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作者:王夢虎說趣史

1,複辟大帥張勳講究吃,無論早點、午餐、午點、晚餐,概不對付。在天津時,午餐點心,必乘汽車到特一區公館去吃。張晚年居天津,懷念老家鄉味。他二弟每逢過年都從江西奉新寄來烘鳅魚、臘肉、辣椒末、豆豉、米粉等。入夏則經撫州運去大批馬瓜。張勳偏好的一道菜即“西瓜盅鴨”,做法為用大而完整的瓜皮,塞入除去内髒的肥鴨,再加燕窩、江貝、海參等配料,放入瓷缽,隔水清炖。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2,袁世凱吃東西神速,用大海碗吃面條,幾嘴就能吃光。他喝粥或喝湯時,往往汁液四濺,弄得胡子、身上到處都是。他也從不用手絹,大鼻涕過河,就用衣袖一抹了事。由于速度快,袁世凱不論在家在外,飯桌上總是頭一個吃完,他有時候說些閑話,等大家吃完了才起身;有時候吃完了立刻離席。這大概要視他的心情而定。袁平時不喝酒,逢年過節也隻喝一點兒紹興酒。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3,宋子文的内弟張遠西曾任九江市長。日僞時期,張遠西在廬山當寓公。張生活歐化,有人在他家吃了一頓西餐後歎道:不但喝的酒是自己釀的,罐頭也是自己做的。“舉凡一切與市上所售不同,味道兩樣,是夕所費,何止千金,豪門生活,固如是也。”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4,張學良生長于東北,口味偏重,愛吃湯面。他還時不時玩一把烹調。一次與周大文、胡若愚下廚,各做一道菜。張學良做了個大醬燒洋芋茄子,是典型的東北菜。胡若愚做炒雞蛋,出鍋時烹一點酒醋,據說别有風味。周大文是無錫人,名旦劉長瑜的父親,名店玉華台的創始人,自然也是烹饪高手。他做了一道滑熘肉片。為這幾道菜,廚房内五六個師傅圍着三個掌勺的轉,忙作一團。事後有廚師說:“就怕這幾位再到廚房來,比做幾桌酒席還忙得多。”

張學良遭禁期間的夥食并不差,有專用廚子。1943年冬,軍統訓練處長鄭錫麟代表戴笠去探望張,張學良、趙四請鄭吃飯,整了七八個菜。張對鄭說:“四妹知道你是四川人,親自下廚房做了一樣有辣椒的菜請你多吃點,不用客氣。”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5,1932年馮玉祥去洛陽,路過開封,河南省主席劉峙請馮吃飯。菜中有一道紙包雞,馮連紙帶雞一起吃。飯後劉鎮華說,馮是故意裝相,他不信馮沒吃過紙包雞。也有人認為馮可能真沒吃過這道菜,因為馮很少下館子。

馮玉祥吃飯雖不講究,但也并非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馮任軍政部長時,一次在勵志社請西北陸軍幹部學校幾個準備到歐洲留學的學員吃西餐,并教他們吃西餐的規矩,如餐具如何擺放、賓主怎樣入座等等,并特别囑咐他們:“吃西餐有定量,不像我們在家吃饅頭,一頓好幾個。面包一次兩三片,多了人家會笑話的。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6,如今的徽菜館,大多有一道“胡适一品鍋”,據說發明權屬胡适夫人江冬秀。而胡适眼中的家鄉菜,在他1918年6月15日緻母親信中有所言及:“冬秀帶來許多家鄉食物,如茶葉、幹挂豆、蘿蔔絲、筍衣、豆豉之類,都是吾母一人親手安排料理的。我心裡實在感激,吾母待我們如此之好。等過了幾天,我們要把筍衣燒肉,蘆筍炖肉,蘿蔔絲做塌果,請幾個熟朋友來吃真正家鄉菜可不好嗎?”胡适在“真正家鄉菜”幾個字下面,加了着重點。中國内地偏南省份的土菜,大緻如胡适所說的家鄉菜,确能讓人有回味無窮的感覺。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7,上世紀20年代,還沒當漢奸的王克敏曾任北洋政府财政總長、國務總理等職。他那時每天早晨7點起床,洗澡後吃早點。早點為燕窩粥或銀耳粥,是女仆頭天晚上用文火炖燒的。王的五姨太小阿鳳的早點是一大碗雞湯,也是頭天晚上用一隻雞熬成的。王克敏的午飯、晚飯都和偵緝隊同吃,每餐八菜一湯。他家有兩個廚房:中餐廚師六人,是京城當時已倒閉的名号老米齋飯莊的掌勺和全班人馬;西餐廚師兩人,主要用于宴請。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8,民國第一A錢财神孔祥熙早年愛吃家鄉的油條大餅,顯達後久不聞此味。中央銀行的一個副局長為孔的門生,知道孔好這一口,某日特備此味邀孔便餐,事先向孔說明,孔欣然光臨并狼吞虎咽,甚為解饞。回家後孔和宋霭齡談及,宋斥道:“你是院長,吃這樣的豬食,顔面掃地,人格何在?”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9,上世紀20年代,閻錫山每晚都在其辦公室對面的房間,開出一桌很講究的中餐,軍署處長以上人員輪流陪其進餐。閻對滿桌子的豐盛菜肴并不太感興趣,而對面前擺的一大碗山西北路莜面面條則情有獨鐘,一頓不可或缺。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0,溥儀曾憶及民初前後他在宮裡生活時的早餐排場:“隆裕太後每餐的菜肴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這是她從慈禧繼承下來的排場,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種上下。我現在隻找到一份‘宣統四年二月糙卷單’(即民國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單草稿),所記載的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口蘑肥雞 三鮮鴨子 五绺雞絲 炖肉 炖肚肺 肉片炖白菜黃焖羊肉 羊肉炖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 驢肉炖白菜 羊肉片汆小蘿蔔 鴨條熘海參 鴨丁熘葛仙米 燒茨菰 肉片焖玉蘭片羊肉絲焖跑跶絲 炸春卷 黃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鹵煮豆腐熏幹絲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絲 五香幹 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 烹白肉

