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作者:保哥和八姐

很多小夥伴和我說,去年買的百萬醫療,今年漲價了。

而且漲得特别多,漲幅甚至超過了40%。

這也太誇張了吧?!

照這個幅度,漲下去,兩年保費就得翻一倍,誰還買得起呀。

今天就來說說:百萬醫療的漲價問題。

1、

以我自己的保單為例:

第一年投保時,保費隻有 346元;

今年續保,價格漲到了480元,漲幅38.7%。

機智的小夥伴說,我每年重新買一份,不就好了。

這個方案看似非常合理,但實際沒什麼用。

保費上漲,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年齡。

百萬醫療的保費,和年齡高度相關,年齡越大保費越貴。

這部分漲價,無論如何都是規避不掉的。

但僅憑年齡,不至于漲這麼多。

第二個,因為續保。

這是一款百萬醫療的費率表↓

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年齡續保(右),都比新保(左)更貴。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續保更貴,主要是“等待期”造成的。

所謂等待期,就是在這段時間内出險,不賠錢(意外除外)。

這樣的設定,是為了防止有人先生病、再買保險、立馬去理賠。

隻要是健康險,都會設定等待期。

以我投保的百萬醫療為例:

等待期90天,期間的疾病治療費用不報帳。

注意,隻有疾病費用不報帳,意外治療沒有等待期。

而且隻有第一年投保才有等待期,續保是沒有等待期的。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我首年投保,保一年,其中90天看病不報帳,真正可以享受保障的時間隻有9個月。

按照一年346元的保費來算,每月就是346/9=38元;

而我第二年續保,續了一年,就會保障完整的12個月,不縮水。

雖然保費漲到了480元,平均到每個月,就是480/12=40元。

月保費從38元,漲到40元,漲幅5%,是非常合理的。

新保和續保,月保費幾乎一樣。

是以直接續保,和每年重新投保,從保費支出方面來看,沒差別。

也就沒有折騰的必要。

2、

但是,我确實每隔兩三年,就會重新投保一次。

這麼做,不是為了少花錢,而是為了延長保證續保時間長度。

目前,市面上所有百萬醫療,最長保證續保時間長度,隻有20年。

比如長相安@平安 或者醫享無憂@太平洋

兩個産品的對比評測戳這裡:《平安支楞起來了》

那些所謂的“可以終身續保”、“連續續保到100歲”都是文字遊戲,糊弄人的。

監管最長隻允許20年保證續保,而且隻有極個别大公司才敢做這樣的産品。

凡是保證續保20年的産品,條款名稱中一定有“費率可調”四個字。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而且在條款中,一定有保證續保條款,像這樣: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有了前面這條限制,我35歲首次投保,剛好保證續保到55歲。

那麼問題來了:

五十多,最需要醫療保障,卻有很大可能性,買不到百萬醫療了。

是以我每隔幾年,就重新投保一次,保證續保的年齡可就往後延遲了。

40歲買,保證續保到60歲;45歲買,保證續保到65歲。

最理想的狀态,是55歲在最後買一個,保證續保到75歲。

超過55歲可以買的産品,就非常稀有了。

為什麼不是35歲買一個,55歲再買一個呢?

因為醫療險都有健康告知,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生病,也就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買不到百萬醫療了。

隻要我的健康情況允許,我就每隔三五年這麼操作一下。

延長保證續保年齡的同時,保費也幾乎不會增加。

3、

20年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會不會漲價?

我覺得未來有漲價的可能性,但影響不是特别大。

而且不會針對咱們一兩個人漲價,而是集體漲價。

同時還需要國家的醫保政策重大改變,或者醫療技術更新變化。

并且每次最高漲幅不得超過30%。

今年的百萬醫療,貴了40%

如果隻能買一個保險,20年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依然是首選

其次是6年保證續保,或者不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

正常來說,一個人買一份百萬醫療就足夠了,幾百萬都治不好的病,基本也就治不好了。

但是如果你買的百萬醫療,有除外責任。

比如20年百萬醫療,除外了乳腺癌

而某個不保證的産品,卻可以保障乳腺癌。

那就一定兩個都要買。

即鎖定了長期保證續保,又兼顧了乳腺癌,除了多花了點保費沒别的缺點。

還有一種特殊的百萬醫療,可以終身保證續保。

那就是:防癌百萬醫療,最代表性的産品是平安終身防癌

這類産品優點是終身保證續保,而且健康告知很少。

缺點是隻保障癌症一種疾病造成的醫療費用。

至于要不要百萬醫療+防癌百萬醫療。

兩者疊加保障自然更給力,但保費也是雙倍。

這就沒有對錯之别了,就是想要和保費之間的battle了。

在所有商業保險裡,如果隻能買一份保險,非百萬醫療不可。

不過現在百萬醫療最大的問題,就是隻能續保20年。

我還挺期待,誰家能出個終身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的。

真有這樣的産品,我第一時間入手,并通知大家。

百萬醫療,最重的就是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又比較難懂,有點小問題到底是否要告知呢?

這個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需要分析的話加我微信,我來給你分析一下,順便分享幾個買醫療險的騷操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