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護好生态“高顔值”,離不開這三張金名片

作者:平安朝陽

湖州建構生态領域現代警務模式

向綠而生 逐綠前行

太湖南岸,帆影點點;青山竹林,碧波盈盈。

浙江湖州依山傍水,素有“南太湖明珠”之美稱。近年來,湖州市公安機關總結護航生态文明建設工作經驗,從更高站位部署實施“生态警務”戰略,護好生态“高顔值”、催生經濟“高價值”,打造“生态警長”“生态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和“生态警務協同智治應用”三張金名片,走出一條建構生态領域現代警務模式的改革之路。

護好生态“高顔值”,離不開這三張金名片

前不久,老漁民黃大爺給湖州市警察局湖州南太湖新區分局楊家埠派出所的“生态警長”陳飛提供了一條線索,幫助派出所成功偵破一起非法捕撈案件。從老漁民變身護漁人,黃大爺和陳飛之間曾發生過一段小故事。

為守護好太湖這座資源豐富的生态寶庫,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實施十年禁漁計劃,沿岸各地紛紛出台保護措施,加大環境整治力度。

剛開始,不少漁民對禁漁政策心存困惑,黃大爺曾經常偷偷捕魚,還時常因酗酒與家人水火不容。陳飛始終和他保持聯系,耐心疏導。在陳飛堅持不懈的勸導下,黃大爺決心痛改前非,不僅戒了酒,改善了和家人的關系,還加入了當地的生态義警隊伍。

像陳飛一樣的“生态警長”在湖州市有2185名。2013年,湖州公安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道警長,後來圍繞“河道、湖泊、林區、礦區、市場、路段、項目、景區”等重點區域布建“八大警長”,後統一更名為“生态警長”。

護好生态“高顔值”,離不開這三張金名片

從捕魚人變身護漁人,很多漁民像黃大爺一樣成為“生态警長+網格員+志願者+公益組織”關聯機制的生力軍。目前,湖州全市生态義警隊伍共80支近1000人,形成了具有湖州公安特色的生态警長護航體系。

同時,湖州還設立生态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工作的生态警務聯勤關聯機制,通過聯合執法、生态環境、市場監管等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合署辦公、聯合出勤、聯合執法等方式,提高解決涉生态領域問題的品質和時效。

近年來,在京杭大運河裡非法傾倒泥漿或各類建築垃圾形成了灰黑産業鍊,不僅擡高了河床,更嚴重危害了生态環境的安全。除了加強巡查,大運河沿岸德清經濟開發區核心地塊建立的運河生态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針對防控薄弱區域,增設和優化了一批前端感覺裝置。這些“千裡眼”“順風耳”提供的資料,切實提升了聯勤警務站預警預測、動态感覺、精準打防能力。自裝置運作以來,接連破獲運河污染案件40餘起。

依靠科技提升保護生态的效率。湖州公安聚焦“生态警務協同智治應用”建設,推動整合自然資源、國土、水利、林業等9個部門的相關資料,建立生态治理資料艙,搭建要素、防範、處置、辦案四大協同闆塊,實作生态領域“要素一屏管控、風險一網感覺、聯勤一鍵響應、執法一鍊貫通”,形成了跨部門、跨區域的生态治理指令流程閉環,共建“淨水、淨土、淨廢、淨林、淨市場”五大場景25個應用模型。自平台運作以來,直接破獲案件159起,其中違法使用ODS(消耗臭氧層物質)破壞臭氧層案件和違法使用“COD(化學需氧量)去除劑”污染環境案件,得到了聯合國有關部門和大陸生态環境部的認可。

護好生态“高顔值”,離不開這三張金名片

依托公安數字化改革,湖州市警察局還率先組建了環偵作戰分中心,主動“破大案、打串案、攻新案”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實作了對生态警務科技賦能的新探索。去年11月22日,湖州市釋出“生态警務”地方标準,為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标準模闆。

“向綠而生,逐綠前行。湖州公安将繼續以堅定的步伐、昂揚的姿态、過硬的本領,高标準打造生态警務,描繪綠水青山新畫卷。”湖州市副市長、警察局局長張宏亮表示。

來源:中國警察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