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前幾天,朋友跟我吐槽:孩子小小年紀居然學會了偷東西。

那天收拾東西,她偶然在孩子書包裡發現了600塊現金,可自己從來沒給過孩子零花錢。

不問不知道,一逼問一吼罵才知道,這錢是孩子從外婆房間偷拿的,還不止一次。

朋友又生氣又納悶:明明家裡吃穿不愁,物質上從沒虧待孩子,怎麼這孩子學壞了呢?

我問她:“你們每個月給孩子多少零花錢?”

朋友明顯愣了幾秒,回答道:“他哪裡需要用到錢,家裡啥都有。”

擔心孩子亂花錢,不願意過早給他們零花錢,這其實是中國家長多數存在的問題。

殊不知,這恰恰害了孩子。

10歲的孩子,早就到了有社交的年齡,當他有需要但是沒有錢的時候,就可能用不當手段去擷取,省、偷甚至是搶。

正如《窮爸爸富爸爸》裡說的:“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有人會替你教。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如何正确對待孩子的零花錢,不僅展現了父母的智慧和格局,更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我觀察過身邊很多父母,他們擔心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不但不給孩子零花錢,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咱們家沒錢,别亂花錢。”

但他們可能很難注意到,兜裡沒錢的孩子往往心理很難健康,容易産生不配得感。

我想起大學的時候,雖然父母沒有限制我每個月的生活費,但我已經習慣節儉的生活。

後來,有室友問我:“你是家裡窮嗎還是你喜歡節儉?”

那一刻,内心湧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自卑、難為情、極大的羞恥感。

其實我的家庭條件不算富裕但也不困難,隻是父母幾乎從不給我零花錢,還習慣性給我灌輸“賺錢不容易”的觀念。

是以從國小到大學,自己一直處在一種“别人吃着我看着”的狀态,内心認為理應對錢斤斤計較。

這種自卑和不配得感,在我工作賺了錢之後,就演變成了“一直想買買買滿足自己”的沖動型消費。

是以工作幾年,我幾乎月光,分文未存。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有位網友說,小時候“窮養”,成年後敗家。事實上,不用等成年,對金錢毫無概念的小孩子更敗家。

在國内青少年财富認知的調查中:超八成8歲孩子不知錢從哪裡來;超七成孩子有零花錢但不懂如何科學配置設定,多數家長隻管給錢卻不管用錢。

尤其移動支付普及,對孩子們而言,錢不過是手機上的付款碼或一串冷冰冰的數字。

網上有一個關于國小生的街頭采訪,記者問孩子們:“你覺得誰最有錢?多少錢算有錢?”

答案五花八門,令人哭笑不得:

“校長他有一億多。”

“特朗普,大概有十棟别墅,他一個月能掙200塊錢。”

“我爸最有錢,一個月能賺幾千多萬。”

孩子童言無忌的背後,是他們對金錢毫無概念的真相,令人細思極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新聞裡,孩子們在玩遊戲、刷直播的時候動辄花掉幾十萬、上百萬。

孩子對金錢缺乏認知,暴露的正是父母金錢教育的缺失,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就像《貧窮的本質》早有預警:

貧窮是一種病,而且還會遺傳,它除了會帶給你習慣,還會帶給你貧窮的思維方式,還會局限你的人生。

從小沒有零花錢的孩子,即使長大後變得富有,内心依然匮乏。

隻有手上有錢,明白金錢的意義,才有利于養成一個心理健康、有格局的孩子。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育兒專家儲殷教授認為:

一定要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買東西用自己的零花錢,由自己做主。因為任何選擇都意味着失去,這樣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生活中充滿數學,提高解決數學應用題的能力。

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學會如何使用錢、支配錢、獲得錢,這個意義要遠遠高于金錢本身。

“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就曾在書中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曆:在日常場景中,孩子們可以利用零花錢輕松學會數學和規劃理财。

比如,他媽媽會要求他坐公車的時候自己給錢、找錢,核對金額;去商店買日用品,要自己口算商品的價格和總計數額……

不知不覺中,他掌握了一些關于錢的知識,培養了正确的理财觀念和消費意識。

可以說,有零花錢的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遠遠超過從來沒有零花錢的孩子。

2018年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一個8歲的小女孩達芙妮突然走紅。

現場,她問了股神巴菲特一個問題:“為什麼伯克希爾很多投資偏離了早期輕資産投資理念的問題。”

巴菲特和芒格贊歎不已:“很難想象你9歲後會問出什麼問題啊!”

巴菲特還當場抛出橄榄枝,讓她長大去他的企業就職:你肯定能在我們的資産配置部門工作。等你長大找工作來我們資産部門!

在其他孩子認不全人民币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居然已經拿下了巴菲特的offer,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這背後,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和教育。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達芙妮的父親是資産管理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從她5歲起,他就讓女兒閱讀巴菲特的傳記《滾雪球》;

讓她獨自去公園擺攤賣檸檬水,賺取零花錢;

6歲時,她就開始實操買股票,擁有的2股伯克希爾股票價值高達58萬美元。

你看,用科學的方法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在建立金錢觀的同時,也能培養了他們的财商和獨立性。

這樣的孩子,眼界、格局、性情遠超同齡人,在未來的競争中更容易脫穎而出。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一部财商教育書籍中提出:5-12歲是兒童理财教育的關鍵期。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财商萌芽期。

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跟孩子談“錢”,将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具體怎麼做?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什麼年齡給錢最合适

一般來說,6歲的年齡是比較合适的。

一是6歲之後,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社交;二是國小課本上有讓孩子認識貨币面值、換算面額等問題,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沒開始接觸人民币,就很難了解換算人民币的知識。

一開始,父母可以按周給零花錢,不超過10元,用小成本鍛煉孩子做學習消費決策。

10歲開始,你就需要适當拟定一些零花錢的規則,比如給多少錢、多久給一次、要自己規劃用,用完就沒有了……

德國專家提到一點,如果孩子有要好的朋友,建議和對方的父母一起商量,盡可能讓孩子得到一樣多的零花錢,避免他們消費水準不平等的情況出現。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②幫助孩子做好零花錢規劃

我一位朋友,她會定期給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錢,并且從不幹涉孩子如何使用。但有一點,零花錢不夠花再要就沒有了。

一次兩次三次……缺錢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規劃自己的零花錢。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零花錢規劃和指導,把零花錢合理分成三份:

一份用作日常消費,可以用于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一份用作投資理财,培養孩子的理财意識;

一份作為禮物分享,買一些零食禮物分享給朋友、家人,用于社交禮儀。

③不要随意把零花錢跟獎懲挂鈎

這是很多家長容易犯的錯誤,告訴孩子考了好成績就能獎勵xx錢,如果沒有完成目标就要取消這個月的零花錢。

其實,這已經潛意識在給孩子灌輸一種錯誤的金錢觀:這些成績都可以用金錢交易,沒有錢做不到的事情。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用錢作為獎懲,孩子容易失去對這件事本身的内驅力。

長期以往,他就養成了有獎勵才願意去努力學習、沒有懲罰他就為所欲為的習慣性思維。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孩子零花錢了,很多人都給晚了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父母給零花錢的行為,潛移默化中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正确看待一筆金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收獲到一些掌控金錢的成就感,從中獲得内心的滿足和幸福。

如果孩子學習到管理金錢和規劃理财的能力,那麼這種能力,将會讓他受益一生。

你是如何安排孩子零花錢的?

來源:十點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