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11年,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捕後一張罕見鏡頭, 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選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援,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并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将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清兵捕獲後,留下了一張罕見的鏡頭,鏡頭前,這位36歲的反清志士滿身血迹,被反綁着雙手,腳上戴着沉重的鐵索,清兵在捕獲他之後,對他威逼利誘,嚴刑拷問,企圖令他妥協,交待出其他反清義士的藏身之所,但是楊洪勝卻始終沒有妥協和屈服,而是選擇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1911年,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捕後一張罕見鏡頭, 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楊洪勝是一位近代民主革命家,他與一同在武昌英勇就義的彭楚藩、劉複基兩位革命黨人并稱為武昌“首義三烈士”。

楊洪勝出生在湖北谷城戈家營子一個貧寒的農耕家庭,他的父親楊大鵬對于腐朽無能的晚清政府十分痛恨,便加入了革命組織,積極參加反清活動。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1883年,楊洪勝的父親楊大鵬在參加一次反清活動時,被清兵捕獲,殘忍殺害于薤山。

楊大鵬被清兵殺害後,楊洪勝和爺爺,母親,妹妹三人相依為命,艱難地在谷城戈家營子生活着,然而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母親突遭頑疾纏身,病重而亡。母親的突然病逝,令當時隻有9歲的楊洪勝不得不學會照顧自己,照顧妹妹和爺爺。

與此同時,楊洪勝的爺爺一心想要兒子報仇,因而便加入到了反清組織,為反清組織打造兵器,但是令人哀痛的是,楊洪勝的爺爺也在不久被清兵捕獲,殺害在監牢之中。

1911年,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捕後一張罕見鏡頭, 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父親,爺爺相繼被清兵殺害,使得楊洪勝越發的仇視晚清政府,立下誓言,也為父親和爺爺報仇雪恨。

數年之後,長大成人的楊洪勝參加了反清組織——振武學社,并成為了該反清組織的核心人員,并在組織的安排之下,打入清廷的新軍,成為新軍的一位軍官。

1911年10月,武漢起義的前夕,革命黨人組建了臨時總司令部,并讓已經打入新軍的楊洪勝擔任交通員,為起義的新軍士兵和革命黨人秘密運送炸彈、槍支等軍火武器。

1911年10月9日,楊洪勝按照事先的計劃,将一批炸彈順利運至新軍的工程營,準備分發給起義的新軍士兵和革命黨人,但是就在關鍵的節骨眼上時,他卻被守衛的清軍士兵給發現了,準備對他進行盤查,楊洪勝擔憂身份暴露,便奪門而逃,想要擺脫清軍士兵,但是守衛的清軍士兵見此情形,舉槍就射,擊傷了楊洪勝,還引來了一批巡邏的清軍士兵,最終将楊洪勝給抓住,并押往湖廣總督府進行審問。

湖廣總督府内,督練處督辦鐵忠、武昌知府雙壽對楊洪勝進行了審問,詢問他是否還有黨羽,隻要交代出來,就對他從寬處理,楊洪勝這邊,則是聽後,高聲大罵道:“老子是革命黨。殺便殺。除你滿奴一人外,都是革命黨。”

楊洪勝的這一番話,令督練處督辦鐵忠臉色大變,憤怒不已,當即便招呼清軍兵士對楊洪勝嚴刑拷打,意圖讓楊洪勝求饒和屈服。

然而,令督練處督辦鐵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楊洪勝被打的體無完膚,全身傷痕累累,但他依舊沒有屈服和妥協,沒有向督練處督辦鐵忠供出一人。

督練處督辦鐵忠為此大怒,當即便下令,将楊洪勝斬首示衆,而面對即将到來的死亡,楊洪勝沒有絲毫的害怕和膽寒,而是選擇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随後,楊洪勝便被處斬于湖廣總督府的門前,反清義士楊洪勝英勇就義後,無數革命黨人心中的怒火再也無法壓制,當日,革命人發動了武昌起義,這場起義逐漸使清朝走向滅亡,吹響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号角。

1911年,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捕後一張罕見鏡頭, 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找到了反清義士楊洪勝的遺體,并将其遺體裝棺入殓,并在随後為他與另兩位英勇就義的革命黨人彭楚藩、劉複基二人舉行了公祭儀式,在這場公祭儀式上,武昌當地的群眾自發前來緻祭和悼念這三位首義志士。

後續,反清義士楊洪勝的靈柩走水路,在4艘炮艇的護送下,被護送回了他的故鄉湖北谷城縣,當時,反清義士楊洪勝的靈柩被放置在其中一艘炮艇上,剩下的三艘則是一艘充當開道艇,另外兩艘炮艇則是在放置靈柩的炮艇左右兩邊進行護衛。

反清義士楊洪勝的靈柩在在4艘炮艇的護送下被運至到了楊洪勝的故鄉谷城縣後,當地對這位反清義士進行了公祭,待公祭儀式結束後,他的靈柩被安葬于谷城縣城東南約3.5公裡處漢江西岸的高甯山上,使得反清義士楊洪勝落葉歸根,魂歸故裡。

1911年,反清義士楊洪勝被捕後一張罕見鏡頭, 慷慨明志,從容赴死

安葬的當天,孫中山、黎元洪等人紛紛送來挽聯,送别這位慷慨明志,從容赴死的反清鬥士。

後續,為了緬懷這位為了中國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鬥士,當地政府不僅将楊洪勝家鄉的道路改名為“洪勝路”,更是将他所在的村國小更名為洪勝國小,以此來讓後世永遠記得這位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回顧那辛亥革命的漫漫征途中,湧現出了不少楊洪勝這樣的革命志士,他們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為了推翻晚清政府的腐朽統治,這些熱血正氣的中華兒郎,不顧個人的生死安危,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鬥争的烈火中,他們前仆後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們為了理想信念不懼犧牲,将萬丈豪情融于紙筆、世代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