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媲美保時捷特斯拉,小米SU7成功背後,中國汽車産業崛起的曆史性

作者:反做空研究中心

文/紙不語

幾天前的小米SU7首批傳遞儀式上,雷軍透露,小米SU7開售短短幾天時間,就有了超10萬人大定,鎖單量超4萬單。

在首發24小時内,小米SU7預訂量突破行業紀錄,達到8.9萬輛。小米SU7标準版、MAX版、Pro版三個版本的訂單均衡分布,銷量和平均售價潛力超出預期。

這股熱度,傳導到了華爾街。

4月1日,高盛釋出研報,将小米集團的目标股價從18.9港元上調至20港元,同時上調其2024至2026年度的營收預測,增幅預計在2%至6%。

高盛指出,小米SU7憑借其行業領先的智能系統以及生态優勢,已展現出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高端電動轎車之一的潛力,目前這一市場包括特斯拉Model 3。預計SU7将成為中國銷量前三的高端轎車型号之一,平均每月銷量超過1萬輛,平均零售價格為25萬元人民币。高盛還預計,小米汽車将在2028年實作盈利。

此前對于小米的造車決定,業内的唱衰聲、質疑聲不絕于耳。

入局三年的車市沉浮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宣布小米智能汽車業務正式立項。當晚,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将成立全資的智能電動汽車子公司,預計10年内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币。他将親自帶隊,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席執行官。

彼時,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有比亞迪、特斯拉等龍頭盤踞,“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參與,小米已然是較晚入局者。加之小米造車屬于跨界行為,缺乏造車供應鍊和核心技術經驗,是以業界多方并不看好。為了順利實作汽車計劃上市目标,小米采取資源整合政策,摸着友商“過河”,以此換取技術和時間。

媲美保時捷特斯拉,小米SU7成功背後,中國汽車産業崛起的曆史性

圖源:前瞻網

作為“後來者”,小米汲取行業教訓,抛棄代工造車在産品品控和供應鍊供應上的明顯劣勢,選擇走上自建工廠的道路。

銷售管道上,與華為類似;産品設計和技術研發上,吸納了蔚來、小鵬等主流品牌現有的設計、技術和架構方案。但對于很多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年輕人而言,同質化的新能源汽車可能會使他們的購買欲望大打折扣。

是以,小米在汽車動力、品牌力等層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小米SU7分為後驅和四驅兩個版本,最高車速分别可達210km/h和265km/h,相較于同級别的現版本産品有較大優勢。同時,小米和小米汽車品牌也一直被與“成本效益”“年輕人的第一款車”“19.99萬,交個朋友”等段子和關鍵詞綁定。

另一方面,小米将通過造車,完成“人車家”全生态,實作從手機、人工智能物聯網到汽車的跨越。這也是小米的關鍵優勢。

在小米加快布局的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也面臨着激烈的競争,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2023年,小鵬高端化遇阻,蔚來虧損。随後,新能源汽車打響新一輪價格戰。特斯拉兩款主力車型大幅降價2至3萬元,率先拉開序幕。3月,價格戰燒到了燃油車市場。以湖北政企合力的汽車補貼為始,一場近年來少有的大規模汽車價格戰席卷全國,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40餘個品牌加入,多數為燃油車品牌。7月份,大衆對旗下車型價格進行價格調整;9月份,小鵬、零跑、比亞迪等多家車企推出優惠政策;12月,比亞迪、一汽豐田、零跑等多家車企又開啟了年終促銷。

豐田、本田、日産在中國的新車銷量也有所下降。德國世界金融市場網站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縮影,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增長與變革、合作與競争并存的舞台,是一個正在塑造移動出行未來的市場。

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布局汽車行業

不僅是小米,如今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造車已成大勢所趨。華為、百度、阿裡、蘋果、索尼甚至富士康都開始以各種姿勢殺進智能電動車行業,謀劃自己的造車大計。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提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超過50%,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随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推進,軟體、資料、算法等逐漸成為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核心競争力,傳統車企在上述領域存在明顯短闆,網際網路企業具有強勁競争力;經多年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方案日趨成熟,市場前景日趨明朗。

