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作者:廣東中醫藥

入春以來,嶺南的天氣一直以陰雨潮濕為主,有時連續多日見不到太陽,對于脾胃功能差的人來說是一大挑戰。此時,身體不僅容易受到濕邪侵犯,而且氣機的舒展也會受到影響,加上這個季節各種病菌活躍,往往就會引發身體不适。應對這種情況,大家可以靈活運用一種當季生長的草本,協助調動身體陽氣,化解濕氣,它就是艾葉。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艾草種類繁多,但是可以粗略分為食用艾和藥用艾兩類。

一般入湯劑的藥艾選擇多為端午前後采後,将艾葉曬幹使用,此時藥用價值最大。而平時艾灸使用的艾絨是十二月份,正當艾籽成熟艾葉枯萎的時候,用手一捏便成絨,是艾灸的好材料。

食用艾多采于清明前後,這時的艾葉最為鮮嫩,苦味最少,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曬幹後存用。常言道:“清明食艾,無災無難”。是以,清明時節,人們就把艾草加到食物中,成了青團、艾糍、艾餃等,以達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艾葉的藥用價值

艾葉,又稱艾草、香艾、艾蒿,味苦、辛,性溫,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芳香辟穢的功效;外用能夠祛濕止癢。

艾葉味辛氣香,性溫散寒,能暖氣血而溫經脈,為溫經止血之要藥,适用于虛寒性出血病症,尤善治下焦虛寒、沖任不固之崩漏下血、月經過多、産後出血等,常與當歸、芍藥、阿膠等配伍使用,如膠艾湯;艾葉也可溫經散寒止痛,适用于虛寒性腹痛,常與幹姜、陳皮等配伍使用。

此外,艾葉具有異香,熏煙能驅蚊蠅,清瘴氣,具有殺毒殺菌功能。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典籍記載

《名醫别錄》記載艾葉,苦,微溫,主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匿瘡,婦人漏血。

《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濕寒,轉肅殺為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安康。

《本草從新》記載艾葉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艾葉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揮發油,此外還含有鞣質、黃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艾葉油有平喘、祛痰、鎮咳、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藥理活性,臨床上能夠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膚科及風濕痹痛類等多種疾病。

艾草養生,可以怎麼用?

艾草可食可戴亦可入藥,不同的搭配,療效也大有不同: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艾草入膳

艾葉也被稱為“女性的養生草”,善溫中、逐冷、除濕,凡婦人血氣寒滞者,最宜用之。

此外,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艾葉還可以幫助人體升陽,抵抗外邪,對脾胃起到保護作用;艾草還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能增進食欲。

艾姜煮蛋

材料:艾葉10克、幹姜15克、雞蛋2個、紅糖适量。(艾葉、幹姜可到中醫院或中藥店買)

做法:将幹姜切片,和洗淨的艾葉、雞蛋一同放進鍋裡,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雞蛋煮熟。然後,把煮熟的雞蛋剝殼,再放進鍋裡藥汁中煮10分鐘,加進紅糖,吃蛋喝汁,美味可口。

功效:艾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治女性氣血寒滞;幹姜能去髒腑之沉寒、胃部冷痛。

“艾姜煮蛋”不僅能治常見的寒性痛經,更能改善女性體内的諸多惡寒症狀,比如經常怕冷、手腳冰涼、唇舌青紫、小便清長、大便稀而不成形、肚子冷痛、月經紫暗夾血塊等。

艾草泡腳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去除體内虛火,可以緩解因肝腎陰虛導緻的黑眼圈。

做法: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1/4,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兌入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出汗。

日常注意要多喝溫開水,不吃寒涼的食物,多休息。堅持一段時間後,由體内虛火引起的黑眼圈就會明顯好轉。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艾草洗澡

艾草浴不僅有利于防治感冒,對濕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另外,艾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新陳代謝,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但具體遵醫囑。

做法:取新鮮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然後取出艾草加水調至适宜水溫即可洗浴。

熏艾

随着春季雨水逐漸增多,濕氣日漸加重,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率也增加,室内熏艾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做法:用艾條進行熏煙30分鐘,能起到對房間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的作用,對呼吸道傳染病等也有預防效果,且氣味清香,對水痘、腮腺炎、猩紅熱等傳染病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謹慎用艾葉熏,一些敏感患者可能對艾條氣味不耐受,會覺得胸悶加重、咳嗽增多。

艾葉坐墊

怕冷、怕風、喜熱飲、遇冷腹瀉,這可能是寒性體質的表現,此時,不妨給自己做一個艾葉坐墊。

坐墊法曾受到清代名醫吳尚先的推崇,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說:若内服藥不能達到或恐傷胃氣者,以坐為優矣。

