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高鐵建設賽跑 奮力推進興山綠色發展

作者:海峽網絡

未來五年是我縣精準脫貧沖刺期、經濟轉型更新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期、推動興山事業以新的起點向前發展的最後時期。 有更多的挑戰機會,更多的壓力和更多的動力。

"十二五"規劃發展後,興山理順了部分體制機制,規劃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發展基礎更加紮實。

特别是庫區開通、高速交通、高鐵開工建設,我縣空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的人員流動、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動空前活躍,将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強勁動力,實作大進步、規模化建設。

未來五年将是我們與高鐵建設、改善産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态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等競賽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各級黨組織和縣級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新使命,繼續保持勇敢和一流的信心和決心,不被傳統模式所束縛,不為過往成績所束縛,不怕怕難問題,牢牢把握和好利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 并努力創造新的局面。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縣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三、四、五、六中全會精神,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轉型更新"的"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緊緊圍繞"精準脫貧", 全面小康"兩大目标,把握"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從嚴治黨"三大要點,按照"先進地位、勇于一流"的工作标準,努力把興山建設成為昭君文化旅遊旅遊目的地、三峽大神壇生态旅遊集散地,建設全省山地生态經濟強縣和飛地經濟發展示範縣。

未來五年的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力争到2021年使全縣國内生産總值超過200億元,全縣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突破500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5億元, 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名額均實作目标翻番。縣級經濟綜合實力跻身全省三類縣域,主要名額均衡協調,發展品質和效益顯著提高,縣級競争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高,政治生态、經濟生态、社會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等新水準邁上新台階。

未來五年,我們必須着眼目标,突出關鍵,把握關鍵,在解放思想的活力上,在轉型更新的出路中,在加快發展中率先創造卓越,牢牢把握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一輪思想解放引領新一輪大發展

回顧興山的發展曆程,從戰猴包,建成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縣,從無到有建電爐,實作強聯合興發上市;可以說,興山發展的每一次重大飛躍,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不是解放思想、更新思想、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迫切需要再次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以新一輪思想解放推動興山新一輪大發展。

用先進的理念引領發展。先進理念是最大的先進,觀念落後是最大的落後。解放思想,首先要更新觀念,推動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堅持綠色生态發展引領。綠色發展不僅是中央和省委的政治要求,也是基于興山實際情況的戰略選擇。要進一步加強一級綠色發展,以"綠色生态"為基本遵循的一切工作,把綠色發展的理念、目标、要求,融入到縣級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加快建設符合空間格局、産業結構和生産生活方式的綠色發展,努力建設天藍的美麗家園, 綠色,水清澈。堅持城鄉并行發展。農村是我縣發展的短闆,也是整體小康建設的重點。要把握農村發展的關鍵,加大力度加快農村發展步伐,不斷完善農村設施,改善農村景觀,激活農村經濟,加快城鄉因素的互相作用,縮小城鄉差距,實作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三部作品的協同發展。要更加注重一、二、三産業的協調發展,把握産業的實力和決心,加快農業和第三産業的發展,形成一、二、三産業一體化、兩、三産業的産業格局。堅持建構和共享和諧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方向,切實實作為人民發展、發展有賴于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調動人民群衆參與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快全面小康建設步伐,不斷增強民生福祉,使全體興山人在共同建設和共享中多獲得獲得感, 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以開放的心态規劃發展。開放是興山的"第一手棋",也是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要牢固樹立開放發展、合作發展的觀念,進一步摒棄拘泥于老套、把土地畫成監獄、關起門來進行建設的狹隘封閉思想,增強開放發展意識,合作共赢,始終保持開放開放,海納百川,具有時代氣質和胸懷寬廣。注重學習和學習。凡是先進的思路,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機制,隻要有利于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就要主動學習,主動學習,供我使用。特别是要大力學習先進和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互相改進和補充,推進各項工作。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堅持把興山發展置于時代背景下,把城市省份乃至全國更大的格局思考、規劃、推進,主動對接各省市重大發展戰略,加強與湖南、大連、武漢等地、與三峽集團的合作與對口支援, 東風集團、三江集團等企業,加大與内蒙古等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積極與沈農、寶康、益嶺、惠、芭東等周邊地區開展合作,發展互相合作。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要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不逾越、不組織、不替代、不促進和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争秩序。我們将大力營造親商、安全富商的社會氛圍,摒棄短視、快速成功的行為,積極吸收一切有利于興山發展的有效資源和積極因素,善于向市場索取資源、資本、空間,以更廣闊的視野、更遠的眼光、更廣闊的胸懷,規劃長遠的發展。

