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作者:閑房間散人

陽春時節,牡丹花開,賞花正當其時。

在大陸,人們視牡丹為富貴繁榮的象征,被稱為“富貴花”、“百兩金”,被譽為“花中之王”、“國色天香”。每逢春天,牡丹花開之際,牡丹園中,五彩缤紛,花香撲鼻,豔麗無比,遊人如梭。

正因為牡丹花在百花之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曆代描寫牡丹的詩詞歌賦,汗牛充棟。在牡丹園中欣賞牡丹之時,心中不禁在想,更美的,還要數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的牡丹詩詞歌賦。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說到牡丹詩,首先想到的,還是李白的《清平調·辭三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幹。

唐天寶中,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宮廷樂師李龜年捧檀闆率衆樂工前去奏樂歌唱。唐明皇認為,有如此美麗的名花和心愛的貴妃相伴,不應該再用舊日的樂詞來助興,便命翰林待诏李白别創新詞,李白接到指令後,雖然酒意未消,但他的才思靈活,立即提筆創作了這三首《清平調詞》。詩歌中不僅贊美了牡丹花的美麗,更是通過對花的描寫隐喻了楊貴妃的美貌和唐玄宗的恩澤。這三首詩歌構思精巧,辭藻豔麗,将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李白的這三首詩歌不僅在當時受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贊賞,而且流傳至今,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說到牡丹詩,唐代詩人皮日休的那首七言絕句《牡丹》不得不說。詩中寫道:

落盡殘紅始吐芳,

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

獨立人間第一香。

這首詩開篇即展現了牡丹的獨特之處。當其他花朵紛紛凋謝,春天即将逝去的時候,牡丹才開始吐露芬芳,展現其美麗。它被譽為“百花王”,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展現了牡丹在群芳中的卓越地位。接下來,詩人進一步贊美牡丹的花姿和香氣。“競誇天下無雙豔”,牡丹的美麗無與倫比,令人贊歎不已。而“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香氣的獨特與卓越,使它獨領風騷,無花可比。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李商隐的七律《牡丹》,也是唐代牡丹詩的一首經典之作。詩雲:

錦帏初卷衛夫人,

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

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

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

欲書花葉寄朝雲。

這首詩,用典極為豐富,李商隐運用多個典故和意象,展現了牡丹立體、生動的神韻;運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牡丹仿佛有了生命,既如美女般的嬌豔,又如舞者般的靈動,的來說,既有石崇家蠟燭般的富貴,又有荀令家香爐般的不凡。這是一首充滿藝術魅力的詠物詩,通過對牡丹的細膩描繪,将自然之美與人文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情趣,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唐代牡丹詩詞歌賦數量之多,意韻之美,讓人如墜牡丹詩海之中。詩中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城”、“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等詩句,更使人們賞牡丹的情境如躍紙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舒元輿的《牡丹賦》,則是第一篇詠頌牡丹的辭賦,也是辭賦中的上品之作,舒元輿便當之無愧地成了為牡丹作賦的第一人。後世人們把牡丹稱作國色天香、花中魁首,與此賦密不可分。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

在宋代衆多的經典牡丹詩詞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蘇轼的《秋日牡丹》。縱觀其他詩人,大都着筆墨于春日牡丹,而蘇轼,在描寫春牡丹的同時,還将視角落到了秋牡丹之上。詩雲:

一朵妖紅翠欲流,

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隻欲呈新巧,

不放閑花得少休。

一朵牡丹花色豔紅,數片綠葉青翠欲滴。雖是秋日,牡丹花開,猶如春光又來,使得雪霜為之羞怯。牡丹本應春天開放秋天休閑,但大自然為展示自己化育萬物新巧之力,連本應進入休閑季節得以稍事休息牡丹也不放過。獨特的視角、幽默的語言,使得這首詩顯得那麼的别出心裁、不同凡響。

賞牡丹花,讀牡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