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3年第5期

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

楊 柳

随着大陸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地方志事業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方志館作為反映特定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曆史與現狀的一座開放性文化服務設施,是地方志系統發揮“存史、資政、育人”功能最直接、最貼近大衆、最接地氣的服務平台,是地方志、鑒的二次創作。但從目前方志館建設整體情況看,各級方志館的使用率不高,社會影響力有限,建設水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中,藏品資源相對匮乏、藏品建設體系不夠完善是大多數方志館尤其是地市級及以下的方志館面臨的主要問題。現代意義上的方志館,作為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展現地域文化的平台,為更好地展現展覽的表現力,藏品體系的規劃和建設亟待加快發展。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方志館藏品建設的概念定位

藏品,就是指被收藏的曆史見證物。它是人類和人類環境的實物見證,它能從不同的領域和側面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是認識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原始實物資料。藏品的概念範圍很廣,既包括前人遺留下來的物品,又有考古發掘的文物,還有搜集收藏的各種自然标本、科技文化成果和工農業産品等。随着社會的迅速發展,藏品的收藏範圍将不斷擴大,藏品概念已遠遠超出傳統的内涵和外延,過去認為隻有以前的、古老的東西才能作為藏品收藏,現在最新的、最尖端的代表社會發展的成果也已加入到了藏品範疇。

(一)方志館的概念定義

方志館是收藏研究、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全方位宣傳展示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全面展示一個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曆史與現狀的綜合性場館,是快速、宏觀、形象地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平台,具有涉及方方面面的百科性、從古到今的完整性、邏輯演變的系統性和展現地方文化基因的獨特性特點。方志館立足于地方文化傳承和發展,承擔着地情研究、地方物質和精神文化實物的收藏保護、展覽展示、專業咨詢、資訊服務、開發利用、宣傳教育、業務教育訓練、文化交流等功能,是對廣大群衆特别是青少年進行國情、地情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增強和提升一個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方志館藏品資源的類别和範圍

方志館是地方志工作的物質載體,其藏品資源必然要以地方志工作為依托,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從來源上講,基本可分為官方資源和民間資源兩類。前者如曆代官修志書,當代地方志工作機構主持編纂的地方志書、綜合年鑒等。後者如來源于民間的與地方志有關的各類資料,如古代私人編修的志書、各類家譜、族譜及今人編寫的相關地情讀物等。就範圍而言,又可分為區域内資源與區域外資源兩類。前者以直接反映本區域地情資訊的各類資料為主,是多數方志館藏品資源的主體。後者主要指方志館收集的外埠地情資料,如舊志影印本、已出版首輪及二輪志書等,這些資料或具有較高存史價值,或與本區域文化具有一定聯系,對其予以收集,可以在豐富館藏、傳承文脈、增進交流方面發揮應有作用。以載體而論,大緻可分為紙質資源與非紙質資源兩類。紙質資源較為容易了解,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内,仍将是多數方志館藏品資源的基本構成。同時,由實物資源和數字化資源構成的非紙質資源已成為方志館藏品資源建設的努力方向,實物資源以能夠反映地區曆史文化積澱的各類物品為主,如具有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獻資料和各類工藝品、私人藏品等,是地方曆史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證”。數字化資源是利用網絡技術、資訊技術等先進手段,對已有的紙質資源和實物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的方志成果。

(三)方志館藏品資源的特征

方志館藏品資源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各類文化資源相比,其區域性、專業性、服務性特征較為突出。一是區域性。大體說來,方志館藏品資源應當側重反映方志館所在區域的曆史和現狀,這是由方志文化的特色和現階段方志館的運作方式所決定的。二是專業性。與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相比,方志館是弘揚方志文化的重要場所,其藏品資源的配置應當立足方志文化特色,着力展現行業特性。三是服務性。方志館就其實質說,是把志書的内容變成地情展覽,以此向廣大群衆普及地情、市情、省情知識。可以認為,收集地情資料既是為留存曆史文化,也是為向社會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以地方志為基本載體的方志館藏品資源,完整記錄了區域内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應當可以在地情宣傳、文化研究等方面為社會各界提供應有的文化服務。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方志館藏品建設的功能和作用

