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秘:唐太宗何以驅逐唐朝首屈一指的開國大臣

作者:趣說曆史

大唐帝國的崛起,背後有三位功不可沒的英雄——李世民、裴寂、劉文靜。然而,在唐貞觀三年(629年)的初春,李世民突然以一道诏書震驚朝野,将一位朝廷重臣的官職免去,削奪其半數的食邑,更将其逐出繁華的長安,令其傳回原籍。這位突遭厄運的高官,正是初唐時期的著名功臣裴寂。裴寂,身為大唐的開國元勳,晉陽起義的功臣,更是唐高祖李淵最為信賴的得力助手。如此一位位高權重的顯赫人物,究竟犯了何罪,竟會一夜之間失去所有,被逐回老家呢?根據官方的記載,裴寂一案的始作俑者,竟是一個名叫法雅的和尚。

探秘:唐太宗何以驅逐唐朝首屈一指的開國大臣

在武德年間的長安,法雅這個和尚可謂風頭無兩。他并不滿足于在寺廟中清修,而是熱衷于結交權貴,努力融入上流社會,久而久之便赢得了高祖李淵和前太子李建成的青睐,得以自由出入禁宮,這在當時無疑是極為榮耀的特權。然而,好景不長,李世民登基後,便剝奪了法雅的這項特權。法雅是以心生不滿,散布了一些蠱惑人心、動搖社會穩定的“妖言”,随即被相關部門逮捕。按理說,處置這樣一個小人物,随便一個官員便可應付,但朝廷卻指派了一位重臣來審理此案。這位重臣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時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一個無足輕重的和尚說了幾句無關緊要的牢騷話,居然要勞煩堂堂兵部尚書、天子近臣來審理,這實在是小題大做。

探秘:唐太宗何以驅逐唐朝首屈一指的開國大臣

朝廷如此大動幹戈,自然有其深意。原本,裴寂與這個案子并無直接關聯,但杜如晦在審訊法雅時,卻意外地牽扯到了裴寂。據法雅供認,裴寂曾聽聞他所說的那些“妖言”,但并未及時上報。對此,裴寂堅決否認,但法雅卻一口咬定。最終,杜如晦從容結案,将裴寂定罪。于是便有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一幕。明眼人都能看出,這起案件疑點重重,僅憑法雅的一面之詞就定罪裴寂,似乎過于草率。畢竟裴寂身居高位,雖無實權,但仍是開國元勳。而朝廷如此急于将其定罪并驅逐回籍,顯然另有所圖。簡而言之,這并非一起普通的案件,而是一起明顯的政治迫害。換言之,真正想要對付裴寂的,并非法雅或杜如晦,而是杜如晦的上級、天下最有權勢的人——李世民。

探秘:唐太宗何以驅逐唐朝首屈一指的開國大臣

其實,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裴寂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仍抱着一絲僥幸心理,向李世民哀求,希望能念及他往日的功勞,讓他在京城安度晚年。面對裴寂的哀求,李世民冷笑連連,聲色俱厲地表示:“你的功勳其實平平,何以能升到如此高位?你不過是仗着太上皇的寵信,才得以在群臣中位居第一。武德年間,賄賂盛行,朝綱混亂,問題皆因你而起。朕念你是舊臣,不忍依法處置,讓你回家守祖墳,已是格外開恩!”似乎是為了印證裴寂的猜想,李世民将裴寂逐出朝廷後不久,便為劉文靜平反昭雪,不僅恢複了他的官爵,還讓其子劉樹義承襲爵位,并将一位公主許配給劉樹義。在這一貶一褒之間,李世民的态度已顯露無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