以創新方式推動發展。堅持和發揚良好的傳統和方法,同時大膽而善于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解決和突破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快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改變過去以财政投入為主的單一機制,樹立敢于負債、市場化運作、科學融資和風險控制理念,努力把握國家投融資政策視窗期,科學建構以金融為基礎的"四位一體"投融資機制, 以興發集團、城鄉投資和産業投資為平台,進一步明确金融和投融資平台的功能,充分發揮公共财政在保障民生、促進投融資平台發展中的作用。堅持資源資産管理,加快機制創新,注重利用市場手段激活潛在資源,努力使資源成資産、資産成資本、資本成資本。按照嚴格保護、科學開發、有償利用的原則,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完善公共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争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順應時代潮流,更加注重運用大資料和網際網路思維武裝幹部,破解疑難問題,促進工作,促進發展。

以一流标準加快開發速度。堅決摒棄"不想做"、"不敢做"、"不想做"的思維,進一步強化一流、勇于一流的意識,敢于與強者比較,敢于爬高、做到最好、争先争,一年到興山發展水準,排名上升。要有"建設工作必須有我"和"成功不一定要在我的領域"的領域,敢于嘗試,敢于承擔,堅決打破"穩"思維,"保持"的觀念,"恐懼"的心理,不找困難借口,隻為成功找路。要始終保持"看紅旗扛"的精神狀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不能坐以待斃的緊迫感和緩慢的危機感,一切看對了事情,就要争分奪秒地去"搶",腳踏實地去"幹",以昂揚的活力、勇于克服困難、永不言敗的雄心壯志,努力成為綠色發展的"開拓者"、"開拓者"和"上司者"。

(2)把産業的培育和擴大作為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

始終扭動産業發展不松懈,以打造綠色産業體系為抓手,加快産業和項目園區集結實施,打造産業發展高地。

堅定不移的堅固工業底盤。堅持抓好行業實力,不松懈,以打造綠色生态産業為目标,加快調整動力,增添新動力,強化動力,不斷擴大全縣産業經濟實力。支援興發改造,更新做大做強。興發的發展凝聚了縣内人民的心血,是引領星山經濟發展的最強引擎,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援星發集團"沖刺500億,穩定在500強"。進一步集中縣區優勢資源、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全力支援興發集團圍繞磷有機矽一體化開發,深入開發有機矽新材料産品,打造全國一流的非金屬功能新材料基地;建設"飛地經濟"示範縣。以"飛地園區"為産業和稅收增長的主要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推進以延亭、一度、東山為重點的萬畝經濟工業園區建設,實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赢。進一步優化"飛地園區"服務,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率,完善服務主動性,主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沖突和問題,為企業搭建最佳發展平台。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援,建立合理穩定的利益配置設定格局,努力使"飛地公園"進入我縣産業強國、對外開放、經濟增長機制創新的"大舞台"。推動縣城工業綠色循環發展。按照産業集聚、資源集中、特色鮮明、功能區劃、布局合理等原則,推動興山開發區更新換代,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建設湘西江循環經濟試驗區。聚焦平峪口、大瀝西和劉草坡,科學有序推進園區發展,不搞"遍地開花",不搞"村煙",鼓勵支援落戶開發區開發區的鄉鎮投資項目。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更新,突破石墨、矽膠産業,全面推動輕工電子、農産品加工、石材建材等行業發展。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形成以興發為骨幹、多市場主體競相發展的多點支撐格局。

