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作者:李砍柴

#聚光創作大賽#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現在的中國電動車市場,四輪的拼命搞價格戰,三輪的在海内外亂殺,隻有二輪的電動車,遲遲沒什麼動靜?

事實上,兩輪電動車的市場,早就卷上天了。

在高新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電動車廠商早已不滿足曾經傳統、老舊的經營模式,在技術的加持下,他們打出了“讓電動車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口号。

口号喊得震天響,但将電動車的生産和制造複雜化,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宣傳支出。

成本提高,售價随之上升,而價格的升高自然會導緻銷量的下降,想提升銷量,就要宣傳,要創新,要走在所有品牌的前列。

如此一來,成本再次增加。

在這樣一個銷售怪圈中,各大廠商的“價格戰”,也随之打響!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雖然各大廠商還未将2023年的具體财報公之于衆,但根據權威機構披露可知,去年兩輪電動車全年的銷售量大概在5400萬。

其中,電動車三巨頭:雅迪、愛瑪、台鈴賣出3300萬+,而綠源、小刀、立馬等品牌皆超過了200萬。

與頭部品牌相比,一些中型兩輪電車品牌的銷量,顯然有些相形見绌。

不過,着眼于整個市場,能發現,幾個稱霸二輪車市場的品牌,日子過得可沒有那些小牌子滋潤。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2022年,中國全年二輪電動車的銷量超過了5000萬,彼時便有人預計,2023年的電動車市場至少增加400萬。

結果顯而易見,在各方鉚足了勁的銷售下,銷量的确達到了目标。

可銷量的上升,幾個大品牌遇到的難題,反而更加明顯。

3月份,雅迪釋出2023年企業财報。

财報中表示:雅迪全年收入347.63億元,較去年增長了11.9%,整體看上去積極向好,但有心之人能發現,在毛利率方面,雅迪從2022年的約18.1%,下降到了16.9%左右。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無獨有偶,近年來兩輪電動車市場的新貴——小牛電動車,也釋出了2023年的财報。

沒有雅迪的大家大業,小牛并沒有一片向好的資料。

值得關注的是,小牛的毛利率,也從2022年的22.5%,下降到了19.0%左右。

毛利率的降低,無外乎是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競争加劇等因素造成的。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毛利率的下降情況,也能大概反映出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電動車雖不是什麼生活必需品,但一輛車的價格減去生産、運輸、宣傳、門店等一系列支出後,獲得的毛利率其實跟中型商品的價格也差不多。

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廠家負責人就曾說過“一輛車就掙一包煙錢。”

這話自然是有些誇大其詞,但兩家車企的利潤在逐日下降是事實。

究其根本原因,還要從幾家車企打了幾年的價格戰說起。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中國市場很大,這是全世界的共識。

作為在中國生産,在中國成長的電動車企業,他們自然也清楚。

市場大是大,但再大的蛋糕,也不會自己長大。

是以,為了搶客戶、提銷量,吃更大的蛋糕,那就需要一點“特殊”的手段。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于是,價格戰應聲而起。

當今市場上兩輪電動車的品牌很多,品質良莠不齊,價格自然也大有參差。

而最受消費者青睐的,不是價格低廉的“百元神車”,也不是突破萬元的頂配兩輪車。

經過調查,價格在3000左右的電動車,銷量反而最好。

車輛是大件物品,為了省去運費,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線上下購買,是以,大部分兩輪車企線下銷售比例達到了80以上。

“戰場”線上下,門店自然少不了。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根據粗略計算,僅僅是電動車三巨頭雅迪、愛瑪、台鈴三家,線下門店的數量就突破了9萬家。

中國一共有23個省,也就是說,不算其他雜七雜八的品牌,僅這3個牌子,在每個省份就有3900多家。

再除去一些比較偏僻的鄉鎮和村落,就算是一個縣級市,那密度也是高得可怕。

市場經濟拒絕壟斷,消費者的選擇多了,自然就會貨比三家。

大多數人都經曆過這樣的場景:

一條大街上,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其中一定夾雜着電動車優惠立減的大喇叭聲。

直降1000、以舊換新、新品折扣、百元拿回家……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可盡管商家争奪消費者的手段層出不窮,但說到底大多數消費者最看重的還是價錢。

2016到2020年之間,是各家價格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

沒錯,不僅僅是電動車行業,其他行業也掏空了老本在搶占市場。

作為龍頭企業,雅迪曾主動發起過很多次價格戰,甚至一度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号。

2020年,幾家車企價格戰打至高峰,雅迪、愛瑪兩大龍頭的降幅分别達到了11.4%和11.72%。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兩虎相争,必有一傷,但就商戰來說,隻能是兩敗俱傷,甚至還波及了不少“無辜者”。

一位雅迪的門店銷售表示,那幾年,他們不僅要和其他品牌的電動車競争,還要和本品牌的争。

“同一款車型在同一個城市甚至是同一條街上,差價三四百元是家常便飯……”

