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作者:印客美学

最近小成本综艺《我们仨》热播。

这就是一个由魏大勋、毛不易和郭麒麟组成主要阵容的“熟人”综艺,因为成本低,甚至都没有完整的剧组成员配置。

而这样的低成本“微综艺”,近几年几乎成了综艺市场的常客。

前有微短剧盛行,现在连综艺都开始低成本“轻化”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综艺都开始“轻化”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低成本的“轻综艺”纷纷出现在综艺市场上了。

比如近期热播的综艺《我们仨》,就不同于以往综艺一堆嘉宾的阵容,仅靠魏大勋、毛不易和郭麒麟三个人,就凑成了一档节目。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之前也有《毛雪汪》《快乐的大人》等综艺,都是以低成本“熟人局”为卖点走红。

比如《毛雪汪》演的就是李雪琴和毛不易两个固定嘉宾在房间里唠嗑、招待朋友,即使有大牌明星到场,节目内容也依然日常简单。

这些节目都没有复杂的策划和高昂的投资,往往内容简单,集数精简,却总能收获不错的关注度。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此外,市场上也以各种形式出现了无数其他小综艺。

比如很多剧集播出后 会特地制作一部“剧综”,内容无非就是几个主要演员聚在一起玩游戏、聊天,其放在正经的视频网站播出,便成了一部正儿八经的综艺节目。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甚至还有很多明星推出了个人综艺,每一期节目都是围绕该明星展开,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微综艺”了。

不同于传统综艺节目,这些“轻综艺”的明星嘉宾数量少,观众也多以这些明星的粉丝为主,比较固定,内容上极其简单,最重要的是成本极低。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相反,电视上的传统综艺节目,看的人越来越少,而这些精简的轻综艺却总能屡屡出圈。

综艺,越做越小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越来越短,是必然趋势?

如今越来越多普通大型综艺,被无数破土而出的轻量级综艺挤占了市场。

这些低成本,甚至不需要太多策划构思的小综艺,为何成了如今市场的香饽饽呢?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Hessah

首先,从播放平台方面来说,短视频平台已经几乎要代替电视,成为受众更广,也更赚钱的播放渠道。

于是为了收获更多受众,综艺不得不选择在短视频语境下播出,或者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

而且长久以来在短小稀碎的短视频的影响下,大多观众观看影视作品的习惯已经变得碎片化、短小化。

所以变短、变轻,也就成了综艺节目能够被更多人看到的最佳方式。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Mag i Puig

其次,轻量级综艺在制作方面也是占尽了好处。

普通长综艺需要巨大的投入,从策划团队、场地选择,到每期的明星嘉宾,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就意味着大型综艺具有极高的风险,尤其是当节目中明星嘉宾太多时,时常容易因明星塌房导致整个节目无法播出而造成巨大损失。

就算可以勉强播出,也势必要拉高后期的成本,毕竟让一个人从所有画面里消失可不是件易事~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相比之下,嘉宾少的轻量级综艺,就显得更加稳妥了。

而且小综艺的制作成本也可以相应地大大缩水,比如《我们仨》节目里甚至直接使用ai进行节目的策划和引导,其成本之低可见一斑。

这样一来,原本投资一个大型综艺的资金,就可以分别投资给多个轻量级综艺,毕竟总有一个赚的回来。

所以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小成本综艺对投资人与制作方来说,无疑是更“划算”的选择。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Karlotta Freier

此外,很多观众以追星为目的看综艺,也是造成综艺“轻量化”的因素之一。

现在的内娱,明星“流量化”现象十分明显,每一个明星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粉丝群体为其带来较为固定的关注流量。

粉丝们只追着自己关注的明星看,他们上哪一期综艺,粉丝就去看哪一期。

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普通综艺节目,尤其是每期节目都会更换嘉宾,以不同作品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综艺,并没有自己固定的节目受众,其收视率总是跟随当期节目的嘉宾明星而产生高低变化。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轻量级的综艺,就是拿捏了这一点,直接就找两三个明星全程参与,凑成一个节目,有的甚至是单个明星的个人综艺。

如此可最大限度把这些明星的粉丝群体发展成节目固定受众,也能更加方便其收割粉丝经济。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John Holcroft

总之,“轻量化”似乎已是大势所趋,而如今愈发“微化”的各种节目,又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微化”当前,

我们接受不了非轻量化作品了?

