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恐襲真相浮出水面,俄高官:馬克龍贊助了!

作者:邱震海

眼下,俄羅斯恐襲已經過去半月有餘,有關幕後雇主究竟是誰的問題,至今仍未有确切的答案。

而在最近,俄方又透露了新的消息。

據外媒4月6日報道,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某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在調查受雇人的手機後發現,策劃此次恐襲的人是納粹“烏克蘭”的官員。

俄恐襲真相浮出水面,俄高官:馬克龍贊助了!

坦率來講,有關這一說法并不出奇,在恐襲爆發後不久,俄方就認為此次恐襲與烏克蘭脫不了幹系。

但随後,梅德韋傑夫話鋒一轉,将矛頭指向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一些西方上司人,認為其是此次恐襲的贊助者。他稱,馬克龍準許與基輔政權開展聯合行動的做法,實則是幫兇行為。

當然,針對梅德韋傑夫的這一指控,俄方并未給出相關證據作為支撐,至于馬克龍與此次恐襲有何聯系,還要看最終的調查結果。

衆所周知,在恐襲發生後,俄方一直認定此次恐襲具有國際背景,除了懷疑烏克蘭,還曾懷疑美國。

那麼,這次為何會扯上馬克龍呢?坦率來講,這與馬克龍近期頻爆“雷語”不無關系。

自2月馬克龍發表石破天驚的“派兵論”後,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就變得愈發鷹派。

即便“派兵論”已多次被西方國家否認,但馬克龍仍堅持“不排除”未來派兵支援的可能性,并在多個場合公開強調援烏的決心。

要知道,此前馬克龍一直被認為是俄烏之間的“進階别調解人”。在俄烏戰争剛爆發時,馬克龍就曾親自前往莫斯科勸和,随後還公開呼籲國際社會不要“羞辱”俄羅斯。

至于馬克龍忽然改變戰略的做法,大概出于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俄法關系正在改變,俄羅斯在非洲的行動已經影響了法國的利益。

據了解,俄羅斯一些企業在過去不斷擴大其在非洲的影響力,涉及的産業包括采礦、農業、石油天然氣和核能。

與此同時,近幾年非洲掀起多起反殖民宗主勢力的浪潮,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正不斷衰退,比如2023年7月尼日爾的軍事政變,自這以後,法國駐軍便黯然撤出了尼日爾。

而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依賴核能,其核能所需的鈾大量來自尼日爾。在此背景下,法國忽然轉為鷹派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3月,普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馬克龍的轉變症結出于非洲,是法國“急了”的表現。

俄恐襲真相浮出水面,俄高官:馬克龍贊助了!

第二,尋求戰略自主和國家地位的時機到了。

這個時機有兩個:一是正值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烏援助疲軟之際;二是法國頂替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

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沖突爆發後,美國陷入了兩場明戰之中,對烏克蘭的援助明顯有些“力不從心”。

與此同時,美國今年也進入了大選年,美國内部兩黨的競争也讓援烏越來越困難。其中,具有相當優勢的候選人特朗普就曾表示,若他勝選,将一分錢都不會撥給烏克蘭。

那麼,援烏這一“接力棒”要交到誰的手上?顯然隻有歐洲。

可以看到,俄烏戰争兩周年之際,英法官員輪番訪烏,其背後無疑不是為了強化自己在歐洲安全事務上的主導作用。

而此時,法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法國的一個新利益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法國自1950年以來,第一次達到這一排名。

是以,這才有了馬克龍從鴿派轉為鷹派的戰略變化,目的之一就是提升法國的地位和價值。

俄恐襲真相浮出水面,俄高官:馬克龍贊助了!

那麼,馬克龍如今如此活躍,難免在俄方面前刷了不少存在感,這或許也是梅德韋傑夫盯上他的原因之一。

雖然截至目前,俄方并未提供任何證據表明馬克龍贊助了此次行動,但如此強硬直接的表态,無疑是對馬克龍的一次嚴正警告。

後續,俄方會就這一表态如何發酵,會否就此展開報複,俄法之間會不會有進一步的沖突?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