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作者:鲸探所
“這個字是錯别字啊,為什麼沒有改正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看過我們的人民币呢?

除了看它的金額之外,其實上面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在我們的人民币上,存在着一個非常明顯的錯别字。

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這個錯别字一直都沒有被改正呢?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人民币的“錯别字”

沒有人會不喜歡人民币的,這句話說的是非常正确的。

要知道,人民币可是大陸的法定貨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其它的事情,可以說完全都離不開人民币。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雖然說如今電子支付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是不管是怎麼發展,我們交易的本質其實還是人民币。

特别是對于一些上了年齡的人來說,他們跟随着時代的潮流而來,但是卻無法随着時代的腳步前進了。

他們不會玩智能手機,更不會使用電子支付,隻能保留着現金支付的習慣。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不過就算是電子支付十分普及,人民币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動的,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我們能夠使用的也隻有人民币。

人民币都是由國家統一發行的,在印刷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經過了層層把關的。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卻有人發現了人民币上竟然出現了錯别字。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大家現在手上要是有十元或者是一百元的人民币的話,可以拿出來仔細看一下,錢數下方的繁體字拾圓和壹佰圓中的“圓”字,并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元”。

要知道,在1995年的時候,大陸在《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就明确規定了人民币的機關為“元”字。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現在國小生在學習認字的過程中,他們所了解到的也是一進制,兩元,并非是“一圓、兩圓”,這麼明顯的錯别字,他們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雖然說大陸在1995年規定了“元”字的使用,但是這一年發行的一套人民币中,還是非常明确的使用了“圓”這個字。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可以說,自從1948年大陸的人民币首次問世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曆史了。

在這期間,全國人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人民币,但是這個錯别字卻一直都沒有得到改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明知故犯?

如果說沒有人意識到這個錯别字的話,這個說法其實是非常不現實的,畢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元”字。

隻需要看一眼人民币上的這個“圓”,估計不少人都會發現這是個錯别字。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事實上,“圓”和“元”這兩個字在人民币上的用法,可以算的上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圓”字也算不上是錯别字。

就算現在去《新華字典》中找元字,我們也能發現它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和“圓”同義的,這其中其實是有一些曆史因素的。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事實上,在最早期的時候,是根本沒有貨币的這個概念的,人們平時也都是以物換物。

一直到秦始皇統一貨币之後,這才有了非常統一的衡量标準,在這之後,不管是到了哪個朝代,全部都有統一的貨币。

到了明清時期,這個時候大陸和國外之間的交流也算是有了一些進展,于是便從國外引進了一些錢币。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而這些錢币,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銅錢的樣子,整體看上去是圓形的,是以當時人們也稱它為銀圓。

不過在那個時候,銀圓也隻是一個概念而已,并沒有代表特定的數字,人們也隻能使用稱重的方式來進行衡量。

到了清朝末年,人們手中的銀圓也被進行了一系列的加工,成為了大陸獨有的“貨币”。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我們回望貨币的曆史能夠發現,不管是什麼時候的錢币,形狀幾乎上都是圓形的,比如說洋圓、銀圓、袁大頭等,無一例外。

其實這個圓形也是具有含義的,它不僅取自天圓地方中的“圓”字,還充滿了人們對于新生活的圓滿的祝福。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是以說,這個圓字其實也代表着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祝願。

事實上,在人民币的機關上,元和圓其實代表的都是同一個意思而已。

不過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國家規定了新的銀行法之後,已經明确表示要用“元”這個字作為人民币的機關了,為何人民币上的“圓”字卻一直沒有修改呢?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為何至今仍未修改

随着時代的發展,紙币的發行樣式也在不斷的改變,然而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那個“錯别字”。

事實上,在很多人的心中,圓字并不算是一個錯别字,反而是曆史的見證者。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在1948年的時候,民鈔的發行其實都是繁體字,一直到1956年的時候,才開始逐漸實行簡體字。

一直到2001年,簡體字才正式成為了大陸的官方語言。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在這個過程中,“圓”這個字其實都是使用最頻繁的一個字,而它也算是一種通用的流通方式,人們早就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其實是沒有那麼普遍的,大字不識的更是大有人在。

但是人民币上面的這幾個字,卻是大家都認識的,而“圓”這個字的國民度更是要遠超“元”。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民币上“圓”這個字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防僞措施,畢竟“元”字的筆畫太少了,是以說是非常容易被仿制的。

而“圓”相對來說筆畫多,各種結構也是非常複雜的,想要造假的話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

再說了,不管是從曆史、文化還是語言等方面,圓這個字其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義,它不僅僅隻代表錢,更是代表着我們的傳統文化。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其實不管是“圓”還是“元”,這都不算是錯别字,它們都代表了一些曆史文化。

在這些字的背後,其實都有一段屬于它們自己的曆史。

而我們以為的錯别字,其實都是有寓意的,畢竟人民币是我們國家的“臉面”,國家也是不可能在這上面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的。

人民币上有個“錯别字”,很多國小生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不改

是以大陸的第一套人民币在印刷的過程中,仍然保留了“圓”這個字的使用,并且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改變。

雖然說現在的人民币已經很少出現在人們的錢包裡面了,反而都變成電子支付了,但是這卻不能影響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