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銘記曆史 緻敬英烈

作者:安徽交通廣播

梨花風起正清明。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更加緬懷英烈!緬懷,為銘記,更為傳承。

“你若記得,他便無悔”。我們重讀紅色家書,重溫紅色故事,就是以先烈為鏡洗滌思想、淨化靈魂、凝聚力量。讓英烈事迹代代相傳,讓英烈精神生生不息。

銘記曆史 緻敬英烈

王步文是安徽嶽西人,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國共産黨員,參與安徽早期黨組織建立。1930年10月負責籌建中共安徽省委,1931年3月任首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4月6日因叛徒出賣在蕪湖被捕,5月31日在安慶就義。王步文的這兩封絕筆信分别是寫給妻子和父親的。兩封信的内容非常簡短,一封33個字,一封29個字,分别提到财産由妻子繼承以養育愛子,這封信裡有對妻兒的不舍與牽挂,更多的是視死如歸的從容與淡定。

銘記曆史 緻敬英烈

這是1931年5月31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書記王步文在就義前留下的遺書。第一封遺書稱呼的“複蘇愛妻”,是王步文的妻子方啟坤,複蘇是化名。第二封遺書便是寫給他的父親。

遺書裡,他坦然地對親人說:“我為革命而死了”;他安慰妻子:“不要悲哀,不要難過”;他留下遺願:“撫養愛生,以繼予志”;他為妻兒盡最後的責任:“我的财産由你承繼”。他深知在自己出生于舊式家庭,兄弟姊妹衆多。自己死後,孤兒寡母恐生計艱難。他也向父親寫下了自己的遺願。寥寥數十個字的遺書,卻深深展現了王步文烈士為革命的九死不悔和對妻兒的無限牽挂。遺書内容非常簡短。他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犧牲,沒有絲毫的恐懼和忌諱,他甚至在遺書最後,專門加注“死前一小時書”。

新中國成立後,王步文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而他的妻子方啟坤謝絕了發放的撫恤金,并告誡兒女: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不能要政府特殊照顧。1985年,方啟坤病逝。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嶽西縣大别山烈士陵園王步文的墓旁,一對革命夫妻、生死伴侶,終于長眠在一起。

銘記曆史 緻敬英烈

儲漢儀1926年畢業于安徽省第一師範學校,與王步文是同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擔任中共湖響支部書記、區委書記等職。1935年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封家書裡,儲漢儀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和不能盡責的愧疚,也明确闡述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字裡行間表現出共産黨人對革命事業的赤誠之心。

銘記曆史 緻敬英烈

這封家書寫于1933年,那時的儲漢儀已在石台及周邊地區工作近三年,一直未能和家人見面。他聽說有人要回嶽西老家,匆忙間便揮筆給母親寫下了這封家書。信中表達了他對母親的關心和思念,更表明了他願為革命犧牲一切的決心。

儲漢儀從1927年冬加入中國共産黨到1935年犧牲,一直忙于革命事業,沒有照顧到自己的母親和家庭。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每思及家中年邁的母親,自己不但不能侍奉膝下,反要令老人家時常垂淚牽挂,歉疚之情萦繞于懷。

是以,5月12日這封寫給母親的信中,依舊提筆“心酸手軟”,但又不忍令母親過多傷懷,擔心“反而要逼出您老人家幾點老淚”。不免壓制着感情,多多寬慰母親,希望母親能擺脫煩惱,安享天年。告訴母親自己“雖漂流異地、寄食他鄉,然此種樂趣甚多”。儲漢儀還鄭重地對母親說“于生命二字,看得透而又透,隻要有益于社會,什麼都是可以犧牲的。這是兒的志決,亦您老人家所深望之處!”

他深知,自己有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能夠懂得兒子的理想,了解兒子甘願舍棄家庭幸福,甚至犧牲生命,為的是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事業。

1934年7月,儲漢儀參與上司了柯村暴動,組建皖南蘇維埃政權,為皖南地區早期革命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1935年初,因叛徒出賣,儲漢儀再和敵人的激戰中壯烈犧牲,他用殷紅的熱血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今天,我們重讀英烈家書,聆聽書信背後的故事,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革命者對家人的思念與眷戀,對國家的熱愛與深情,對信仰的執着與堅定。

如今,我們以最真切的情感緬懷他們,因為,我們安享着的今天,恰是他們為之奮鬥、追求的明天。所有的紀念,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我們願意踏着先烈的足迹,朝着夢想的方向——永遠向前。

監制:邵震

策劃:王麗莉、魯俊

編輯:宇晗、達倫

主播:宇晗、達倫、洪捷

解讀:萬辰璐、張道鑫、童瑤

制作:一鳴、陳明

版面:李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