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品農家美食“豆黃團”,樸素味道蘊藏農家智慧

作者:上海奉賢

在一道道具有地域特色的清明時令小吃中,最受歡迎的非青團莫屬。而在四團鎮夏家村,當地村民還結合春耕農忙時節的特點,用糯米、黃豆、芝麻等食材進行加工,制作出了健康美味、易于攜帶的農家美食“豆黃團”。

插傳入連結接

清明品農家美食“豆黃團”,樸素味道蘊藏農家智慧

4月4日一大早,夏家村村委會活動室裡就開始忙活起來。村民黃鳳芬拿出破壁器,分别将黃豆和芝麻打碎,并在鍋裡炒熟,制作成芝麻餡和黃豆粉。随後,她将已經蒸熟的糯米飯端出,此時整個屋子内都彌漫着米香味和豆香味,讓人不禁垂涎欲滴。豆黃團的制作手法也非常簡單,隻見黃鳳芬抓起一把雪白晶瑩的糯米飯,在手掌上攤平,中間加入黑芝麻,随後反複揉搓,搓成一個個形似麻球大小的飯團。接着放入盤中,滾上一層細膩濃香的黃豆粉,一個胖嘟嘟、圓滾滾的豆黃團就完成了,整個過程大約隻需要一分鐘。

插傳入連結接

清明品農家美食“豆黃團”,樸素味道蘊藏農家智慧

黃鳳芬告訴記者,制作豆黃團的手法并沒有太大難度,但最繁瑣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食材的準備。其中,黑芝麻和白砂糖要以1:1的比例打碎炒熟,而糯米則需要當天提前1小時燒好。“糯米飯蠻難燒的,放的水一定要把握好。一般淘了米以後,水要高出一公分到一公分半左右适中, 一多就太濕,飯團不好做,少的話飯要燒僵,隻有把糯米飯燒好才能做出來軟軟糯糯的豆黃團。”黃鳳芬說。

插傳入連結接

清明品農家美食“豆黃團”,樸素味道蘊藏農家智慧

沉甸甸的豆黃團拿在手中,第一口下去,先是嘗到黃豆粉的香,随後領略到糯米的軟糯溫熱,再一嚼又品到芝麻碎混着白砂糖的甘甜。大吃幾口後,不同的味道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種紮紮實實的糧食本味。據村民介紹,以往農事忙時,農戶們就經常揣上幾個豆黃團帶到田間以便填飽肚子,是以豆黃團在夏家村也有着農忙“必備點心”的美譽。

插傳入連結接

清明品農家美食“豆黃團”,樸素味道蘊藏農家智慧

“豆黃團是我們夏家村的傳承,以前老農民就拿個毛巾蒸飯團,蒸好了帶到田裡吃。現在我們都是拿保鮮袋一個個裝好。”黃鳳芬表示,如今做豆黃團的人變得少了,但村民們對于它的喜愛隻增不減:“我做這個豆黃團有四五年了,現在鎮裡村裡辦活動讓我出去做,豆黃團的攤位前都是排隊,像去年一整年就做掉了1000多斤糯米。”

一個小小的豆黃團,凝聚着先人的勞動智慧和對生活的質樸思考。而在今人的演繹下,豆黃團又有了豆沙、棗泥等多種口味,不加色素、不用烤、不用炸,是原汁原味的健康美食,每一口都能吃出兒時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