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作者:印客美學

最近小成本綜藝《我們仨》熱播。

這就是一個由魏大勳、毛不易和郭麒麟組成主要陣容的“熟人”綜藝,因為成本低,甚至都沒有完整的劇組成員配置。

而這樣的低成本“微綜藝”,近幾年幾乎成了綜藝市場的常客。

前有微短劇盛行,現在連綜藝都開始低成本“輕化”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綜藝都開始“輕化”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許多低成本的“輕綜藝”紛紛出現在綜藝市場上了。

比如近期熱播的綜藝《我們仨》,就不同于以往綜藝一堆嘉賓的陣容,僅靠魏大勳、毛不易和郭麒麟三個人,就湊成了一檔節目。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之前也有《毛雪汪》《快樂的大人》等綜藝,都是以低成本“熟人局”為賣點走紅。

比如《毛雪汪》演的就是李雪琴和毛不易兩個固定嘉賓在房間裡唠嗑、招待朋友,即使有大牌明星到場,節目内容也依然日常簡單。

這些節目都沒有複雜的策劃和高昂的投資,往往内容簡單,集數精簡,卻總能收獲不錯的關注度。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此外,市場上也以各種形式出現了無數其他小綜藝。

比如很多劇集播出後 會特地制作一部“劇綜”,内容無非就是幾個主要演員聚在一起玩遊戲、聊天,其放在正經的視訊網站播出,便成了一部正兒八經的綜藝節目。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甚至還有很多明星推出了個人綜藝,每一期節目都是圍繞該明星展開,稱得上是貨真價實的“微綜藝”了。

不同于傳統綜藝節目,這些“輕綜藝”的明星嘉賓數量少,觀衆也多以這些明星的粉絲為主,比較固定,内容上極其簡單,最重要的是成本極低。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相反,電視上的傳統綜藝節目,看的人越來越少,而這些精簡的輕綜藝卻總能屢屢出圈。

綜藝,越做越小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越來越短,是必然趨勢?

如今越來越多普通大型綜藝,被無數破土而出的輕量級綜藝擠占了市場。

這些低成本,甚至不需要太多策劃構思的小綜藝,為何成了如今市場的香饽饽呢?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Hessah

首先,從播放平台方面來說,短視訊平台已經幾乎要代替電視,成為閱聽人更廣,也更賺錢的播放管道。

于是為了收獲更多閱聽人,綜藝不得不選擇在短視訊語境下播出,或者利用短視訊平台進行宣傳。

而且長久以來在短小稀碎的短視訊的影響下,大多觀衆觀看影視作品的習慣已經變得碎片化、短小化。

是以變短、變輕,也就成了綜藝節目能夠被更多人看到的最佳方式。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Mag i Puig

其次,輕量級綜藝在制作方面也是占盡了好處。

普通長綜藝需要巨大的投入,從策劃團隊、場地選擇,到每期的明星嘉賓,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這就意味着大型綜藝具有極高的風險,尤其是當節目中明星嘉賓太多時,時常容易因明星塌房導緻整個節目無法播出而造成巨大損失。

就算可以勉強播出,也勢必要拉高後期的成本,畢竟讓一個人從所有畫面裡消失可不是件易事~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相比之下,嘉賓少的輕量級綜藝,就顯得更加穩妥了。

而且小綜藝的制作成本也可以相應地大大縮水,比如《我們仨》節目裡甚至直接使用ai進行節目的策劃和引導,其成本之低可見一斑。

這樣一來,原本投資一個大型綜藝的資金,就可以分别投資給多個輕量級綜藝,畢竟總有一個賺的回來。

是以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小成本綜藝對投資人與制作方來說,無疑是更“劃算”的選擇。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Karlotta Freier

此外,很多觀衆以追星為目的看綜藝,也是造成綜藝“輕量化”的因素之一。

現在的内娛,明星“流量化”現象十分明顯,每一個明星都有自己較為固定的粉絲群體為其帶來較為固定的關注流量。

粉絲們隻追着自己關注的明星看,他們上哪一期綜藝,粉絲就去看哪一期。

這就導緻現在大多普通綜藝節目,尤其是每期節目都會更換嘉賓,以不同作品宣傳為主要内容的綜藝,并沒有自己固定的節目閱聽人,其收視率總是跟随當期節目的嘉賓明星而産生高低變化。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輕量級的綜藝,就是拿捏了這一點,直接就找兩三個明星全程參與,湊成一個節目,有的甚至是單個明星的個人綜藝。

如此可最大限度把這些明星的粉絲群體發展成節目固定閱聽人,也能更加友善其收割粉絲經濟。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John Holcroft

總之,“輕量化”似乎已是大勢所趨,而如今愈發“微化”的各種節目,又會對我們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微化”目前,

我們接受不了非輕量化作品了?