正因如此,各家車企都元氣大傷,在2020年後車企總部相繼出台規定,加大管理力度、嚴格限制各大門店為提高銷售量随意降低價格。

激烈的價格戰到這裡其實就暫時告一段落了,但兩輪電動車市場的“卷”, 才剛剛開始。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2020年後,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技術爆發期”。

不管什麼商品,從外形,到用途,再到價格,都卷上了天。

和高新産業沾了點邊的兩輪電車企業,為了宣傳自家電車的技術優勢,也将“産品高端化、智能化”的設定提上了日程。

電動腳踏車和電動自行車的裝置比起四驅車,要簡單許多,但各大品牌們還是将其卷出了花。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比如,電動車老品牌綠源,近年來主攻方向為液冷技術,不僅成功申請了專利,還将液冷技術成功運用到了電動車電機上,電機效率自此超90%。

再如,雅迪、台鈴相繼推出了鈉離子電池電動車,成本更低,性能更佳。

不過,讓車企們最下功夫的,自然是車輛的智能化道路了。為了更有競争力,車企們力争将電動車的内控系統與手機同步。

近年來,他們跟着市場的腳步,與多家做軟體的企業合作。像台鈴這種龍頭企業,最近更是将華為的鴻蒙系統搬進了展廳。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通過搭載鴻蒙系統,再加上華為背後的強大後勤能力,不管是智能語音,還是精準定位,其不能說一騎絕塵,也算得上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當然,與更穩妥的機構合作,就意味着價格會更貴,分攤到每輛車上的成本也更高。

此外,電動車的智能化不僅僅隻展現在車輛本身,生産線的全智能化也是如今車企們努力的方向之一。

可車輛變得高大上,新的難題也随之而來。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不管是哪行哪業,商品的成本提高,價格也會随之提高。

而提高的那部分,除了車企自己因為種種原因自己做了冤大頭,大部分定然會不可避免地落到消費者的身上。

消費者可不管你的成本有多少,他們隻看價格。

電動車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多年了,兩輪車的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中葉。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長達幾十年的發展,電動車的價格也随着時間變動,水漲船高。

剛開始,消費者是這樣想的:相較汽車,兩輪車價格實惠,短途出行友善,動辄上千的價格雖然不便宜,但它成本效益高就夠了。

尤其是在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村村通工程後,愈發順暢的行車環境,更是讓兩輪車迎來了自己的黃金發展時期。

到目前為止,中國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已達4億輛,也就是說,每五戶就有四輛兩輪電動車。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似乎,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飽和了?

這倒是也不盡然。

2019年,國家釋出《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也就是傳說中的“新國标”。

新國标重新規定了上路兩輪電動車的各項标準,比如車身重量不得超過55kg、蓄電池電壓小于48V、電功機率小于等于400W等等。

此項規定無疑為疲累的電動車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電動車的使用年限為5—8年,2019年新國标施行後,就意味着路上随處跑的電動車有近一億的“超标電動車”。

也就是說,電動車市場上,從2019年到2024年,必須進行兩輪電動車置換的車達到了數億輛。

如果恰當一點比喻,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蛋糕,“砰”的一聲丢到了電動車市場上。

當然,不少人也表示:新國标發行他的,我的車壽命有多少年,完全取決于我想騎到什麼時候,我不換還不行嗎?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但若是沒人管的村鎮人想想也就罷了。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網圖

可城市中到處都是監控設施,還有無處不在的交警。

2021年,北京首先啟動超标車置換,緊接着各地都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置換之路。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兩輪電動車車企,都還在吃2019年新國标的紅利。

隻是,眼見新國标已施行5年,其留下的蛋糕碎屑也不多了。

再加上近幾年消費市場疲軟,中産消費也出現了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說一句“不景氣”來形容電動車市場有些言過其實,但其目前的挑戰依舊不可小觑。

兩輪電動車争霸:雅迪、愛瑪、台鈴三足鼎立,第四名是誰?

新能源汽車,是很早就布下的一局“大棋”。在下棋之初,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吃到了紅利。

可紅利期總會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多家企業先是與國外争,後又與其他品牌争,最後還要和自己争。

為了擺脫“一包煙錢”的利潤,一些龍頭企業已經肉眼可見地淘汰了許多低價、廉價生産線,轉而專心發展“高端線”。

但事實是,這種辦法也就解得了一時饑渴,不是長久之計。

究竟是需要提高消費市場的活躍度,還是降低産品的各項成本,成為他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畢竟如今擺在多家企業面前的,不再是如何發展,而是要如何生存。

參考資料:

21世紀經濟報道:《雅迪、小牛電動去年毛利率均明顯下滑 兩輪電動車“高端化戰事”暫歇》

钛媒體:《4億兩輪電動車,帶不動千億換電市場》

作者:又又雙

編輯:一乙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