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作者:惠州電視台

清明祭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它承載着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今天,我市各大墓園都迎來了祭掃高峰,人流、車流基本都達到了飽和狀态。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記者觀察發現,随着文明祭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綠植等環保的方式來祭奠先人。在市殡儀館,設有專門“無煙祭掃區”,全面禁止燃放鞭炮。為鼓勵更多市民加入無煙祭掃行列,還提供“鮮花換紙錢”“鮮花換鞭炮”服務。

市民:我覺得這種方式比較環保,可能未來大家也會慢慢執行起來。

市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鮮花祭拜,這樣就很好了。現在這裡都不能放鞭炮。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惠州市殡儀館館長 吳廣:我們館區是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環保又安全。我們建了一個無煙拜祭區,隻限于鮮花水果拜祭。今天我們通過一種群衆喜聞樂見的形式,用東北的小快闆進行宣傳,快闆的内容當中融入了惠民政策、綠色殡葬,還有文明殡葬。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惠州市殡儀館預計,今天到這裡祭掃的人數達2萬人,清明假期祭掃人數預計達5萬人。提醒廣大市民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避開高峰日,盡量錯峰祭掃。同時,樹立文明低碳祭掃意識,可以采取網上祭掃、敬獻鮮花、植樹綠化、時空信箱、家庭追思會等文明時尚的祭掃方式,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營造文明低碳祭掃的社會風尚。

為倡導移風易俗,滿足市民寄托哀思的情感需求,微信小程式“粵省事”民政服務專區開通“雲祭掃”網絡祭掃服務。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雲祭掃”是“網際網路+”時代一種新的祭掃方式,指的是通過網際網路,在網站上建立虛拟的紀念堂或網上墓地,上傳逝者的照片、生平簡介和主要貢獻等資訊,并通過虛拟的獻花、寫留言等方式進行追思和悼念。廣東省民政廳在“粵省事”平台更新“雲祭掃”服務,市民登入“粵省事”小程式,在底部菜單欄點選“辦事”,再選擇“身後事服務”,點選“雲祭掃服務”進入相關頁面。在這裡,市民可以線上祭掃,緬懷故人,遙寄哀思。采訪中,有市民表示,網絡祭掃改變的隻是祭祀方式,不變的是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市民 張女士:幾年前,我就用了雲祭掃的方式。我們每個人無論通過什麼形式祭拜,其實都是對親人、對先祖的一種悼念,寄托我們後輩的情感。

市民 李女士:在網上祭祀,比較友善、環保、随時,我覺得挺省心的,通過圖像、視訊,也可以表達我們的哀思。

我市各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 文明祭掃更“清明”

記者發現,今年“粵省事”小程式的“雲祭掃服務”,分為簡易祭掃和逝者紀念空間兩個部分,可以發表寄語進行簡易祭掃,也可以為已逝親人建立紀念空間進行祭掃,空間裡可檢視逝者生平、為逝者獻禮、進行親友追思,也可通過分享連結的方式,與遠方的親友一同寄托哀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