綠色發展夯實了農業基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按照綠色生态有機标準,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競争力和比較效益。做優秀特色産業。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規模化發展"的要求,以現代理念、組織方法和商業模式為重點,重點以核桃、茶葉、柑橘、中藥、煙葉、有機蔬菜、袋裝蘑菇、特色養殖等行業為主,以示範基地為抓手,加快推廣優質果園等高标準産業基地, 高效茶園、标準菜園、生态園林,發展環保和生态養殖模式,加快有機農業生産體系建設。加強品牌建設。為特色産業制定品牌培育方案,擴大知名農産品品牌的覆寫面。完善和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生态農産品,不斷提高興山農産品的市場認知度。促進産業融合。積極争取國家、省、市支援,大力發展農産品深加工,加大特色産業深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力度,促進農業産業鍊整合和價值鍊推進。依托農村綠水綠山、田園風光、地方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旅遊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促進農業旅遊深度融合。積極推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管理體系。加強農業基礎。全面開展農田基礎設施、農資裝備和農業資訊技術聯合推進,穩步推進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完善水庫、管道、路網等農業生産保障體系,提升農業技術、金融、營銷等生産服務水準,不斷增強農業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進而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生态文化旅遊的突破性發展。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導、市場導向、群眾參與的原則,推動形成大規劃、大項目、大融合、大推廣的旅遊發展格局,加快将生态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成為支柱産業。科學規劃定位。基于良好的文化資源禀賦,發揮三峽庫區優良港口和沈農架旅遊門戶的區位優勢,打招君牌、三峽牌和神農牌,按照"趙君、三峽湘西、神龍門戶、大美興山"規劃定位,努力把興山建設成為趙君文化旅遊目的地, 大三峽大神農業貨架生态旅遊集散地。突出顯示引線驅動器。堅持以三峽湘西國際旅遊休閑區規劃為統籌領跑者,進一步統一思路、拓寬思路、規劃項目、明确責任,推動全縣生态文化旅遊快速發展。加快實施區域旅遊建設,建設招君村、高宣兩個5A景區,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接待能力穩步提升。大力挖掘招君文化與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推動旅遊與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星山旅遊文化吸引力。大力推動整個地區。支援高夫鎮周邊高鐵站和昭君旅遊小鎮建設旅遊目的地和高鐵旅遊集散中心,支援趙君鎮建設全區綜合旅遊示範小鎮,完善集鎮功能,提高管理水準,配合中心區短闆發展, 率先實作城鄉一體化,建設趙軍、楚漢文化遺址,支援夏口鎮優化集鎮功能區劃,建設繞行航道和三峽香溪郵輪中心,建設三峽庫區旅遊小鎮和水路旅遊集散中心,支援南洋鎮搶抓生态管理"南洋檢驗"。"機遇,圍繞南洋健康建設,科學規劃中醫藥健康、溫泉開發和旅遊服務,建設神農門戶第一鎮,扶持黃粒、榛子、水月寺、高橋利用半高山、高山生态旅遊資源,配套完善旅遊設施,有效吸引四季養生休閑度假遊客。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高夫深渡濕地公園,精心規劃沿江最美水高速公路的住宅改造和民宿客棧、鄉村建設中心建設,打造湘西江沿線旅遊景觀帶和美麗鄉村創意中心、農養休閑體驗中心、美麗鄉村教育訓練中心和文化旅遊展覽中心。同時,加快發展物流、商業、金融等其他生産生活服務。

注重優勢資源和要素,支撐産業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集中優勢資源和發展因素,向産業發展傾斜。優化資源配置設定。站在"全縣棋局"的高峰,促進資源和要素向産業和企業集中,向傳統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轉變,加快資源優勢向産業優勢轉變。開發元素的聚合。加快産業叢集水電、道路、瓦斯、住房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企業規劃擴大增長良好、相關性高、驅動效果強的産業鍊,落實專項政策,優先配置發展要素,有效保障産業發展需求。我們将大力吸引投資。始終堅持把投資作為增加投資,擴大對外開放,培育"第一手"的動能,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按照建設山區生态經濟強國的目标,立足資源優勢,遵循綠色發展和産業集聚的原則,重點發展有機矽和石墨等綠色新材料産業, 大力引進人才、技術、資金、項目和企業。充分發揮興發集團在吸引投資方面的帶動作用,圍繞産業優勢和優勢實施投資、産業鍊投資,重點引進一批高科技含量、經濟效益好、發展空間大、環保綠色産業項目。改善工業服務。加強對産業發展組織的上司,為産業服務配置設定特殊等級,科學制定配套措施,努力落實好産業發展政策。為進一步整合服務功能,推進開發區改革,招商局等部門,設立産業投融資平台公司,賦予開發區更多的服務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權限,實作項目無園區審批。