藏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财富,是社會發展和自然界演變的最可靠的原始實物見證。它對于方志館的建設、開展陳列宣傳、進行研究利用等各項業務有着重要作用。

(一)充分發揮社會價值

藏品是方志館建設的必備條件,是確定方志館開展征集、保護、研究、利用等業務工作的前提,它賦予了方志館存在的價值。任何一個展覽的舉辦,都需要實物藏品作為支撐。如果沒有實物,公衆就不能從實物所反映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曆史沉澱來了解展覽的内涵。同時,實物藏品本身所映射出的某一段時期的真實曆史沉澱,也是方志工作者研究其社會生産、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等社會發展狀況的一個切入點。從直覺的展覽角度出發,方志館作為向公衆展示和宣傳地方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其進行展覽展示的基礎就是陳列的藏品。方志館的藏品建設,通過吸納的方式對反映當地社會生活的各類實物進行保護和價值開發并在此基礎上開設的展覽,角度全面,内涵豐富,可看性強,對觀衆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觀衆通過參觀展覽,對所在區域的人文曆史、遺迹遺物、民風民俗、自然地理、環境風貌等會有較深刻的了解,這樣不僅發展了當地的多元文化,也對于人們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打造地情教育基地

方志館的展覽内容,要根據地方志行業特色,重點辦好一個區域的地情展,這是地方志工作的優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内容。地情展示,是将地方志成果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要利用好方志館這個陣地,将方志館打造成為地情資訊釋出中心,及時将各項涉及民生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工作目标進行直覺展示和深入解讀,讓群衆及時了解并掌握所在區域發展的最新動态,起到統一思想、上下齊心、凝神聚力、促進發展的作用。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系統化

方志館的工作性質概括地說就是對一個區域内各個方面發展脈絡中的特色文化相關資料和遺存進行收藏、整理、展示、研究。方志館要根據當地曆史文化内涵,确定自身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找準定位,确定征集重點,突出藏品特色,有目的、有計劃地征集系統化、全面化的藏品系列。在征集工作結束後,就應有針對性地對藏品進行系統化整理,按同一發展脈絡或相近演變程序對藏品進行分類分析研究,将分散的資料集中起來,并按時間線系統地完整地進行陳列展示,讓觀衆用較少的時間能最直覺、最全面地獲得相應的知識資訊。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加強藏品科學體系建設

方志館作為新興事業,藏品征集工作尚處于積累經驗和積極探索階段,征集工作表現出較大的被動性、盲目性和機會性。是以,如何更好地開展藏品征集工作,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索。

(一)拓寬思路,建立廣泛的征集資訊網絡和管道

方志館在藏品征集工作中,要進一步拓寬藏品征集管道,加大藏品征集力度。一是拓展藏品征集範疇,豐富藏品類别。方志館的藏品建設,除紙質類藏品以外,更應注重各類實物藏品的征集,有了門類豐富、數量豐厚的實物藏品作基礎,方志館的陳列展覽便有了堅實的保障,所呈現出來的内涵便可以更豐富、更豐滿。二是集中征集民間收藏家的系列藏品。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民間收藏活動日益發展,收藏隊伍和收藏組織逐漸壯大,收藏品種日漸增多。方志館在藏品征集工作方面應進一步密切與他們的聯系,如與他們聯合舉辦藏品陳列展覽、合作研究,以及可以幫助其開展藏品服務,如提供保養、修複、鑒定等意見。在此基礎上,及時了解和掌握私人收藏家有無出售或捐贈藏品的資訊與意向,制定鼓勵私人收藏者捐贈或有償轉讓藏品的獎勵政策,逐漸引導并使私人收藏品發展成為未來方志館獲得藏品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制定科學的藏品征集規劃,全面建構藏品體系

