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地鐵貼吧有人發帖:“今年降本增效碰瓷規定”,文章内容指出:線路上一個A投訴 (當然現在全部定A、沒有B了)全線基層扣15%績效。還能累計疊加……該貼已有多名網友跟帖回複,引起争議。詳細資訊
網友觀點
有網友質疑該規定的真假,畢竟關乎個人收入,而且車站内部已經有A類投訴,擔心後續處理。也有網友指出這些某分公司在“卷管理”,并道出該分公司在業内嚴苛是出了名,引衆怒。還有網友表示這類規定是正常操作,大勢所趨,趁年輕早點“跑路”,不要在地鐵公司“一棵樹上吊死”。
01
以投訴論考核是否合理?
近幾年,國内地鐵對車站管理可謂嚴上加嚴,不怕加“砝碼”,就怕沒“砝碼”。車站站務員的工作從引導出行,到現在“微笑服務”“雙語服務”“周到服務”“0投訴服務”等五花八門。
的确,投訴不失為乘客反映地鐵公司服務優劣的有效管道。在投訴的監督作用下,可以見得國内地鐵服務确實有提升的方面,但也滋生許多濫用投訴、過度服務的現象。
例如乘客可能會以此對站務員提出過分需求;或是以投訴相要挾強迫站務員過度服務;亦或是打着某種“正義”旗号專找地鐵麻煩……
武漢地鐵殘障人士事件方才過去沒多久,站務員在工作中有多被動人盡皆知,而在冰冷的投訴面前,員工權益又顯得“微不足道”。
02
乘客一次随手之舉或導緻全線員工收入“打折”
從文章裡可以看出,車站出現1次A類投訴,會扣除全線15%的績效,且投訴考核還要累加。這是否可以了解為,一條線如果出現3次投訴,員工幾乎要扣除一半的績效?如此一來,員工收入水準豈不被乘客“完全拿捏”?據了解,現階段的地鐵環境裡,逃票、沖門、随意丢垃圾等情況都不算事兒,真正令站務員頭疼的是那些被“慣壞”的乘客。
國内地鐵奇葩投訴案例站務員微笑服務,乘客投訴說嘲笑他;媽媽投訴列車司機長得像流氓吓到她小孩;同僚長得漂亮被一個男的看上了要微信沒給被投訴說服務态度不好;一個大哥投訴地鐵換乘導向太多,一個大爺投訴我們地鐵導向太少;某地鐵被投訴車站裝飾内涵日本國旗……
乘客投訴有多容易,從業人員的收入就有多動搖;乘客投訴可以多無理,站務員的處境就有多被動。作為地鐵管理人員,并不是不知道現在仍存在大量無理投訴,如此背景卻執意要以投訴論考核,是對一線員工本職工作的不尊重,沒有将員工利益放心上。
03
地鐵員工苦不合理規定久已
不久前,平台就釋出了一篇《某地鐵績效考核引争議,網友:員工都别活了》推文,報道某地鐵績效考核或存在不合理,員工怨聲載道。
事件還沒過太久,又有一家地鐵被爆出了同樣情況。可見,員工抱怨地鐵不合理規定由來已久,奈何員工地位低微、回報管道不暢等原因,導緻考核規定變本加厲。
量化投訴或是對乘客過分要求的百般遷就,單純以投訴量論整個集體的工作品質是否有失偏頗?對乘客投訴或應介入認定環節,或是重新制定考核規定,最終推行大多數人信服、認可的考核規定,才是地鐵公司應該落實的工作。
04
績效考核規定應以人為本
以量化管理的方式雖然友善,但對一線工作品質的監管與提升存在不合理性。投訴無法真實反映地鐵服務品質,地鐵公司在制定管理規則應該結合實際,考慮周全,畢竟成效直接與員工收入挂鈎,須要高度重視,以人為本。文章内反映出的投訴量化、扣款幅度、連帶責任等問題飽受員工诟病,地鐵公司或當重視員工意見,從長計議。盡管世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管理方案,但試行就遭群嘲的考核規定,該叫停則須立即叫停。寫在最後隻為服務資料而忽視員工感受的規定,或會導緻結果适得其反,制定績效考核規定須秉持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态度,既要提質增效,更要服務員工。地鐵公司的形象口碑不隻反映在乘客投訴的多與少,也展現在地鐵員工的評價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