md,誰說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的?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1,和許多民初人物在飲食上的排場與講究不同,吳佩孚不在意吃喝,米面無所謂,有口飯吃便可,頂多愛喝口山東黃酒。其生活之簡樸和平民化,于此可見一斑。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2,直皖戰争(1920年)後,段祺瑞開始斷葷茹素。他曾幾度因營養不良住院。晚年居上海,中醫西醫都勸其開葷,以增加營養,但他堅持吃素,說人可死,葷斷不能開。其子段宏鋼曾暗中讓廚師将雞湯去油後加在菜或湯裡,被段祺瑞發現,怒喝道:“我自庚申年吃素念經,迄今幾近二十年矣。如今國難日深,愧我老矣,效國無力,但求早日超脫,爾輩萬萬不可再作惡作劇,增我罪過。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3,孫中山的飲食很清淡。曾在大元帥大學營服侍過孫中山的梁照林回憶:孫中山早上一般食甜品一碗,午晚兩餐通常是青菜、蒸魚、炒雞蛋各一小碟。孫每餐将青菜吃光,魚蛋必剩。留法學者張競生回國後,曾獲孫中山召見,并在廣州總統府吃了一頓飯,同席還有張繼、吳稚晖等人,據說餐桌上除了一個大型的冬瓜盅算是一道硬菜外,其餘隻是幾盤普通菜蔬。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4,抗戰期間,蔣介石自奉節約。蔣的侍衛長俞濟時回憶,某日蔣聽說每天殺一隻雞,囑司廚改為兩天一隻,廚師以菜湯乏味,乃陽奉陰違,仍是每日一雞。凡應邀來蔣公館吃飯的政要,常因菜少而不敢下筷子,往往落個半飽了事。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15,相反,抗戰時,老蔣的忠實小弟戴笠常借到東南沿海省份巡視工作之機,帶回幾卡車各地土特産送人。某回買了上千隻金華火腿,給何應欽一次送去一百隻。每年八九月間,他在重慶請客,可一次拿出一二十隻陽澄湖産的大閘蟹供要客大嚼一頓,這都是經過不少周折才能從三千公裡之外運來的東西。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戴笠好吃,一頓便飯也得十來樣菜,緻腸胃不調。他每頓飯前,總是先喝一杯開胃酒或服用其他開胃物品,飯後也得吃一些助消化的藥。戴酒量極大,一次可飲一兩瓶白蘭地或茅台酒。他請客時總是當衆開瓶,先喝一大口,表示沒問題。開了瓶的酒如沒喝完,絕不再喝。戴笠雖有能飲之名,平時吃飯卻不常喝酒。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

每逢戴笠參加的軍統聚餐,菜品均由戴親自規定,一般四菜一湯,有三樣是一成不變的,即紅燒肉炖油豆腐、紅燒牛肉、辣椒炒醬肉丁,另外一樣素菜則根據時令,由戴提前三四天指定。

食在性前,食色性也——民國的大佬們關于吃的15件逸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