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靜,讓你百毒不侵

王維在《山居秋暝》中這樣寫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世間萬事萬物,就像是一片影像,我們的内心世界,其實就是投影源。

内心平靜的人,就像是夜晚時分,一輪明月照在天上,在安靜的松林裡,聽見清泉在石頭上流淌的聲音。

人在這麼一種心境當中,自然會感受到内心的充實,平靜,祥和。

然後,外面世界的一切東西,都跟自己無關,自己也更加從容,放松地體驗好當下。

慧能在《壇經》中這樣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和美好,其實就是自己的心靈足夠的淡定,松弛,也足夠的從容和幸福。

這樣,人越是在心境足夠安靜和滿足的情況下,人生就能夠走得更踏實,更自信,甚至是百毒不侵。

心靜,讓你百毒不侵

心靜,修煉心态

人在心靜的氛圍當中,其實不管學什麼,做什麼,活什麼,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隻有那些心浮氣躁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非常的被動,效果也特别差,甚至還會産生更多的麻煩和困難。

心靜得下來的人,其實就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态,無論順境或是逆境,都不會讓自己走極端。

然後,在一種長期相對正确而高效的成長環境下,自己自然能夠積累更多的資源,打造更強大的平台,甚至可以靠自己走向更大的人生舞台當中。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心态若改變,态度跟着改變;态度改變,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

要相信心境的力量,更要知道心靜的能量。

通過發揮出安靜的效率,就能夠看到安靜的效果。

一個人在專心緻志,心無旁骛的成長過程當中,内心一定是平靜的,淡定的。

這樣的話,這樣也就可以讓自己在學東西,做工作,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心靜照物,事半功倍。

如此,像儒學著作《圍爐夜話》中這樣說的:“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

心靈的平靜,能夠讓人爆發出一種最高形式的專注力,也能夠讓自己的内心世界變得更平靜。

而平靜的内心世界,是足以讓自己可以更加輕松,也更加自然地走進更大的世界當中。

就像埃克哈特·托利說,内心的平靜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門。

人生在世,一個人的内心世界越安靜,就越能夠聽到内心世界裡的聲音。

然後,一邊修煉心态,一邊掌控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也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更加的惬意而自在。

心靜,讓你百毒不侵

心靜,抵達成功

心靜下來的人,凡事都會慢慢來,這樣反而能夠走得更快,更穩。

你會發現,生活當中那些什麼事情都急急躁躁,浮浮躁躁的人,越是想要一步到位,最終走的彎路就越多。

隻有讓自己的内心世界靜下來,慢下來,就像《大學》中有言: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樣,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整個執行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東西更多,能夠得到的經驗也會更深刻。

太多的人,就是因為太過沒耐心,内心浮躁,做什麼事情都貪求速度,不追求品質。

到最後,就算是自己完成了,可是效果依舊非常差,甚至還有返工的可能。

這樣的人,就是活得太過着急,太過自以為是,甚至是太過傲慢。

然後,總覺得自己能夠擺平一切,可實際上一旦遇到了最大的困難,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之後。

自己的整顆心,開始變得慌亂,甚至是越來越糾結,痛苦。

室利·欽莫伊說,内心的平靜是外在成功的關鍵。

隻有讓自己的内心世界足夠平靜,才能夠滋生更多的能量,力量和智慧,讓自己走向成功。

人生這一輩子,其實最大的福氣,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奮鬥和成長,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來當中。

哪怕依舊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痛苦,但是也能夠靠自己的成長和堅持,讓自己走得更遠,也走得更踏實,更成功。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當一個人變得更有智慧,活得更通透,内心也更平靜之後。

那麼不管在生活當中遇到怎樣的麻煩,自己都能夠清楚,也能夠清醒一點地做好當下的工作。

然後,真正可以靠自己走向美好的明天,圓滿的未來當中。

心靜,讓你百毒不侵

心靜,百毒不侵

陶淵明在《飲酒·其五》說,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當一個人的内心世界足夠豁達,松弛,自在而惬意的時候,無論身處何處,内心依舊是平靜的,滿足的。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已經抵達了一種百毒不侵的心境之中。

曾國藩說過:

“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纭亦澄然無事。靜在心,不在境。”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就在于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都能夠讓自己做到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

然後,誰也幹擾不了自己,也無法影響到自己,最終真正可以靠自己,過好這一生。

蘇轼《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願餘生,我們的内心足夠的安靜,足夠的心定,也更加的自在和從容。

然後,真正能夠更加勇敢而自信地走好當下的路,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去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