少影響,貿易商前期均不同程度地明顯增倉。東北産區去年新增較多收購主體,這部分貿易商雖然市場客戶少,但豆源分流卻占一定比例。同時,這類主體在外發報價時,始終略低于“老字号”,以緻“大戶不賣小戶賣”的現實存在,使得終端市場經營主體“買一車貨詢多家價”現象不斷,最終以“就低不就高”的選擇完成補給。
東北産區黑龍江東部豆源因上市初期質價優勢兼得,餘量明顯較低,貿易商目前的挺價和運輸條件不具備優勢,在中西部和内蒙古産區價格下調之後,流通自3月初便日益減弱。上周末東北産區39.5%~40.5%蛋白含量的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價4700~4800元/噸,41%~42%蛋白含量裝車價4840~4900元/噸,42.5%~43%蛋白含量主流裝車價4940~5100元/噸,43.5%以上蛋白含量優等級豆源裝車價5200~5360元/噸。
目前,東北産區貿易商收購熱情降低,豆源轉化以收儲企業占主導,這樣“内轉”給未來行情帶來較多變數;關内豆市價格優勢凸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東北豆消耗。而豆農惜售周期拉長,将在5月底和6月份與播種後餘下的豆種交織售賣,随着下遊市場的清淡局面日益加劇,東北豆市不容樂觀。期貨豆一遠月合約表現偏強,不排除未來出現期現背離的情況。東北豆市的質價優勢已被關内所取代,豆源流通受阻。
區域競相調整 關内優勢凸顯
3月下旬以來,關内各産區大豆收購市場此起彼伏,區域間收購主體互相溝通,為規避風險競相下調收購價,而基層豆農面對日益下跌的趨勢,大多數已經調整惜售情緒。目前,各産區“雜花豆”行情看似跌至低谷,流入終端的價格已明顯低于東北豆,但随着時間推移,長江流域距夏收僅有40天左右,豫、皖、蘇、魯距夏收先後有50~60天。前期市場佔有率被東北豆占據,豆源壓力集中後移,而終端需求即将步入淡季,許多區域中小商戶跟不上調整節奏,庫存貨源虧損加劇,便選擇棄收;豆農售賣集中于部分收購網點,網點不得不壓價收購。
安徽豆區阜陽市阜南、太和、臨泉基層農戶持豆惜售現象較重,目前部分區域基層餘豆連同收購網點庫存,約占總産的70%豆源滞留于産區,其壓力加劇使得收購主體在上周繼續施壓價格。受其影響,毗鄰的亳州市谯城區、渦陽、利辛也尾随其後,上周末普通篩糧主流裝車報價已至4760~4800元/噸,雙比重篩糧裝車報價4800~4900元/噸,部分大戶報價4960~5000元/噸。淮北雙比重篩糧5000~5100元/噸,流通呈有價無市狀态。宿州市埇橋區、靈璧主流裝車報價4800~4900元/噸,泗縣“郓豆1号”蛋白含量略高支撐行情,但外圍沖擊增強,上周末商品豆主流裝車報價5000~5040元/噸;蚌埠市五河淨糧收購價4700~4760元噸,裝車報價4800~4860元/噸。收購商利潤空間明顯擴大,但流通量并不多。
安徽各地下跌行情直接影響江蘇、河南、山東産區,使得其不得不跟随下調,各地優等級商品豆主流報價4960~5100元/噸,與安徽産區相比,節奏仍然“慢半拍”,以緻流通遲緩。目前,各地略帶“泥花”或感觀偏差的“二級豆”毛糧收購價4000~4200元/噸,許多收購商放棄收購,近期收購這類豆源要嚴格把控“紅眼豆”。現行價格已進入蛋白企業視線,且部分企業已開始采購,這類豆源價格支撐主體“現身”,将陸續改變産區收購商的過分恐慌情緒,同時也将抑制優等級豆源過快下行。本周内,各産區依然有高低之間互相找平的現象。
依據上述産區現貨行情,以進入江、漸、滬食品企業價格作參考,安徽大部分地區豆源入廠價僅為5000~5160元/噸,相比東北同類豆源已有明顯價差優勢。是以,東北大豆現行價格穩定将給關内大豆釋放“讓路”。
而長江流域豆區的持豆主體已無法規避風險,受上述豆區影響,許多囤積戶虧損不斷放大。當地現收主體也大幅下調收購價,以緻賭市主體“瘋狂甩賣”,皖南安慶地區報價亂了方寸,裝車報價4700~4800元/噸仍然釋放緩慢。湖北長江流域的石首、公安、監利和江漢平原的天門、鐘祥、沙洋、京山、漢川等地,早期庫存豆與現收豆價差為800~900元/噸,先期囤積貨虧損慘重;區域間“雜花豆”裝車價有明顯差異,但主流價格多在5600~5700元/噸之間。
江蘇“大乳白”“黑臍王”跌幅不明顯,但價格已經出現松動,主流裝車價在6300~6440元/噸之間;而湖北“早熟537”裝車價由上市初期的7100~7200元/噸跌至目前的7000~7040元/噸,跌幅并不大,上周末“冀豆12”雙比重篩糧裝車報價已進入6100~6200元/噸之間。随着夏收臨近,基層仍有部分主體持有一定量的豆源,但由于出貨不暢,不排除近期有小幅下調的可能。
淡季逐漸來臨 豆市利空放大
清明節後,長江中下遊氣溫明顯升高,各類野菜、正常蔬菜及棚菜集中上市,肉蛋禽市場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居民及各類食堂食材選擇面擴大,加之升溫後生鮮類豆制品保存期限縮短等因素逐漸增大,豆制品消費的常态化淡季日漸臨近,國内豆市利空逐漸放大。
國産大豆需求面收窄,各類進口大豆同樣受挫,美灣大豆分銷價已不再堅挺,經曆一波200元/噸的上漲之後,市場替代在國産豆價下調過程中,已經有較多主體放棄使用。至上周末,各港口報價均出現回調,且流通量較少。魯、豫、皖經銷商淨糧裝車報價4540~4600元/噸,終端接受度明顯減弱。俄羅斯大豆價格始終“踩着”東北豆價運作,但關内豆價的優勢令其遜色,向豆制品市場和蛋白企業流通明顯減量。
随着豆粕不斷增庫和價格下行,壓榨企業産能全面下降,4月下旬至6月,國内進口大豆到港量将逐漸增加,每月均超百萬噸的進口量。在國産豆價偏低的狀态下,替代減量已是大趨勢,但較弱的需求環境,依然不支援國産豆價格上行,南北産區未來行情仍将保持趨弱的運作格局,建議産銷區主體理性看待後市。(原文刊登于2024年4月9日糧油市場報A03)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編輯丨從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