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近期,某地铁贴吧有人发帖:“今年降本增效碰瓷规定”,帖子内容指出:线路上一个A投诉 (当然现在全部定A、没有B了)全线基层扣15%绩效。还能累计叠加……该贴已有多名网友跟帖回复,引起争议。详细信息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网友观点

有网友质疑该规定的真假,毕竟关乎个人收入,而且车站内部已经有A类投诉,担心后续处理。也有网友指出这些某分公司在“卷管理”,并道出该分公司在业内严苛是出了名,引众怒。还有网友表示这类规定是常规操作,大势所趋,趁年轻早点“跑路”,不要在地铁公司“一棵树上吊死”。

01

以投诉论考核是否合理?

近几年,国内地铁对车站管理可谓严上加严,不怕加“砝码”,就怕没“砝码”。车站站务员的工作从引导出行,到现在“微笑服务”“双语服务”“周到服务”“0投诉服务”等五花八门。

的确,投诉不失为乘客反映地铁公司服务优劣的有效渠道。在投诉的监督作用下,可以见得国内地铁服务确实有提升的方面,但也滋生许多滥用投诉、过度服务的现象。

例如乘客可能会以此对站务员提出过分需求;或是以投诉相要挟强迫站务员过度服务;亦或是打着某种“正义”旗号专找地铁麻烦……

武汉地铁残疾人事件方才过去没多久,站务员在工作中有多被动人尽皆知,而在冰冷的投诉面前,员工权益又显得“微不足道”。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02

乘客一次随手之举或导致全线员工收入“打折”

从帖子里可以看出,车站出现1次A类投诉,会扣除全线15%的绩效,且投诉考核还要累加。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条线如果出现3次投诉,员工几乎要扣除一半的绩效?如此一来,员工收入水平岂不被乘客“完全拿捏”?据了解,现阶段的地铁环境里,逃票、冲门、随意丢垃圾等情况都不算事儿,真正令站务员头疼的是那些被“惯坏”的乘客。

国内地铁奇葩投诉案例站务员微笑服务,乘客投诉说嘲笑他;妈妈投诉列车司机长得像流氓吓到她小孩;同事长得漂亮被一个男的看上了要微信没给被投诉说服务态度不好;一个大哥投诉地铁换乘导向太多,一个大爷投诉我们地铁导向太少;某地铁被投诉车站装饰内涵日本国旗……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乘客投诉有多容易,工作人员的收入就有多动摇;乘客投诉可以多无理,站务员的处境就有多被动。作为地铁管理人员,并不是不知道现在仍存在大量无理投诉,如此背景却执意要以投诉论考核,是对一线员工本职工作的不尊重,没有将员工利益放心上。

03

地铁员工苦不合理规定久已

不久前,平台就发布了一篇《某地铁绩效考核引争议,网友:员工都别活了》推文,报道某地铁绩效考核或存在不合理,员工怨声载道。

“1次投诉,扣除全线15%绩效?”某地铁考核规定引争议

事件还没过太久,又有一家地铁被爆出了同样情况。可见,员工抱怨地铁不合理规定由来已久,奈何员工地位低微、反馈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考核规定变本加厉。

量化投诉或是对乘客过分要求的百般迁就,单纯以投诉量论整个集体的工作质量是否有失偏颇?对乘客投诉或应介入认定环节,或是重新制定考核规定,最终推行大多数人信服、认可的考核规定,才是地铁公司应该落实的工作。

04

绩效考核规定应以人为本

以量化管理的方式虽然方便,但对一线工作质量的监管与提升存在不合理性。投诉无法真实反映地铁服务质量,地铁公司在制定管理规则应该结合实际,考虑周全,毕竟成效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须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帖子内反映出的投诉量化、扣款幅度、连带责任等问题饱受员工诟病,地铁公司或当重视员工意见,从长计议。尽管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管理方案,但试行就遭群嘲的考核规定,该叫停则须立即叫停。写在最后只为服务数据而忽视员工感受的规定,或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制定绩效考核规定须秉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态度,既要提质增效,更要服务员工。地铁公司的形象口碑不只反映在乘客投诉的多与少,也体现在地铁员工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