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作者:香茗史館

班門弄斧,也作“弄斧班門”,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成語最早出自唐朝柳宗元的《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顔耳。”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盤、魯般等。魯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大約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生活于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

魯班出身于工匠之家,其家族世代擔任工匠,是以魯班從小便跟随家裡人參加過很多土木建築工程,進而逐漸掌握了一些勞動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周貞定王十九年(前450年)前後,魯班從魯國來到了楚國,當時楚國正在謀劃攻打宋國,魯班便協助楚國制造了雲梯等攻城器械。結果,還不等楚國發兵,墨子又不遠千裡來到了楚國都城,在楚王宮中以衣帶為城,以竹片為器,與魯班相鬥,最終使得魯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是以放棄了攻宋。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根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的記載,從古至今很多木工使用的工具器械,都是魯班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發明創造的,例如曲尺(也稱魯班尺)、墨鬥、刨子、鑽子、鋸子等,大大提高了木工的勞動效率。

除了在木工方面的發明創造之外,由于春秋以來列國伐交頻頻,魯班還發明改造了不少的兵器,例如《墨子·魯問》中記載魯班将“鈎”改制成舟戰用的“鈎強”,《墨子·公輸》中記載魯班将“梯”改制成了可以淩空而立的“雲梯”。

此外,《世本》《物原·器原》則記載,魯班還發明了砻、石磨、碾子等農業用具,相傳機封、石刻、魯班井、鎖鑰等也都是魯班所發明。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相傳,與魯班同時期,在楚國的京師郢都,還有一個本領高強的工匠,非常擅長使用斧頭,名字叫“石”,人稱匠石。據說,他的本事與魯班不分高下,那麼他的本領到底有多高呢?

根據《莊子·雜篇·徐無鬼》中的記載,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時常在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會在自己的鼻子尖上,塗抹上一點白泥,隻有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然後匠石便揮動斧子,漫不經心的一斧頭過去,鼻尖上的白泥應聲而去,但鼻子卻不會受一點傷。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詩序》中所說的“操斧于班、郢之門”,班自然指的是魯班,而郢指的便是郢都的匠石,也就是說班門弄斧最初指的其實是魯班和匠石兩個人,畢竟魯班雖然被尊為木匠祖師,但從未有史料提及他善用斧子,反倒是匠石十分擅長使用斧子。

無論是魯班還是匠石,他們之是以技藝如此精通,都是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魯班通過經驗積累後,發明創造了大量工具,而匠石則通過長期的實踐,練就了超高的用斧能力。

班門弄斧:魯班善于發明創造,郢都匠石善于用斧

後來,随着時代的變遷,匠石之名逐漸被隐去,隻留下了魯班之名,例如宋朝歐陽修的《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又如明朝梅之煥的《題李白墓》,“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