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作者:闲居室散人

阳春时节,牡丹花开,赏花正当其时。

在大陆,人们视牡丹为富贵繁荣的象征,被称为“富贵花”、“百两金”,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每逢春天,牡丹花开之际,牡丹园中,五彩缤纷,花香扑鼻,艳丽无比,游人如梭。

正因为牡丹花在百花之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历代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汗牛充栋。在牡丹园中欣赏牡丹之时,心中不禁在想,更美的,还要数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的牡丹诗词歌赋。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说到牡丹诗,首先想到的,还是李白的《清平调·辞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天宝中,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宫廷乐师李龟年捧檀板率众乐工前去奏乐歌唱。唐明皇认为,有如此美丽的名花和心爱的贵妃相伴,不应该再用旧日的乐词来助兴,便命翰林待诏李白别创新词,李白接到命令后,虽然酒意未消,但他的才思敏捷,立即提笔创作了这三首《清平调词》。诗歌中不仅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更是通过对花的描写隐喻了杨贵妃的美貌和唐玄宗的恩泽。这三首诗歌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李白的这三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赞赏,而且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说到牡丹诗,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那首七言绝句《牡丹》不得不说。诗中写道: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诗开篇即展现了牡丹的独特之处。当其他花朵纷纷凋谢,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牡丹才开始吐露芬芳,展现其美丽。它被誉为“百花王”,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牡丹在群芳中的卓越地位。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赞美牡丹的花姿和香气。“竞夸天下无双艳”,牡丹的美丽无与伦比,令人赞叹不已。而“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香气的独特与卓越,使它独领风骚,无花可比。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李商隐的七律《牡丹》,也是唐代牡丹诗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云:

锦帏初卷卫夫人,

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

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

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首诗,用典极为丰富,李商隐运用多个典故和意象,展现了牡丹立体、生动的神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牡丹仿佛有了生命,既如美女般的娇艳,又如舞者般的灵动,的来说,既有石崇家蜡烛般的富贵,又有荀令家香炉般的不凡。这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咏物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唐代牡丹诗词歌赋数量之多,意韵之美,让人如坠牡丹诗海之中。诗中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城”、“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等诗句,更使人们赏牡丹的情境如跃纸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舒元舆的《牡丹赋》,则是第一篇咏颂牡丹的辞赋,也是辞赋中的上品之作,舒元舆便当之无愧地成了为牡丹作赋的第一人。后世人们把牡丹称作国色天香、花中魁首,与此赋密不可分。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

在宋代众多的经典牡丹诗词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轼的《秋日牡丹》。纵观其他诗人,大都着笔墨于春日牡丹,而苏轼,在描写春牡丹的同时,还将视角落到了秋牡丹之上。诗云:

一朵妖红翠欲流,

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

不放闲花得少休。

一朵牡丹花色艳红,数片绿叶青翠欲滴。虽是秋日,牡丹花开,犹如春光又来,使得雪霜为之羞怯。牡丹本应春天开放秋天休闲,但大自然为展示自己化育万物新巧之力,连本应进入休闲季节得以稍事休息牡丹也不放过。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使得这首诗显得那么的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赏牡丹花,读牡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