其实不止综艺,近几年各种娱乐形式都在“轻量化”。

前有微短剧靠着极高的关注度和收入,给了长篇影视剧当头一棒,现有轻量化的综艺大大挤占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市场。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甚至连阅读都在“微化”,无数以短快为主的爽文微小说充斥短视频平台。

只用二十分钟就能看完整个故事,成了很多小说的“流量密码”。

几乎所有的大众娱乐形式,都在走向轻化、短化,那些非轻量化的传统作品,为何式微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John Holcroft

不可否认的是,较长的非轻量级作品,需要消耗观众大量的“文化体力”。

关于何为“文化体力”,我们曾做过详细的介绍:

被上班榨干文化体力,我们靠娱乐垃圾活着?

简单来说就是,当代打工人结束疲惫的一天后,很难集中精神去观看长时间、高输出的传统节目,更难听一个娱乐节目“讲道理”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Camille Deschiens

当然,传统非轻量级作品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传统作品,往往有着更为完整的叙事,让人看你来更“顺”,也更有逻辑。

而且由于时长充分,非轻量级作品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Ines Longevial

然而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似乎“微化”的作品更符合需求。

年轻人工作学习忙碌,休闲时间本就是“碎片化”的,而且长期观看短视频,也让很多人有了“浅阅读”的观看习惯,也就是习惯了娱乐作品浅白的表达,难以深入分析其中奥义。

都就轻量级作品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

因为其体量短小,内容轻松,能够做到随时可看,及时释压。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弎木

但低成本的轻量级作品,也势必会带来导致粗制滥造的缺点。

尤其对于轻综艺来说,很多节目都有“粉丝限定”的性质,制作方只瞄准粉丝为自己的受众,而粉丝们即使会骂节目做的烂,但自家偶像参与的节目,又不得不看。

这就意味着不论节目做的多差,都多少能吸引一部分嘉宾明星的粉丝为其冲收视。

如此便造成了节目组“反正不管拍成啥样都有人买单”的心理,制作质量也就很难保证了。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在微短剧领域,粗制滥造更是常态,因为微短剧的制作公司多是以投资押宝为心态,批量生产剧集的。

也就是说,其赚钱靠的是运气,质量如何,无人在意,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影视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让观众无好作品可看。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John Holcroft

而且轻量级作品的叙事结构,多是十分简单,且片段化的,这也会对观众的思维能力造成影响。

因为成本低、体量小,大多轻量级作品都会尽可能把自己的内容简单化,好让所有层次的观众都能无阻力观看。

这会让长期观看的人养成轻量化的观看习惯,即只能接受浅薄又全然娱乐化的视频内容。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不止表现在娱乐上,在其他任何需要投入注意力的地方,都难以进行深入思考。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John Holcroft

“微化”当前,很多普通的非轻量级作品,也都在给自己的未来寻找可能的方向。

比如在影视方面,近几年的电影都越拍越长,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成了院线常客,其中有部分原因也是电影为了要在微短剧出圈的环境下,保有自己电影艺术的纯正性特殊性。

此外,也有很多长综艺、长剧集选择迎合短视频当道的市场,做出改变。

比如包括《国家宝藏》在内的头部节目,正在采取分段分节的节目形式,每一期节目都会分别介绍多组不同文物。

很多电视剧也在不断增加“爆点率”,尽量让每一集都有一个可以出圈的“梗”,以此让每一个“爆点”都足以支撑一个短视频的剪辑。

如此既可适应电视播出,又可以剪成短视频,在流媒体平台传播,一举多得。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玩一种“很新的综艺”

Milo Noll

无数轻化作品的出圈,势必会让观众提高对传统作品的要求,因为要让观众感到他们选择花长时间来观看传统作品,并非浪费。

这就更要求非轻量级作品们,既要保证节目的可看性以留住首众,又要利用体量优势,进行有效输出,以让观众感到“有用”,保证口碑。

所以,以后的非轻量级作品要想破圈,任重而道远,它们是否可以坚守市场,并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赛道,我们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