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作者:娛樂資本論

作者|付夢珍

4月初的成都網絡視聽大會上,點衆科技創始人陳瑞卿在《微短劇小程式健康發展論壇》上發出了響亮的聲音:“微短劇需要從流量産品轉型到内容作品,探索不同的業務模式,趟出一條傳播好中國文化的新道路。”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在迅速爆發的微短劇行業中,點衆科技憑借着多部爆款與全産業鍊的業務布局,穩居行業前列。

網文起家,擅長投流,點衆科技做微短劇水到渠成有先天優勢。爆款頻出,平台成熟,點衆科技在免費、付費、品牌、文旅等多個品類中探索向前,引領微短劇行業發展的新态勢,積累了獨家的方法論和實踐之道。而當我們走近點衆科技時又可以發現,這家新銳的網際網路龍頭企業,一直貫徹着近乎老派的企業文化:專業務實,創新前行。

4月初的一個午後,成都氣候正溫和濕潤,暖陽微風裡,娛樂資本論專訪了點衆科技的創始人陳瑞卿。他身着白色襯衫,深色長褲,商務範十足,但當你看到他手機上磕破的四個角,衣領處磨起的毛邊時也能窺探到,他低調内斂、穩重踏實的做人做事風格。

微短劇内卷嚴重,行業處于“微利”時代已是現狀,點衆科技将如何破局?如何向前?

“蛻變煥新”,優化供給、突破瓶頸,從“卷流量”到“精内容”,探索新時代下微短劇内容更新、文旅品牌微短劇、免費付費微短劇等新型商業模式。陳瑞卿帶領下的點衆科技,正在用行動揚帆起航,交出作品,給出答卷。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不忘初心,“微利”中緊握時代脈搏

“2023年微短劇市場約374億,我預測2027年會到1000億。這樣的市場規模下,我們一方面需要監管,守住下限;一方面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不斷向上向善突破,創造出精品。”偌大的舞台上,陳瑞卿堅定自信地分享着其對微短劇行業大勢的看法。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談起做微短劇的初衷時,陳瑞卿坦言,“是受别人的影響。”

一直以來,專注是陳瑞卿創業的法則之一,在網文發展依舊紅火的三年前,陳瑞卿并未想過要做微短劇,“那時微短劇才5萬一部,制作、版權方面有很多待完善的空間,不适合我們。但2022年我們做分銷的和投流的合作夥伴,幾乎都在做微短劇。我也慢慢地意識到微短劇就是小說的視訊化,就像今日頭條發展到抖音一樣,這是豎屏時代内容傳播的趨勢。”

兩年時間裡,微短劇越來越火。今年開年以來,多部微短劇屢登抖音、微網誌等公域媒體的熱搜榜前列,微短劇接連破圈傳播。

春節期間,陳瑞卿在老家時過年時,家裡的叔伯堂哥還向陳瑞卿安利,“這部微短劇真好看,你趕快看看。”

陳瑞卿以此為例指出,“現在的年輕人每天會花三四個小時在手機上,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的觀影習慣。以前年輕人是看UGC的短視訊内容,故事感、代入感、期待感都有所欠缺,微短劇解決了這個問題,是時代的選擇。”

使用者習慣的養成,背後是大量的内容供給。自去年下半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内容創作者、制作方、資方、品牌等争相湧入,無數淘金者跟随,這也導緻了同質化的内容出現,擠壓了利潤空間。

微短劇行業主要有版權、承制、出品、投流四方。除去成本,四家需要平分17%的毛利率,平均每家的利潤不到4%。也就是說,一部充值量到500萬的微短劇,隻能算回本。

“一些人以為流水就是利潤,其實兩者不是一回事,短劇利潤很低。現在微短劇的規模變大了,同時數量增加了,每一部微短劇的毛利其實變低了,行業越來越卷。”

陳瑞卿給娛樂資本論算了一筆賬,“現在點衆科技生産的微短劇中,一半能回本,虧的占30%,20%能賺錢。總體來講,我們還在投資階段。”