(3)與高鐵建設賽跑,加快城鄉建設

積極抓住高鐵建設機遇,大力推進以高鐵速度建設以人為核心、生态優先、生産城市一體化、城鄉融合、人城進步、智能個性、包容共享的後現代理念貫穿規劃準備、建設實施、城鄉管理全過程, 不斷提高城鄉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完整性。

堅持計劃和上司。進一步凸顯規劃的主導作用,增強規劃體系、指導性和前瞻性,強化規劃的剛性限制力。積極推進"多規則融合",進一步優化城鄉宏觀布局,推進微觀空間治理,建構更加清晰的生産、生活、生态空間格局。圍繞山地水資源、城市地标、綜合交通、生态環境、文化魅力等關鍵環節,全面加強重點區域、重要街區、重要節點的規劃設計,更好地協調建築形态,協調景觀,突出趙軍文化特色,使高層次規劃高品質落地。嚴格依法實施規劃,嚴肅查處各類違規規劃行為,保持規劃嚴肅、權威,真正做到規劃硬起來,嚴格起來,做藍圖畫到底,建設到最後,管到盡頭。

推進生産城市一體化。按照建設大三峽趙君文化旅遊目的地和生态文化旅遊集散中心的職能,加快城鄉建設轉型。帶動縣級職能轉型。圍繞高鐵站建設,推進縣城由"宜居"向"契合大隊"功能轉變,落實縣城整體城市設計,控制城東新區和縣城總體規劃,加快周邊路網、孫家溝倉儲物流基地, 古東口大壩下河濱景觀帶、漢溪口高鐵聚落社群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縣鎮非旅遊功能,促進旅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縣市地下綜合管網改造和神都河污水處理廠項目,加快城市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數字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準。加強城市森林公園和縣園景觀建設,突出高夫河"兩岸一江"景觀建設,加快仁平江縣水源建設,開發古東口景觀湖,建設具有特色的趙君文化底蘊,煥發美麗新面貌, 完美舒适的城市功能,擁抱高鐵時代的到來。加快特色集鎮建設。堅持特色發展方向,以湘西鎮發展走廊為軸心,按照四城關聯、生産城市融合、協調發展的原則,促進高夫、昭君、南洋、峽谷口四大鎮的共同發展,支援水月廟、黃糧、榛子和高橋加快集鎮建設, 輻射帶動産業、資源、人口沿湘西江走廊。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将高檔小鎮納入我縣旅遊分布的"東門",建成平水物流小鎮,解決全縣非旅遊功能的一項重要任務。實作美麗村莊的全覆寫。按照人文重點,突出特色,美麗村落,改善環境,完善配套,明确産業思路,建設好古府鎮深河村、昭君鎮昭君村、灘坪村、高橋鄉大溝村、南陽鎮陽泉村、福安鎮、水月寺鎮高嶼村、黃糧鎮石頭溪村、 紫子鄉平安村、幸福村等美麗村示範點,帶動全縣形成"每個村都有貨,每個村有風景,每個村都有就業,每個村子都有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格局。

改善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和利用以高鐵為依托、水路總站、骨幹公路、軌道交通、機場線路和景區連接配接通道的綜合交通。規劃推進"1234"交通發展戰略,實作我縣與周邊景區和城市快速對接。"1"是興建好高鐵星山站,"2"即建設古東口至徐家莊神農架東部景區,高嶼至文裡坪林場、大老嶺森林公園兩條旅遊路;它們是:興山至長陽高速公路、興山至神農木魚觀光小火車通道、高夫至高嶼路快車道、高夫至黃粒、黑澤爾特山旅遊通道。建立健全立體旅遊暢通工程,力行三峽機場、神農架機場,規劃建設通用航空機場,科學合理開發湘西河岸資源,整改更新湘西河航道,嚴格執行湘西河兩岸"左貨右客"功能分區, 高标準建設峽灣1000萬噸貨站,探索磷管道運輸新模式,重點将下口港打造成埃西礦産産品集散地。加強中小水電開發利用管理,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更新,保障工農業生産用電需求。加快兩河口、南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提高城鄉防洪供水水準和工農業用水安全水準。加快寬帶接入網和"光纖接入"工程轉型更新,暢通資訊"高速公路",助力智能産業和智慧城鄉建設。

