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作者:網信靜海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我的宣傳故事

——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我叫韓玉珍,是靜海區子牙鎮子牙國小的一名教師,也是天津市青年宣講團的一員。我堅守共産黨員的初心,固守人民教師的職責,恪守宣講員的責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進教師、社群群衆、青年、兒童頭腦裡和心窩裡。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

練好“看家本領”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和理論宣講員,我深深意識到隻有學得多,才能悟得深;隻有悟得深,才能講得透;隻有融的好,才能講得好。我深知自己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急需全面深入系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重大方針政策。為此,我刻苦學習、深入鑽研,堅持“三個半小時”學習習慣,即每天早起聽廣播、中午放聲讀原著、晚上收看新聞聯播,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新思想,認真總結聆聽黨的二十大學習心得,對照中央媒體報刊的權威解讀、專家解析,不斷增加知識的積累,增強理論體系的深度,從工作實踐出發,找共鳴、談體會,力求全面準确領悟重要講話精神,精準宣講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蓄積宣講的底氣,真正做到真信、真學、真用。

精心設計重創新

用好“故事表達”

找準側重點,做到因材施教。理論宣講有“料”,要有“魂”,更要達到“通透”的境界。理論要透徹才能說服人,理論要通俗才能通達。擔任宣講員以來,我就開始琢磨如何打通理論與群衆、青年、學生之間的隔閡。每次授課前,我總要到機關、社群、學校與幹部、青年、學生交流,深入調研、了解實際、摸透實情、深入所需,反複斟酌打磨,經過不懈努力和實踐,逐漸形成了“學習積累、走訪調研、搜集素材、總結提煉”宣講心得,不斷提升宣講能力。在授課開始前、授課結束後也及時與現場的聽衆進行交流,了解不同的群體對二十大精神的興趣點、困惑點,并做詳細記錄,之後根據閱聽人的不同特點和需求不斷調整授課内容。

找準關鍵點,做到方式創新。我注重宣講方式的多樣化,将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宣講過程,建立起線上線下宣講陣地,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宣講。例如巧妙利用大家感興趣的事進行宣講,利用電影《長津湖》的上映,确定了《緻敬最可愛的人,傳承紅色根和魂》這一主題,以影片《長津湖》為線索,通過影片中的經典畫面、台詞、長津湖景象的今昔對比調動學生興趣,其中穿插嘗試“凍洋芋”的環節,教育效果超出設想,學生感悟到志願軍戰士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英雄壯舉,自覺用“學唱時代歌曲”、“格言緻敬英雄”、“繪出英雄的美”來“緻敬最可愛的人”。

找準教育點,做到以點帶面。我将每一次宣講作為一次再學習、再了解、再提升的過程,聚焦政治時事,結合工作經曆,根據聽衆實際,講述自己對政治理論的了解、對精神品質的感悟、對初心使命的擔當,用真情的講述、真實的情感、真心的交流,感染全場、赢得掌聲。通過宣講,讓學生們牢記曆史,不忘先烈,在心中埋下為共産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理想種子。

争做優秀宣傳員

用好“不同陣地”

作為一名教師,我注重紅色基因培養,從細微處引入宣講。我立足本職崗位,帶頭建立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小記者團、紅領巾尋訪團等少先隊活動站點,将黨的聲音傳播到校園的角角落落。每周我結合時事熱點、節慶節日等準備一個主題宣講,幫助學生們堅定理想信念、找到奮鬥目标。同時我積極搜尋相關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課程,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融入到日常授課、課後服務中,帶領學生唱響紅色歌曲,感悟信仰力量,指導孩子們進行宣講、演講、朗誦、書寫作文等,讓孩子們不僅愛學,也愛表達,更能将所學所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愛黨愛國,培根鑄魂。

作為一名少先隊名師工作室帶頭人,我注重育人方法的講授,從自身來深入宣講。我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講述自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分享自己立足立德樹人主責主業,開展少先隊員思想引導和政治啟蒙工作的經驗,就“如何凸顯少先隊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優勢”“如何加強政治啟蒙和價值感塑造”“如何開展各具特色的學習教育活動”等問題展開宣講,以此帶領廣大少先隊輔導員和少先隊工作者認真研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相關會議精神,提升少先隊輔導員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聚焦,不斷增進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立志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做好少年兒童成長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黨員,我注重時事政治的講解,從暖心之處顯擔當。我不局限于校園的宣講,還經常下機關、下社群,講好鄉村的紅色故事,宣傳先進楷模事迹,傳遞黨的方針政策。我堅持用真心實意感動聽衆,堅持用心靈去溫暖心靈,把一顆赤誠的心中流淌的愛黨、愛國的血液澆灌在每一個字、詞和每一句話語中,有力架起傳遞黨的好聲音的橋梁。老百姓不喜歡聽枯燥的理論,我就在宣講政策中加入鄉村身邊事,與群衆互動;老百姓不喜歡照本宣科,我就創新形式,将表演融入其中,加深聽衆的印象。很多革命英烈故事在網絡上找不到,我就走進博物館、圖書館尋找史實故事,盡量做到每一個故事有資料有細節而且真實可信。這樣在宣講中既能介紹相關的曆史知識,英烈故事,又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和鄉村的發展現狀相結合,讓聽衆覺得可親可信,讓黨的創新理論,乘上歌聲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就是我的故事,也是每一名靜海區基層宣講員的故事縮影,我們将繼續以愛黨愛國的情懷教育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人、以純粹高尚的品質感染人,用自己青春的奮鬥,堅守在宣講道路上,堅守在靜海的熱土上!

由區委宣傳部供稿

我的宣講故事 | 韓玉珍:春風化雨正發聲 情系宣講潤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