這樣的現狀下,點衆科技也開啟了新的破局之路。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内容才是轉型更新的利器

“微短劇是風口和趨勢,但一定得找到自己的優勢。你要想殺出來,必須有好内容。”

關于微短劇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陳瑞卿給出了明确的方法論:卷内容。

做好内容幾乎是所有從業者的願景,但到底要怎麼走卻成為了難點。點衆科技開始了從微短劇的内容模式、IP、類型、人才供給等方方面面的轉型。

每個人都會有期待,有夢想,有遺憾,都想在故事中圓夢。這決定了故事是文化産品的核心。

陳瑞卿則回溯過往,指出應該用戲劇的内容做微短劇,“現在微短劇多是對文字的視訊化展現,起承轉合上的範式還可以再進步。而戲劇則在這方面形成了成功的方法論,比如電影沿用戲劇的創作方法生産出的經典電影,曆時多年仍然備受觀衆的青睐。以後,微短劇也可以從戲劇中尋找創作靈感,用做電影的方式做微短劇。”

陳瑞卿也從市場角度,給出了新型微短劇内容的商業藍圖,“微短劇有戲劇性就有了文學性、思想性,内容高度會和商業潛力共同增長。前年下半年起,海外微短劇的市場收入才1.7億美元,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家企業出海,每天增長10倍以上,我預測年後一定能到100億美元。那時候,中國微短劇一定會超過好萊塢。”

“網文是微短劇的一大内容供給來源,但現在隻有10%的網文品類被開發成了微短劇,未來空間很大。”

此外,點衆科技也在挖掘新的微短劇故事來源,比如影視劇、民間傳說、港片、傳奇等。

這三年,微短劇制作成本從5萬一部漲到了現在的百萬一部。對此,陳瑞卿指出“微短劇行業能夠走到今天一定不是靠卷制作,未來也不是。而是卷IP,卷内容。制作費的上漲,其實也意味着某些IP的養成,對行業發展也是好事。”

内容行業發展的一大弊端在于其不确定性和高風險性,而IP則解決了這一難點,“像微短劇演員之前一天2000,他火了以後要2萬。雖然成本更高了,但是演員有粉絲,回收更穩定,也是好事。”

以此為例,未來,微短劇不僅能開發已有IP,也能賦能IP,打造IP,品牌微短劇、文旅微短劇便是代表。

“50%以上的淘汰率,上百部微短劇,過百人團隊。”

陳瑞卿以此來量化總結點衆科技不斷推出爆款微短劇的原因,“點衆科技的微短劇劇本實行賽馬機制,會讓不同的人做一個内容,不好的直接淘汰,光是劇本的淘汰率就超過了50%。”

而在制作方面,點衆科技也踐行着創新合作的特點,放手讓團隊以及合作夥伴嘗試新内容,“我們在創新方面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有時候合作夥伴非要拍一個新内容,我們也說服不了他,那就隻能讓他拍,一起嘗試。這個世界能說服人的,隻有南牆。”

目前,點衆和200多家外部承制公司合作,組建了專業的後期團隊,60多人的稽核團隊,把控全鍊條以期産出優質内容。

此外,點衆擁有全國最大的微短劇分銷平台,自建了50餘人的分銷團隊,合作了300多家活躍的投流公司,單部微短劇的素材能做到同行的10倍以上,以量迅速占領市場,這保障了今年内容如此“内卷”的情況下,點衆在總體爆款率還能達到10%。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微短劇新模式的三闆斧:文旅、品牌、弘揚文化

“監管政策很明确,又在規範治理,從業者們也感受到了行業發展的信心,都在積極探索新方向。”今年的網絡視聽大會上,很多從業者這樣對小娛說道。

與此同時,點衆科技也在探索如何進行轉型更新,探索微短劇+文旅、微短劇+品牌,免費微短劇、付費微短劇等多種發展模式。

文旅微短劇上,點衆科技的微短劇制作團隊正兵分多路,開啟制作。去年,點衆科技和杭州臨平區政府合作,推出了微短劇《臨平,向幸福出發》。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今年,我們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都在進行文旅微短劇項目開發,探索怎麼把地方IP化,系列化。趟出一條既能滿足使用者需求,也能傳播當地的特色的内容方式,希望實作文旅微短劇的市場化和精品化的平衡。”