對藏品征集工作來說,制定科學的征集規劃是十分必要,這項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明确現有藏品體系的不足和缺陷,對于補充什麼樣的藏品來完善藏品體系有很大幫助,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科學的征集。尤其是對目前藏品的缺項,要着重考慮和計劃,将具有一定收藏價值并适合自身特點的藏品納入征集規劃中。

在藏品體系建設上,一是要建構藏品科學體系的架構。方志館的藏品體系,既要縱向地對地方曆史和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有适度容納,更重要的是有橫向的把握和重點亮點的反映,還要對藏品所蘊含的各類文化和流傳資訊有盡可能完整的記錄。隻有這樣的藏品構成,才能保證方志館在策劃各類展覽時,有足夠的展品支撐各類地方文化特色的展示和傳播。二是加強藏品科學體系建設。首先要做好藏品征集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保障。方志館應緊緊抓住目前文化大發展曆史機遇,争取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援,為方志館藏品體系的地域特色化和科學化的提升提供便利。同時,要組建一支專業化較強的工作隊伍,保證和提升征集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實作藏品征集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注重藏品建設的地方性特點。方志館建立藏品科學體系,要緊扣地方性的收藏原則,注重收集具有地方典型性和良好表現力的藏品,為展出内容提供翔實的實物基礎和專業的研究支撐。

【史志論壇】方志館藏品建設初探‖楊柳

加強藏品征集的研究與利用

方志館的藏品征集,是在明确自身性質、任務和需求的基礎上,從與當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相關的浩瀚如煙的物品中,鑒選最具價值的、能夠發揮教育意義的進行收藏。在此基礎上,每一件藏品的情況都是具體實際的,是否符合方志館征集标準,需要征集工作者盡可能全面收集藏品資訊資料進行研究後作出盡可能準确的決定,既減少對不符合入藏标準物品的征集,又不遺漏具有重要價值或潛在重要價值的藏品。

(一)全面深入挖掘實物藏品的資訊

一件藏品除了通過其外表所傳遞出的資訊以外,其内在所蘊含的元素更是藏品的靈魂。方志館對其征集的藏品需要把握全面性,對每件藏品既要對其“顯性基因”進行充分掌握和分析,還要對其産生的背景和環境等“隐性基因”資訊盡可能地加以完整記錄,這樣一件藏品才算實作了其真正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方志陳列,才可以全面、綜合、豐富地反映地方環境資源、曆史文化、經濟社會和風土人情。

(二)重視藏品的地域曆史文化的研究和提煉

地方曆史文化亮點和重點的提煉,是展覽内容策劃的出發點,更是特色藏品體系建立的方向指導,應該以紮實的地方曆史文化研究為基礎,通過對地方曆史文化中政治、經濟、人文、風俗、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産等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提煉和建構出地方曆史展示所需的藏品支撐架構和資訊要點,增強藏品收集和分類的針對性與科學性,建立适應方志館傳播的更加科學、系統的藏品結構。

(三)充分利用資訊化技術建立藏品體系的關聯

近年來,以智慧方志館建設為代表的現代方志館資訊化發展趨勢,為方志館藏品體系的建設帶來了更多可能。這項工作一方面要求在藏品資源管理系統中為藏品的資訊登記建立盡可能多的标簽。另一方面,還要求藏品系統與展覽、教育、文創等各專業系統進行接口和資料“打通”,借助“知識圖譜”、人工智能、大資料可視化輸出及圖像數字化分析等技術,實作藏品資源和資訊的“二次建構”,為方志館資訊化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結語

方志館的建立和發展,首先是從征集藏品開始。藏品建設以及對藏品的研究利用,是方志館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同時,随着社會的發展,藏品建設工作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方志館更是要立足當代、着眼未來,征集适合自身發展的各類各時段藏品,并積極探索藏品征集與利用的途徑和方法,服務于方志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後人留存當今社會發展的地方記憶和曆史紀念,留下寶貴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遺産,在現在和未來的公衆間架設跨越時空進行溝通的橋梁。方志館已在連接配接古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必将在聯通未來中發揮出重要作用,為社會進步助力,為人類文明添彩。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楊 柳〔成都年鑒社(成都方志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