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技術與品質的快速提升,國産汽車越來越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出口量不斷增長,先後超越南韓、德國、日本,在去年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作為國車長子,解放自然不會忽視海外市場。2023年,解放海外銷量達到4.5萬輛,連續三年增幅超過60%。為何解放能在紛繁複雜的海外市場延續高增态勢,未來又有怎樣的規劃和布局,讓我們聽聽解放上司班子成員怎麼說。
“前些年我們海外的銷量還很少,當時規劃了目标‘三年打基礎、兩年做布局’,經過三年确實見了一些成效,每年的增長率非常高,複合增長率是93%左右。”一汽解放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于長信如是說。能夠快速得到市場認可,過硬的産品是基礎。解放針對海外市場做了紮實的産品布局,産品從第五代轉向第六代,而最新研發的産品都是“生而全球”,能夠同時滿足國内外使用者需求。目前,憑借J7、J6、JH6、虎V等拳頭車型,解放出口到了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8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解放J7牽引車作為中國首款車,成功通過歐盟WVTA認證。
海外市場潛力無限,各家車企紛紛加入出海大軍。目前一些海外市場各類車型琳琅滿目,不過缺乏有效的服務與管理,“隻管生不管養”很快便遭到市場的唾棄。對此,于長信認為海外的工作核心在服務:“這兩年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配件儲備上,國内和國外同步儲備;另一個是服務先行,我們把國内的很多優質資源、服務商引到國外去,教外國人怎麼做一汽解放的服務;三是打通客戶跟我們的聯系,我們每個海外市場都有服務中心,我們是唯一一個做到車門上貼着服務中心電話的品牌;四是人才儲備,這些年我們服務人員翻了三倍,他們的成熟是解放海外未來成長的根基;五是網絡,一是跟央企的合作網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另外我們把國内資源引到國外去,這幾年基本完成了布局。”可以看到解放在産業鍊上下遊都做了大量工作,而這才是企業能在海外市場長久發展的關鍵。
一汽解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勝
雖然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是面對瞬息萬變的海外市場,解放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汽解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勝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國際的環境風險還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國家與國家的博弈、逆全球化等,基本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出台本國的政策,提高關稅,鼓勵本土化。站在我們的角度影響我們的出口,站在他們的角度一樣要保護自己的産業,是以我們技術和貿易的壁壘在逐漸增加。總體上來看,未來全球的環境可能會面臨持續的競争壓力。”那麼未來海外市場就沒有新的機會了嗎?李勝并不這麼認為,他在挑戰中洞察機遇:“我們通過在國際市場提前布局,為各種出口做了很多利好條件。得益于這幾年中國産品認可度在海外大幅提升,為未來我們中重卡商用車出口預留了空間。另外,中國的新能源産品,尤其以乘用車為代表,在國際上是絕對領先的,同時培育了中國新能源車的供應鍊資源以及‘三電’的技術儲備,這也為我們新能源出口奠定了一些基礎。”
一汽解放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于長信
未來,解放将聚焦海外市場,持續搶抓市場高位機遇,加快國際化步伐,啟動海外市場本土化布局,強化海外品牌的形象樹立和聲量傳播,擴大海外銷量基盤。于長信介紹說:“未來兩年我們一是要布局海外投資建廠,我們将在海外成立多個分公司,一方面提升在當地生産的便利性,更主要的是未來很多都是屬地化發展;二是布局歐洲,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讓我們更加有底氣,我們在拉美、東南亞甚至在東歐都做了試驗,得到了一緻性認可,解放甚至比一些歐美品牌做得還好,成本效益更高;三是未來要把我們的産業鍊、供應商、金融、服務等等都布局到海外去,而這項工作今年已經開始實施了;四是成立解放國際公司,以前解放出口依托于解放和進出口公司合作,今年集團下決心把整個團隊劃到解放,這有利于我們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我們投資和建廠,有利于管理下面的各個分廠和分公司,這是我們未來最大的規劃和底氣。”于長信認為未來5年左右,海外銷量可能會超過國内,是以解放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總的來說,一汽解放能在海外實作“連番式增長”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解放全體系協同出海的成果。可以預見的是,在新一屆上司班子的帶領下,通過建構“人才+服務+汽車+金融”海外營銷平台,解放的出海之路将更上一層樓,向着“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标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