加強生态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是生産力發展的理念,更加自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紮實推進生态管理。積極開展"宜昌實驗"星山生态管理試點,加快生态資源産業化、資産化、資本化,促進發展勢頭轉化。嚴格執行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空間發展結構,建構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産業發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海岸線格局。堅持保護和修複優先,大力實施生态保護和恢複工程,加快青山建設。促進低碳循環發展。以産業轉型更新和節能降耗為指導,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實施企業循環生産、産業循環支撐、園區循環改造,引導企業建構綠色産業鍊和資源循環利用鍊,加快淘汰高能耗, 落後産能嚴重污染,不斷降低機關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加強生态文明體系保護。建立行業負面清單,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嚴格執行環保"黨政責任、一崗兩責"責任制,上司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産終身出庫審計,以最嚴格的責任為生态文明建設"保障"。

(4)決勝精準脫貧,實作共建共享和諧發展

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維護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做好民生工作,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使人民群衆有更多的出入感和滿足感。

堅決打赢精準脫貧之戰。按照"精準脫貧,不落後一人"的總要求,全縣實力雄厚,樹立縣智、抗貧的堅定決心和信心,確定2018年全縣設立檔案卡,貧困人口12058戶32260人全部脫貧,13個省級貧困村全部脫貧。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精準扶貧、針對貧困戶,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落實政策、資金、項目向"三農村"傾斜,向精準扶貧,通過實施産業扶貧項目、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輕松搬遷安置項目、教育智力教育訓練項目, 救助和安防工程,徹底解決農村貧困收繳困難、道路困難、住房困難、飲用水困難、電力困難、學校困難等問題,鞏固扶貧效果,實作更高水準的扶貧繁榮。大力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加快農光互補電站建設,發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進一步加大對黨和政府主要責任、部門責任扶持的壓力,加強組織上司,明确工作重點,調整和充實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強力共力氣田。我們高度重視思想扶貧和精神支援,通過說服和輿論宣傳,引導貧困戶樹立光榮勞動、艱苦奮鬥、繁榮的榮譽辱辱觀念,克服"觀望"思想,通過艱苦奮鬥,幫助各級乾部互相共鳴, 脫貧,實作小康。

要從社會事業的發展中入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率先推進全省山區縣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打造全省山區教育強縣。完善衛生服務體系,以縣級人民醫院為基礎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大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支援縣級醫院建設,促進中醫藥相關産業全面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兩孩綜合扶持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兒童保育等公共服務水準,維護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鼓勵發展民政輔助養老機構,加快建構居家、社群、制度配套、醫療一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我們将大力弘揚興山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力支援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深入開展群衆公德心建設,大力培育新型文明,提高城鄉文明水準。嚴格監管食品藥品安全和市場監管,推進食品安全縣建設,確定人民群衆"安全舌尖"。我們将綜合發展科學、體育、紅十字等事業,促進人民全面發展。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大衆創業、全民創新",打破影響職工創業的體制和制度障礙,建立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援創業、職工創業勇于創業的新機制。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全民保險計劃,基本實作法人全覆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寫率、治療率、基本醫療保險覆寫率均達到100%。全面落實城鄉居民重大疾病保險制度,提高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水準。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市棚戶區和農村老危房改造,充分發揮公積金使用效率,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優待安置工作,大力開展社會公益事業,重視養老事業。建立農村留守者關愛機制,支援殘障人士事業發展,切實維護殘障人士合法權益。

我們将盡一切努力推動法治建設。堅持黨的上司有機統一、人民當家作主、法治,擴大人民民主,全面推進縣域法治。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支援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支援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大力實施"七五"規劃,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倡導法治精神,加快"法治"建設。進一步推進治安綜合治理,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平安興山建立水準。加強國家安全,加強資訊安全、網絡安全和保密,嚴防和堅決打擊國内外各種邪教組織和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完善防範化解沖突機制,加強電網服務管理平台建設,及時高效化解沖突糾紛。嚴格執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和改進函訪工作,實作陽光來信訪、法治信訪。重點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促進信用資訊共享,完善守信激勵和違反信任懲戒機制,打磨"誠信興山"品牌。加強安全生産責任制落實,加強公安制度建設,完善應急搶救處置機制,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五)堅持全面嚴格治理黨,為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更好的藍圖,實作遠大目标,關鍵在于黨,關鍵在于黨員幹部。深入落實黨全面嚴格治理新要求,全面實施黨建創新工程,為興山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激發引領發展的昂揚精神。堅持把黨放在首位,推進"兩學一份"學習教育常态化,深入研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的新思想、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政治意識, 整體意識、核心意識、團結意識,始終保持以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核心的高度思想政治行動。嚴格執行說服責任制,科學把握媒體格局和生态輿論新變遷,全面建設,善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針對社會熱點疑難問題和突發事件開展精準的輿論引導,用良好的輿論生态彙聚向上正能量。重視和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拓寬工商聯、無黨派參政民主監督的新管道,進一步發揮工會、共産主義聯盟、婦聯、殘障人士聯合會等人民組織之間的橋梁作用,為全社會共進、共同發展創造良好氛圍。