作為推廣網文的“媒介”之一,微短劇誕生時便擁有強商業屬性。使用者付費的特質,又使得微短劇可以像電影一樣To C,傳播度高。陳瑞卿指出,“品牌微短劇發展潛力無限,我們正在和汽車等多個品類的品牌方尋求合作。”

此外,點衆科技也在積極弘揚中國文化,“微短劇是中國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将會成為文化産業的重要一部分,我們一方面在通過微短劇+教育的形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更多學生帶去優秀的内容,一方面在做微短劇出海。我相信微短劇出海将會在産業規模、收益上都超過遊戲,是藍海。”

今年2月,點衆科技旗下的微短劇平台DramaBox連續7天霸榜中國台灣蘋果商店娛樂榜榜首,講述中國春節故事的微短劇《龍年大吉之衣錦還鄉》上線後成為爆款,“這些都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新方向。”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市場千億,内容爆發,模式更新,如何打好微短劇轉型之戰?

為使用者供給好劇,與優秀人才合作

陳瑞卿預測,當微短劇市場達到千億規模後。屆時,免費微短劇和付費微短劇将會平分市場佔有率。現在,點衆科技的旗下打造了免費微短劇App“河馬劇場”和收費快應用“繁花劇場”。目前,有1億以上的使用者在繁花上觀劇,河馬劇場也沉澱了4000多萬使用者。

現在,點衆科技每個月投入四千多萬為河馬劇場供給内容,包括引入的《招惹》等爆款微短劇。陳瑞卿希望,“原則上,河馬劇場隻上線最頭部的内容。我們也在通過免費的形式,降低使用者的觀劇成本,讓更多的使用者可以看到好劇。”

“微短劇不是極地成本的無限供給,而是在越來越卷,以後一定會出現電影級的頭部作品。”

通訊行業出身,創業十多年,以“快看小說”等在網文圈立足,回顧一路來創業成功的關鍵,陳瑞卿指出,“是人才。中國通信行業、網際網路能迅速走到社會前列,根本原因是有人才厚度和密度。微短劇行業要想發展好,也必須吸引人才進入。”

微短劇制作周期短,疊代快。人才養成上,傳統的影視劇編劇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一個作品,而微短劇隻需要三五個月就能擁有數部作品,這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内容領域創作者的人才密度和後續。點衆科技招了大量高校畢業生,培養專業人才。

公司之外,點衆科技也在積極地和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合作。

“現在很多傳統的MCN、影視公司、電視台入局,大家合作做微短劇。他們有制作内容的優勢,在掌握了微短劇叙事邏輯後,會産出很多精品内容。相當于他們在往下走,我們在往上走,尋找合作點。我相信不用很久,他們就會産出爆款作品。”

随着AI會讓微短劇的内容供給成本變低,那時,微短劇的制作、傳播将會迎來新的發展态勢。陳瑞卿指出,“互動微短劇,戴着VR眼鏡的沉浸式微短劇都是可以暢想的未來。點衆科技正在積極關注新技術,用科技賦能業務發展。”

“務實和共赢。”被問及為何能做到行業頭部時,陳瑞卿喝了一杯茶後,溫和且堅定地說道。

“你看到的是幸存者偏差,點衆科技也有很多失敗的項目。但這些也是我們的财富。有了失敗,才能總結和複盤經驗,找新的方法。我們愛學習,經常會研究别人好的地方是什麼,思考未來應該怎麼做,從作品出發認清自己,才能做好内容。”

采訪的最後,陳瑞卿再次強調了内容的重要性,轉型更新的必要性,他也坦言,“這不是點衆科技自己的事,而是需要所有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拉高行業發展的上限。我一直堅信如果合作夥伴都很好的話,我們是不會差的。我希望能和大家夥兒一塊兒往前走,走出微短劇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