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大师风采12:鹤凤偕去慈父哀

作者:回眸史话

1925年6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教授坐馆开堂,其实还有另一位导师也名列其后,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人类学和考古学之父年仅31岁的 “海龟” 李济。

民国大师风采12:鹤凤偕去慈父哀

利济

学成归来拟展翅:1896年生于湖北钟祥的李济,1907年,随时为京官的父亲进入北京南城的五城中学(北师大附中前身)读书,14岁便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留美。1923年,李济以他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中国民族的形成》论文获得哈佛大学哲学(人类学)博士学位,这是第一个中国人获此殊荣,当年,27岁的李济学成归国。

民国大师风采12:鹤凤偕去慈父哀

殷墟考古

殷商传说变信史:1926年,李济带领考古组与美国费利尔美术馆合作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开辟了中国自主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道路。1929年受聘担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主持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经过9年15次的发掘,收集了大量甲骨文资料,弄清了小屯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具体层次关系,使殷商文化历史从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1938年,李济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推选为名誉会长,成为中国学者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民国大师风采12:鹤凤偕去慈父哀

李济家人在桂林合影

鹤凤留悲断肝肠:抗战爆发后,李济带着一家老小六口,从南京直至昆明再到四川李庄,辗转数千里,备受奔波之苦。1940年夏,在史语所议迁四川李庄时,14岁的二女儿鹤徵突患急性胰腺炎,因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而死去。1942年初春,在李庄中学读书即将毕业的17岁的大女儿凤徵又不幸身染伤寒,虽然经协和医学专家抢救,还是撒手离去。临去前说:妈我不想死,我要当医生。给短短两年间,两个爱女ー “鹤” 一 “凤”,先后离去,给李济带来严重打击。

民国大师风采12:鹤凤偕去慈父哀

海峡阻隔音讯绝:随着李济进入暮年,一批亲朋故旧的先后离世,李济对故土的思念愈发强烈,他深情地怀念着留在大陆的朋友和岁月,当然更思念自己留在大陆的儿子、以及在昆明与李庄相继西去的两个女儿。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李济伤感地说道,“和我有着同样观点和感情的老朋友们一个个地逝去,无疑削弱了我对周围事物的亲密感”。这是李济一生中亲笔书写的最后一封个人信函,此时的他已是油干薪尽,即将带着思念与遗憾告别人世。

1979年8月1日,李济因心脏病猝发在台北寓所逝世,是日,恰为他亲手创建的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