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文 | 十三姐

最近各個老母親群裡的高頻詞都是些考驗心血管強度的人生大事,比如小升初,搖号......

小升初家長是最亢奮的,比中聯考家長還亢奮,因為小升初裡包含一個“搖号”,增添了玄學成分在裡面。

大家開始讨論各區的搖号“中獎”機率,一些家長準備放棄。

一個浦東的小升初的家長說:“搖,必須搖,不搖是不可能的!”

她說她家孩子數學已經學到8年級,英語已經能考4級,她的原話是:“去公辦菜校當‘雞頭’真的沒什麼意思啊”......

看到沒,人家十分笃定自己孩子去公辦對口國中一定是當“雞頭”,而且沒意思,隻有搖号進民辦牛校才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然後一個徐彙區的家長跳出來,勸她“不要這麼絕對”,還說“隻要孩子有能力,其實去什麼學校都能笑到最後。”

聽了這話,浦東家長抛了一張圖出來: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徐彙的那位不說話了。

靜安楊浦闵行和普陀的也都安靜了。

在3萬個人裡笑到最後和在8千個人裡笑到最後的概念是不太一樣的。

浦東龐大的中考人數已經夠吓人的了,如果再來一張“各區學校數量對比圖”,大家就會更心疼浦東家長,那麼誰不想進個“有把握”一點的國中呢,畢竟大家都是想上高中的。

在教育資源這一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假如跟其他區教育資源“人校比”相比,怎麼來了解浦東的情況呢?就差不多相當于上海在黃浦江以東塞進了一整個甘肅省。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想象一下,一整個甘肅省的中考生來跟除浦東之外的所有上海其他區的學生一起競争上海的高中,而且還不是每個區的高中都能考、都願意去。你說浦東家長在上海教育界是什麼段位?

肯定是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才成了浦東家長,必須要承受更多。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其他區家長也卷,但他們卷是因為想卷,浦東家長卷是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卷的日子是怎樣的,他們不會。

浦東幾個大社群擠滿了畢業于名校且收入頗豐的新上海人,作為“學二代”,他們的孩子更是不知道什麼叫不卷。

我也在浦東,但我屬于晚熟晚起步的,一開始頗為“不合群”。若幹年前我第一次聽一些浦東媽媽給我上“思想教育課”,我是震驚的。她們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分析了小升初的重要性,描述了基本款小升初攻略,其中大概有90%的專有暗号和秘密術語,我是第一次聽說。

整個一晚上,我的腦子裡全是那些個如地下組織般令人着迷而又恐懼的暗語——小黑闆,占坑,預備役,澳牛,英牛,點招,小w班......一照鏡子我就看到自己臉上寫着擇校,擇校,擇校……轉眼看到兒子,他仿佛渾身都寫着菜場中學,菜場中學,菜場中學……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感覺我的人生從那一天開始正式亮起了黃燈,拼命折騰一把,可能就是綠燈,稍微松弛懈怠,就是紅燈……

孩子他爹聽說我失眠,放下了他的電烙鐵,開始寬慰我:家門口的學校不就挺好的嘛。

我知道全上海的小升初家長都在緊鑼密鼓,但浦東的緊鑼密鼓顯然是更邪乎的,更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但在浦東,有準備的人太多了......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如果說中年人是焦慮的,那麼上海焦慮中年看浦東。

誰要是張口就來“有啥好焦慮的”,我都懶得告訴他“我是一個浦東家長”。

凡是講點人道主義,都不會勸浦東家長想開點。

怎麼想開,想多開才算想開,你讓我想開,我就會過上仰卧起坐人生,沒躺兩分鐘又會被所有人帶着卷起來。

那些勸我想開點的人,已經讓我變得六親不認。

媽媽叫我吃飯,我充耳不聞。爸爸喊我喝水,我無動于衷。老公喊我睡覺,我百般推辭。兒子拿着學校發的獎狀來求誇,我視而不見,這玩意兒對你小升初有幫助麼?對中考有用嗎?對聯考呢?都沒用?拿一邊兒去。

浦東在上海教育界是一個特别的存在,就像耶路撒冷之于西方。

世人都說上海的孩子教育資源有多豐富,升學有多容易,上大學不費吹灰之力......連徐彙區的都不會同意這話,更别說浦東的了。尤其是在隔幾天就要變一變的政策資訊漩渦裡,我們吮吸着各種刺激又玄幻的多變雨露。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我建議在《全球不适宜人類居住區域》裡加入浦東。

這裡寸土寸金,地大物博,高樓林立,前景無量,優點有很多。但考生更多。

别的區家長還能在卷學習之餘養成“參加個社群活動“、“豐富下業餘生活”的習慣,浦東家長呢?社群活動就是跟鄰居切磋附近哪有什麼班,業餘生活就是看看孩子的課外作業還剩多少沒做完。

沒有在浦東當過家長的中年人,說自己苦,我們都會笑而不語。

你知道孩子太多意味着什麼嗎,就是放眼望去,怎麼感覺遍地都是神童?

赢在了起跑線上的小孩怎麼一抓一大把?

人家的娃被各種含金量超高的杯賽和競賽的獎狀包圍,而我家孩子,有啥?倒是有個好胃口……

統計學裡認為大樣本量的實驗資料更可靠,這麼一想,就更可怕了。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浦東家長,是最懂什麼叫“教育歧視鍊”的了。

在别的區,育兒歧視鍊可能這樣:

散養>快樂教育 >按部就班教育 >完成作業式教育 >課外班式教育 >無雙休日無休息式教育 >不停趕場考試比賽式教育 >虎媽狼爸逼死孩子式教育

在浦東,育兒歧視鍊是這樣:

很卷>有點卷>卷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一年級時有媽媽告訴我,她已經定好孩子讀哪個國中了,并且已經在給孩子朝着那個方向開始訓練了。

我們當時還笑話她,孩子這麼小,你就替他決定人生,這樣不太好吧?小孩子就是要玩啊,要釋放天性啊,不要把他逼得太緊啊!......

到了五年級,散養的父母(像我這樣的)已默默鑽進牆角,一個人抱着空蕩蕩的“小升初計劃”悄悄抹淚,

才明白:

那些“有遠見”的父母,如今傲立群山之巅,俯瞰衆生,手上握着5年來積累的資訊量和秘密資料,遙遙領先于還在風中淩亂的不知所措的人們,我猛然驚醒,原來,起跑線在這兒呢……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在浦東,大多數不得不認真面對幼升小、小升初、中考、聯考的中年人,都在像當年備戰聯考一樣,局促而慌亂地籌備着各種途徑,再加上每年政策都在翻花樣,光熟讀政策分析前景就可以寫出60萬字的論文了。

最刺激的是,大多數的“途徑”還是你根本看不透摸不清的,隻能靠“猜”。

自打有了“搖号”,各大寺廟道觀裡又多了好幾批浦東的媽媽。

小升初在即,她們的見面問候語都是“你搖嗎”和“燒了嗎”。

前世享福過度,這輩子成了浦東家長

隻不過在浦東,高中生家長反而顯得雲淡風輕了許多,比起小升初家長和中考家長,聯考生的家長們更波瀾不驚,因為終于有一場戰役是不分區的了,浦東家長終于和其他所有區的家長站到了同一起跑線。

一輪又一輪,每年都有很多浦東家長逃出生天,同時也有很多浦東家長剛開始修仙。而且,這就是浦東的玄妙之處——娃越小,家長才越卷,畢竟,看起來她們的修煉之路還遙遙無期......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