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大師風采12:鶴鳳偕去慈父哀

作者:回眸史話

1925年6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四大教授坐館開堂,其實還有另一位導師也名列其後,就是後來被譽為中國人類學和考古學之父年僅31歲的 “海龜” 李濟。

民國大師風采12:鶴鳳偕去慈父哀

利濟

學成歸來拟展翅:1896年生于湖北鐘祥的李濟,1907年,随時為京官的父親進入北京南城的五城中學(北師大附中前身)讀書,14歲便考入清華學堂,1918年畢業後留美。1923年,李濟以他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中國民族的形成》論文獲得哈佛大學哲學(人類學)博士學位,這是第一個中國人獲此殊榮,當年,27歲的李濟學成歸國。

民國大師風采12:鶴鳳偕去慈父哀

殷墟考古

殷商傳說變信史:1926年,李濟帶領考古組與美國費利爾美術館合作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開辟了中國自主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的道路。1929年受聘擔任南京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同年主持河南安陽殷墟的考古工作,經過9年15次的發掘,收集了大量甲骨文資料,弄清了小屯文化、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具體層次關系,使殷商文化曆史從傳說變為信史。并由此将中國的曆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直至今日,它依舊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發掘之一。1938年,李濟被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推選為名譽會長,成為中國學者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

民國大師風采12:鶴鳳偕去慈父哀

李濟家人在桂林合影

鶴鳳留悲斷肝腸:抗戰爆發後,李濟帶着一家老小六口,從南京直至昆明再到四川李莊,輾轉數千裡,備受奔波之苦。1940年夏,在史語所議遷四川李莊時,14歲的二女兒鶴徵突患急性胰腺炎,因得不到藥物及時治療而死去。1942年初春,在李莊中學讀書即将畢業的17歲的大女兒鳳徵又不幸身染傷寒,雖然經協和醫學專家搶救,還是撒手離去。臨去前說:媽我不想死,我要當醫生。給短短兩年間,兩個愛女ー “鶴” 一 “鳳”,先後離去,給李濟帶來嚴重打擊。

民國大師風采12:鶴鳳偕去慈父哀

海峽阻隔音訊絕:随着李濟進入暮年,一批親朋故舊的先後離世,李濟對故土的思念愈發強烈,他深情地懷念着留在大陸的朋友和歲月,當然更思念自己留在大陸的兒子、以及在昆明與李莊相繼西去的兩個女兒。在寫給費慰梅的信中,李濟傷感地說道,“和我有着同樣觀點和感情的老朋友們一個個地逝去,無疑削弱了我對周圍事物的親密感”。這是李濟一生中親筆書寫的最後一封個人信函,此時的他已是油幹薪盡,即将帶着思念與遺憾告别人世。

1979年8月1日,李濟因心髒病猝發在台北寓所逝世,是日,恰為他親手建立的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