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腦殼疼!僞命題這不就來了,想破腦袋,也得不出結論

作者:龜愛好者

何為僞命題,顧名思義,看似有意義,其實無法确定真假的命題。在龜圈内,我們經常讨論的各種問題當中,就混有不少的僞命題。這個世界其實并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區域在于灰色。

我們也都長大了,不再是隻會做判斷題的單純少年了,不是對就是錯的概念,在生活中,大多數行不通。

這不,又有龜友問到:深水和淺水養龜,哪個更好?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隻探讨過一兩次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僞命題。

腦殼疼!僞命題這不就來了,想破腦袋,也得不出結論

其實,關于深水養龜與過背淺水養龜的優劣,不能一概而論。關鍵在于我們飼養的龜種類及其習性,還有自己的實際情況。

首先,養龜前,我們需要明确自己的飼養目标,并根據自家的飼養環境來選擇合适的龜種。經常看到,有一些朋友盲目地采用淺水過背的方式飼養麝香屬類龜,這顯然不太适合麝香龜該有的水深。

有時,這是龜商的建議,龜商的建議并不完全準确,我們仍需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研究來布置合适的飼養環境。畢竟跟我們溝通的客服往往都不太懂龜。

以麝香龜為例,它們其實更喜歡深水環境,大部分時間都在水底生活。從它們的覓食習性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它們更傾向于食用沉底的食物。

而對于巴西龜、地圖龜等巴西臉龜種,雖然它們不屬于同一品種,但都有曬背的需求。如果我們僅僅聽從龜商的建議,采用淺水過背的方式進行飼養,并頻繁地人為拿出曬背,可能會造成溫差過大、驚吓等問題,進而引發各種疾病,甚至導緻龜的死亡。

腦殼疼!僞命題這不就來了,想破腦袋,也得不出結論

再來說說草龜,這是大量分布于大陸南方各省的龜種,尤其以長江流域最為常見。其實,小型的草龜也可以在大約0.5米深的清水中飼養,而成年的草龜則可以在2-3米深的水域。當然,我們自己家的環境,是不會有那麼深的水。

是以,深水養龜,對于我們大多數愛好者來說,本就是一個僞命題。有多少人家裡可以搞個一兩米的水深。多數人還是在20-30厘米,水深就已經很不錯了。這類水深,對于水龜來說,其實就是淺水而已。

至于什麼深水導緻龜體力不足溺死。這類問題,一是龜的歇腳地方,有沒有布置好的問題。往往我們有曬台,但并不适合龜往上爬,龜友并沒有注意這一點。二是,我們的過濾如果水流過大,是很消耗龜體力的,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三則是新龜,适應程度和體力都沒有跟上,确實建議先過背水深休養一段時間。

還有一個常見的誤區,那就是很多人擔心龜在淺水中也會被淹死。其實,龜是很難被淹死的。那些所謂的“淹死”案例,往往是因為飼養者提供了過于淺的水域,導緻一些龜在翻身後無法借助水力翻身,進而溺斃。

腦殼疼!僞命題這不就來了,想破腦袋,也得不出結論

是以,對于深水養龜與過背淺水養龜的選擇,我們應根據龜的種類和習性以及此時龜的狀态去決定。淺水過背并不是不能養好龜,單純從飼養的角度上看,也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深點的水,水環境的緩沖能力也更強,優勢還是有的。但水深就重,有時候我們養龜的地方并沒有很好的承重,那麼過背水深飼養也是無奈之舉,并無不可。

至于飼養水龜,水深不過背,真心不建議了。

或許我們平時看了太多的理論,太多的争論,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了。而且這裡面也參雜了很多的“人類勝負欲”在裡面,弄得我們腦殼疼。本身飼養問題就不是非黑即白,适合就好。就好比教育孩子那樣,有可能用同一套理論适合每個孩子?

腦殼疼!僞命題這不就來了,想破腦袋,也得不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