做法:取艾葉500克,曬幹揉碎,用紗布包制成坐墊即可。

香囊

古人認為艾葉有辟邪的作用,春夏季節,蚊蟲多,大家也可以制作艾葉枕頭、艾葉香囊,下面給大家介紹一款驅蚊方。

驅蚊香囊方

組成:艾葉、紫蘇、丁香、藿香、薄荷、陳皮各5克。

做法:切碎或研磨成粉,裝入香囊或布包。放于室内,2~4周暴曬一次,反複使用。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艾灸

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把艾草稱為地之陽,艾火是純陽之火,能通三陰走十二經。《扁鵲心書》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于無病時,長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益可得百年壽矣”等描述。

艾灸療法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曆時幾千年。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意思是說:“點燃艾絨的火如同陽光一樣,可以振奮喚醒人的元氣,挽回人的生命。”

不過,艾灸雖是很好的養生手段,但艾灸的适合人群是有講究的,而春天又是生火的季節,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反而會适得其反,引起上火。

一般來說,艾灸主要适合于寒性體質或是感受寒邪而導緻的病痛,表現為火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涼、易疲勞、精神不振、筋骨關節疼痛僵硬、痛經、月經延後等。

而對于陰虛體質的人群,表現為口幹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幹結、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等,施艾相當于火上澆油,反而傷身。

是以,大家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适的穴位進行艾灸。

艾灸小貼士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 點燃艾灸條,在距離皮膚大概1寸的地方,進行艾灸,可自行根據熱感調整灸條距離,可保持固定在穴位上方,或是來以穴位為中心回畫圈灸10-15分鐘;

● 熱度以滲透而無燙感為佳;

● 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免艾條偏移穴位,影響療效,或是距離過近,燙傷皮膚;

● 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艾條落火,點燃周邊物品;

● 若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會産生起水泡的情況,請勿自行處理,需要及時就醫用藥。

艾葉使用注意事項

艾草雖然用途廣泛,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實熱體質不宜

艾草性溫,有眼睛冒火、口舌生瘡、口氣重、大便幹燥、臭氣熏天、脾氣不好等實熱症狀的人群,不建議用大量艾草。

不宜過量使用

過量使用艾草會損耗人體内的陽氣,加重體虛,不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會使免疫力下降,帶來疾病。

兒童和女性月經期間不宜

有些孩童,食用艾草容易産生過敏症狀,要特别注意;生理期的女性也不建議食用艾草,用量過多反而可能出現月經異常。

此外,艾葉因其為純陽之品,對于非寒濕相關導緻的痛症、血症,用之反而有害。艾灸雖然有溫經暖血的功效,但它并不補血,還有點兒溫燥傷血,是以如果是僅有血虛而沒有寒濕的人,用艾灸是不适合的。很多人在艾灸後很容易“上火”,就是因為本身陰血不足,耐受不了艾的“溫性”。這需要同時配合補血養血藥調理,或者是減少艾灸的頻率和次數。

也有些人過于偏信所謂“宮寒不孕”的說法,天天大量艾灸以求懷孕,其實這樣的艾灸方法絕非人人适宜,還需要辨證看待。

清明前後病擾人,用好這個“純陽草”

延伸閱讀

艾葉入藥,以陳者為佳

艾葉陳用最早可見于戰國時期《孟子》:“為政之要,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鮮艾攻毒、陳艾理病,老病用陳艾,意不可急攻。

《千金翼方》 記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新艾絨做的艾條,揮發油含量高,火力猛,易燙傷皮膚和經脈;陳艾絨溫和而不燥,熱而不燙,易滲透入體内,效果理想。陳年艾絨揮發油以難揮發性成分為主,有研究表明這些難揮發性成分可能是艾灸産生療效的物質基礎。

研究表明,随着儲存時間的延長,三年陳艾中的總黃酮含量達到峰值,總多糖含量還未劇烈下降。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和有效阻止脂質過氧化引起細胞破壞的功效。

陳艾葉比新艾葉質優具有廣泛的認知基礎和接受度,市面上有3年、5年、8年、10年等陳艾葉,價格懸殊,如陳3年以下臨床配方用的艾葉每公斤一二十元,而陳5年以上的艾葉每公斤百元以上,一般認為陳3年以上的艾葉已能達到優質藥效,無須追求8年、10年的陳艾。

另外,艾葉雖在大陸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其中以湖北蕲州為佳。《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

【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深圳市中醫院、林定坤工作室、許尤佳育兒、思辨本草、健康談等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