其實不止綜藝,近幾年各種娛樂形式都在“輕量化”。

前有微短劇靠着極高的關注度和收入,給了長篇影視劇當頭一棒,現有輕量化的綜藝大大擠占了傳統電視節目的市場。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甚至連閱讀都在“微化”,無數以短快為主的爽文微小說充斥短視訊平台。

隻用二十分鐘就能看完整個故事,成了很多小說的“流量密碼”。

幾乎所有的大衆娛樂形式,都在走向輕化、短化,那些非輕量化的傳統作品,為何式微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John Holcroft

不可否認的是,較長的非輕量級作品,需要消耗觀衆大量的“文化體力”。

關于何為“文化體力”,我們曾做過詳細的介紹:

被上班榨幹文化體力,我們靠娛樂垃圾活着?

簡單來說就是,當代打勞工結束疲憊的一天後,很難集中精神去觀看長時間、高輸出的傳統節目,更難聽一個娛樂節目“講道理”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Camille Deschiens

當然,傳統非輕量級作品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些傳統作品,往往有着更為完整的叙事,讓人看你來更“順”,也更有邏輯。

而且由于時長充分,非輕量級作品的内容也會更加豐富。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Ines Longevial

然而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似乎“微化”的作品更符合需求。

年輕人工作學習忙碌,休閑時間本就是“碎片化”的,而且長期觀看短視訊,也讓很多人有了“淺閱讀”的觀看習慣,也就是習慣了娛樂作品淺白的表達,難以深入分析其中奧義。

都就輕量級作品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

因為其體量短小,内容輕松,能夠做到随時可看,及時釋壓。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弎木

但低成本的輕量級作品,也勢必會帶來導緻粗制濫造的缺點。

尤其對于輕綜藝來說,很多節目都有“粉絲限定”的性質,制作方隻瞄準粉絲為自己的閱聽人,而粉絲們即使會罵節目做的爛,但自家偶像參與的節目,又不得不看。

這就意味着不論節目做的多差,都多少能吸引一部分嘉賓明星的粉絲為其沖收視。

如此便造成了節目組“反正不管拍成啥樣都有人買單”的心理,制作品質也就很難保證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在微短劇領域,粗制濫造更是常态,因為微短劇的制作公司多是以投資押寶為心态,批量生産劇集的。

也就是說,其賺錢靠的是運氣,品質如何,無人在意,長此以往,可能導緻影視市場“劣币驅逐良币”,讓觀衆無好作品可看。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John Holcroft

而且輕量級作品的叙事結構,多是十分簡單,且片段化的,這也會對觀衆的思維能力造成影響。

因為成本低、體量小,大多輕量級作品都會盡可能把自己的内容簡單化,好讓所有層次的觀衆都能無阻力觀看。

這會讓長期觀看的人養成輕量化的觀看習慣,即隻能接受淺薄又全然娛樂化的視訊内容。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便不止表現在娛樂上,在其他任何需要投入注意力的地方,都難以進行深入思考。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John Holcroft

“微化”目前,很多普通的非輕量級作品,也都在給自己的未來尋找可能的方向。

比如在影視方面,近幾年的電影都越拍越長,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成了院線常客,其中有部分原因也是電影為了要在微短劇出圈的環境下,保有自己電影藝術的純正性特殊性。

此外,也有很多長綜藝、長劇集選擇迎合短視訊當道的市場,做出改變。

比如包括《國家寶藏》在内的頭部節目,正在采取分段分節的節目形式,每一期節目都會分别介紹多組不同文物。

很多電視劇也在不斷增加“爆點率”,盡量讓每一集都有一個可以出圈的“梗”,以此讓每一個“爆點”都足以支撐一個短視訊的剪輯。

如此既可适應電視播出,又可以剪成短視訊,在流媒體平台傳播,一舉多得。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種“很新的綜藝”

Milo Noll

無數輕化作品的出圈,勢必會讓觀衆提高對傳統作品的要求,因為要讓觀衆感到他們選擇花長時間來觀看傳統作品,并非浪費。

這就更要求非輕量級作品們,既要保證節目的可看性以留住首衆,又要利用體量優勢,進行有效輸出,以讓觀衆感到“有用”,保證口碑。

是以,以後的非輕量級作品要想破圈,任重而道遠,它們是否可以堅守市場,并找到一條更适合自己的賽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