目前,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智能手機業務占集團總營收六成。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日漸飽和、增長逐漸見頂的大背景下,手機業務未來的想象空間有限,小米不得不尋找一個更大的“風口”。

“這是小米全體合夥人反複考量的結果,也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願意再次披挂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雷軍說。通過極為嚴謹詳盡的調研和論證之後,小米作出了向智能電動汽車領域進軍的決定。

資料顯示,特斯拉2020年美股市值漲幅近7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雷軍早期參投的蔚來漲幅最高達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同樣在美股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同比最高翻了3倍;而比亞迪因為新能源概念,同期漲幅也近4倍。如果小米造車成功,其未來市值的想象空間巨大。

小米造車的背後

1月7日,德國《經濟周刊》網站刊發文章《為什麼小米首款電動汽車标志着時代轉折》,文中指出小米SU7不是一款普通的電動汽車,其在技術上可與業内頂尖車型相媲美。

曾任大衆汽車集團(中國)總裁的倪凱銘評價說:“沃爾夫斯堡、斯圖加特和因戈爾施塔特現在一定警鈴大響。”此前,蘋果公司iCar汽車的計劃十年難産。過去數年裡也有企業宣布此類計劃,但大都乏善可陳。

倪凱銘評價說:“很遺憾西方制造商不得不擔心小米的汽車也會成功,這将是老牌制造商技術和經濟下坡路上的又一裡程碑。”

長期以來,比亞迪漢EV和特斯拉Model3占據20萬純電轎車市場的較大份額,油車如豐田凱美瑞、大衆邁騰等老車占據市場,電車車型競争力滞後更新換代不及時,導緻細分市場油電替代困難。

小米SU7的到來,将帶動一批純電轎車新車于2024年上市,如極氪007、領克07、銀河E8、智界S7等,豐富供給的同時友商可通過調整定價與戰略承接小米帶來的客流和流量,達成訂單與銷量齊飛,帶動20萬純電轎車進入換代周期。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傳遞量同比暴跌8.5%至38.68萬輛,遠低于分析師預期。而國産車型1月銷量則保持良好态勢。其他合資品牌,諸如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産、東風本田等在2023年的營收中同比下滑13.66%、5.47%、21.5、8.5%。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小米汽車的進入猶如一條“鲶魚”。據不完全統計,自3月28日小米SU7上市開始,已經約有6家車企以不同方式開啟降價活動。

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上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标,是打造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的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做好看、好開、舒适、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同時,小米汽車緻力于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媲美保時捷特斯拉,小米SU7成功背後,中國汽車産業崛起的曆史性
媲美保時捷特斯拉,小米SU7成功背後,中國汽車産業崛起的曆史性

圖源:中汽數研

事實上,電動化、智能化時代帶來了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深刻變化。

首先,自主乘用車市占率首破60%。比亞迪、奇瑞、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頭部車企轉型更新表現優異,中國汽車品牌已開始全面崛起。

其次,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年度最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大陸汽車出口量持續攀升。海關資料顯示,2023年1月-11月,大陸汽車累計出口量為476.2萬輛,同比增長59.8%。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汽車市場後合資時代已經開啟。2023年7月26日,大衆汽車集團宣布,大衆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架構協定;奧迪也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雙方将通過共同研發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産品組合;此外,沃爾沃也與吉利共同成立了極星汽車。

這意味着,過去40年以合資公司為主導的市場格局正在被瓦解,中國汽車産業崛起的曆史性時刻正在到來。

[引用]

①車企财報一覽:誰家的日子最好過?.首席鑒車.2024-03-30.

②小米汽車壓軸亮相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海報新聞.2023-12-28.

③深度關注|網際網路企業為何紛紛跨界造車 2025年智能網聯新車銷量占比有望達50%.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1-04-06.

④小米汽車開啟首批傳遞 雷軍宣布: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證券日報.2024-04-03.

⑤小米SU7大定超10萬,鎖單4萬!雷軍:智能汽車真正的變革正式開始,中國必将誕生像特斯拉一樣偉大的公司.前瞻網.2024-04-03.

⑥剛剛!小米,突傳大消息!中國資産,被外資集體唱多!.券商中國.2024-04-02.

⑦德媒:西方汽車行業為之震驚 小米開始造車或标志時代轉折.參考消息.2024-01-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