鑄就一支優秀的發展團隊。緊緊圍繞促進發展、選拔幹部、比對隊伍、建設強隊、集聚人才,努力建設各級上司班子和幹部,促進發展,服務群衆,凝聚人心,促進強上司集體和骨幹的和諧。堅持"德才至上"的明确用人取向,注重"五好"幹部的選拔,注重艱苦環境、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關鍵時刻、工作一線演練、幹部鑒定檢查。加強縣委自身常委會建設,充分發揮縣委上司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提高抓方向、統籌、推進改革、管黨的能力,積極支援全國人大、政府和政協履行職責。加強對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做好對幹部的關愛,確定落實對幹部的待遇,讓廣大幹部感到安心、幸福、安全,創造快樂、自信、積極、敢于擔當的環境。加強黨校建設,把黨校建設建成解放思想的邊疆和興山發展的重要"智囊團"。要緊緊圍繞乾部的發展和成長需要,加大乾部培養力度,重視培養年輕乾部、女乾部和非黨員乾部。我們要把老幹部的工作做得更好,充分發揮老幹部的積極作用。深化人才工作,繼續實施急需人才引進規劃,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

為服務的發展搭建堅強堡壘。堅持把抓基層作為長遠規劃和堅實政策,不斷完善基層組織的政治和服務職能。全面推進基層各領域黨建工作,加強組織、等級、活動、制度和保障"五要素",完善組織上司、宣傳教育"五制",促進發展、服務群衆、民主管理,實作多元化、零距離、微服務,建設堅強的基層堡壘。選拔和比對實力雄厚的基層隊伍,高度重視農村支部書記和"兩委"班組管理,進一步鞏固責任,推進專職、專職管理,強化考核問責,打造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上司班子。加強"一書記"和村扶貧專案組的考核管理,提高緻富能力,切實抓好弱散村或落後村整改工作。嚴格管理黨員教育,提高黨員發展素質,加強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加大基層黨建投入,完善以财政投入為基礎的穩定财政保障機制,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取得突破,使基層黨組織有能力、有動力為群衆服務。

強化維護發展的責任。健全作風要建立長效機制,在抓、抓、抓、長治、長治、長治。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逐層精簡工作職責,堅決清理政府、懶惰政府、無所事事、治理遲緩、無序行為堅決問責、懲治無序,推動黨員幹部從"有節制"向"全力以赴"轉變。繼續狠抓工作落實,發揚求真務實、實幹實苦幹、作風強、勇于承擔工作作風,堅持一線工作法、問題導向法、時間節點法等工作方法,嚴格執行上司幹部調查調研,深入接觸重點工作, 定期走訪等制度,把各級乾部提拔到基層,解決問題,化解沖突,促進發展。不斷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實檢、全周期正常檢查和全面檢查等重大檢查推廣機制,加強日常預警和秘密走訪,用鐵的紀律和工作制度,推進正常建設作風,確定各項工作最終部署,抓好結果。

創造清潔和發展中的政治生态。全面落實從嚴治黨的主要責任,推動各級黨組織真正落實壓力層落實到位,把責任層落實到位。堅持把紀律和規則擺在前面,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正紀律、群衆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進一步規範和嚴格執行黨内的政治生活。加強反腐敗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不斷探索加強監督的形式和手段,改進黨内監督、群衆監督、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強對權力運作的限制和監督。堅持從嚴治,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局面,嚴肅查處腐敗案件,用良好的監督紀律"四種形式",實作監督紀律問責常态化。堅持嚴紀守衛相結合,建立容錯、糾正、澄清保護機制,為優秀幹部提供支援,為勇于擔當,大力營造廉潔、廉潔、官者創業、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