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作者:嘉興正春和文化

文 | 陶土根

日前,我在家裡整理物品時,翻找出了不少過去存的有關與大運河相關的照片。看着這些許久未見的照片,内心仿佛是再見故友般激動。一張張老照片,瞬間把我的記憶拉回故鄉的記憶中。

我小時候,家住大運河邊上,住家的南面是嘉興糧機廠,東面是嘉興油廠和架設在大運河上的當時嘉興最大、最長的“大洋橋”,而西面是嘉興食品公司的生豬收購站和屠宰場,北面(大運河對面)是嘉興内配廠。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京杭大運河途經嘉興恰好是我家大門口

我小時候沒有上事先串通的人所和幼稚園,是以我的童年一直呆在家裡。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家北面的大運河邊有一個簡易碼頭,用于友善農村的社員搖船進城來食品公司生豬收購站賣成年的生豬時可以停靠,運河邊還有一個建在水上的水上派出所。

水上派出所的辦公室離岸邊不遠。岸邊有一個連接配接水上派出所辦公室的木梯子,可以直接登上辦公室。此外,還有一排台階,供居民洗衣、洗菜、淘米或用水桶提取河水到家裡進行沉澱,以作日常飲用、洗涮所需。

我小時候的住家就在大運河的一側,相距上述提及的碼頭僅50米左右。而我家的大門口與大運河就更近了,僅僅相距20米左右,猶記得1958年嘉興大運河“泛濫”時河水已靠近我家大門口了。

孩提時,母親去河邊忙碌,總是讓我坐在家裡“看管”大門。面對着大運河,哥哥經常就給我講大運河的故事,哥哥告訴我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恰好經過嘉興。

京杭大運河貫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的省份,連接配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的水系。我對大運河的啟蒙了解,也應該從此時開始。我那幼小的心裡、腦海裡,開始浮現出許多自己虛構的畫面,也憧憬着能沿襲着這條運河能去北方看看。對這條家門前的京杭大運河,我便開始情有獨鐘,牢記在心。

那時的我沒事,便坐在門前看着流淌的河水和過往的大小船隻、輪船還有消防艇,有時也能清楚地看到航行在河上的白帆。現在想來那時的運河更有江南的味道。

我家鄰居傅叔叔是嘉興貨運公司的輪船正駕駛,俗稱“船老大”,他知道我喜歡觀察大運河,每次他出航前,都會告訴我,他幾點鐘會駕駛輪船路過我們家門口。于是每到這個時間點,我就真的在家門口極目眺望,希望能真的看到他的輪船在運河上經過。

有一次他告訴我,說下午3點,他會駕駛輪船路經我們住家門口,并說隻要看到我在家門口,他會鳴笛向我問好!一艘輪船能因為看到我會給我鳴笛,這對那時的我而言這是莫大的榮耀。

是以,我興高采烈地乖乖地在家門口一直盯着大運河上來往的船隻。但由于心裡着急,又生怕時間溜走,我索性還拿了一把椅子坐在門口,手裡還提着一個鬧鐘。果不其然,傅叔叔準時駕駛着輪船路過我家門口了。我歡呼雀躍,使勁揮動雙手朝着傅叔叔招手。他也沒有失約,看到我在家門口等着,他真的拉笛向我問候。我當時如願以償的興奮勁,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會激動萬分!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小時候我總是坐在家門口遙望大運河上的船隻。

等到大一點,讀國小和國中時,我便開始與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在運河的堤岸邊散步、閑坐,說是散步實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的時候是學習别人釣魚或用網捉魚。

那個年代嘉興制革廠或造紙廠對“環保”意識不重視。嘉興民豐造紙廠每年都會将污水排放在大運河裡,使的運河水成了“黑河”。水中的魚、蝦等水産動物都不約而同浮了上來,可讓我們開心得不得了。在征得大人的同意後,我和周圍鄰居的孩子們便急不可耐拿着籃子和魚叉與大人們一起下到河裡撈魚和捉大魚。

每天的出行路經大運河,她便成了我不可忘卻的伴侶,

仿佛有恩于我,不僅國小6年我曾每天多次往返于河邊的道路,而平時也伴随了我和小夥伴開心玩耍的美好時光,默默陪伴,念念不忘。而到了國中,我在課本上也開始更多地了解家門前的這條大河的真正價值。這條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水上通道,長達1797公裡,對大陸的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作用十分巨大。它既是祖先留下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财富,還凝聚有龐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資訊,為世界矚目和贊佩。

機緣巧合,直到1969年,我下鄉插隊的嘉北曙光2隊的生産隊也在大運河的邊上。我和隊裡的社員經常搖船行駛在大運河,在河上搖橹行船,這樣的視角也讓我見識了大運河她别樣的風采,河水清澈,河面開闊,船舶往來,船号嘹亮,為着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着我們青春的活力激情。

行船渴了,掬起一捧運河水,清澈至純,甘甜清冽,一飲而盡。村邊的河岸碼頭有磚砌的,有大石塊鋪就的,村民還用木棒捶打衣服的辦法洗衣。大運河仿佛就是一條銀絲帶,串聯起沿途的村莊。河岸邊總是并列着數個河碼頭,村莊裡人們提水、洗菜、淘米、洗衣等就有了作業的地方。

小小的河碼頭,解決村裡人一日三餐的大問題,誰家不去河碼頭淘淘洗洗呵!村婦在河碼頭演繹着每天循環不已的三次淘米、洗菜、提水的故事。她們在河碼頭上互相打招呼、問候、拉家常、開玩笑,亦或互相用手捧水澆潑對方嬉鬧,發出爽朗的笑聲,也有人邊淘洗邊自鳴得意哼着小曲,應和着河邊夏柳上的蟬鳴。

膽大的“浪裡白條”在運河中若隐若現,浣衣的女人們在河埠頭邊洗滌,邊把河水當鏡面偷偷觀看水中自己蕩漾的如哈哈鏡中的倩影……一切是那樣的和美,那樣的親切,形成了鄉村河邊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也記不清是什麼時候,這樣的水鄉人文景色開始消退,水開始渾濁,河邊的浣衣女的身影也逐漸減少,河邊少了玩耍的孩童,河中也見不到“浪裡白條”……似乎美好的自然生态萬般無賴地成了我們這一代人記憶中的往事了。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1969年我在嘉興大運河的橋上

近幾年,随着全民生态意識的提高,運河的水質得到了大大的改觀。水,不僅能解決人的生理和交通運輸問題,還是人的食物重要來源之地,魚蝦、貝類等許多美味都來自于水,為人提供生存的必要條件。我的家鄉王江泾的水産養殖很為發達,多種産品脍炙人口,在國内外都享譽甚好,是人們的衣食來源,也是重要的就業崗位和吸引四方來客的重要由頭。

以大運河為主題的城市街景、風景名勝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運河旁又恢複了曾經的熱鬧。運河旁許多的開放式公園依托運河,将城市街景和運河文化有機結合,也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們遊玩觀光、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前幾年回嘉興,我也曾和老朋友一起乘坐運河的水上觀光巴士,穿行在運河上,重溫了兒時的美好記憶,見證了家鄉嘉興的城市蝶變。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嘉興大運河周圍的居民住宅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嘉興大運河沿河岸的居民住宅自家有河邊洗漱的“遮擋風雨和雪的“河埠碼頭”。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嘉興大運河沿河岸的居民住宅自家有河邊洗漱的露天“河埠碼頭”。

大運河 | 我生命中的河

船是農村社員的運輸工具,

于我而言,大運河就是母親之河、生命之河、幸福之河!

【來自:虎齋—摘自我的《回憶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