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作者:古典文學與詩詞

今天是4月4日,農曆二月廿六,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祭祖的日子。

早在很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這一天祭祀祖先,緬懷親人。

清明節,是一個遊玩踏青的日子。

風和日麗,最宜踏青。

在祭祖悲傷過後,開始享受美好的人生。

人生,總要記得過去,又要快樂當下,也許,這就是清明的意義。

今天是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1

人生在世,風雨兼程,

一邊受傷,一邊治愈。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好像每一個清明節,都會下雨。

1100多年前的唐代,也是一個清明節,也是一個下雨天。

杜牧走在路上,看着來來往往行路的人,他們的臉上,神情凄迷。

是啊,有人是來掃墓,想到逝去的親人,怎能不傷懷。

有人是行旅,逢節裡,無法歸家祭祖,已足夠令人傷懷。

杜牧是哪一種呢?

我們不得而知,從詩意來看,更像是行旅的人。

節日在外,無法歸家祭祖,本就傷懷,又遇雨,傷懷更加一層。

餘秋雨曾在《夜雨詩意》中說:

夜雨是行旅的大敵。

夜雨會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會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遠、孤苦的處境,顧影自憐,構成萬裡豪情的羁絆。

而此刻,杜牧正在經曆着這一心境。

頭巾濕了、鞋也濕了,他急切的需要找一個避雨的地方。

迎面走來一個牧童,他一定這一片地方很熟悉。

杜牧攔住牧童:請問,哪裡有酒家呢?

是啊,現下,如果有一個酒家,既可避雨暖身,又可喝酒澆愁。

牧童擡手指了一個方向——杏花村。

然後,詩就結束了。

剩下的,就靠讀者的想象。

杜牧避到雨了嗎?是否喝到了酒,愁緒是否也緩解了許多。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避雨的地方。

在行旅中,尋找一方屋檐,在愁緒中,渴望一杯美酒。

人生在世,風雨兼程,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治愈。

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邊受傷,一邊接納,一邊成長。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2

這一生的繁華與艱辛,

終将落幕。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時節,桃李開花,笑得燦爛。

而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凄涼。

黃庭堅想起古時的人。

古時,齊國有一個愚蠢的人,每天外出到野外。

向掃墓者乞讨祭祀後留下的酒飯,回到家後,向妻妾誇耀,有大官請自己吃飯。

這是愚蠢的人。

也有賢人,名叫介子推。

介子推曾随公子重耳流亡。

重耳成了晉文公後,介子推帶着母親隐居深山。

重耳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燒山,最後,介子推抱樹而死。

無論是愚蠢的齊人,還是古之賢者,都随時間而逝,不複存在。

黃庭堅感慨:不管是賢者還是平庸之輩,千年之後又有誰知道呢?最後留在世間的隻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李白也曾和黃庭堅有同樣的感慨。

那一年,李白帶着妓女來給謝安掃墓。

謝安,一直是李白的偶像。

他羨慕謝安,隐居于東山上,無數人求他出山。

謝安曾攜妓遊湖,留下一段佳話。

四十歲後,謝安東山再起,穩固朝廷,指導淝水之戰,立下赫赫功勞。

不論是出世,還是入世,謝安都是世之楷模。

李白羨慕他,可是,站在他的墓前,卻又感慨道: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謝安早已化為枯骨,而李白正值壯年。

正如《紅樓夢》中,妙玉所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再豪邁的英雄,再輝煌的人物,最後終将走入終結。

這一生的繁華與艱辛,到最終也融入虛空有無。

青山還是青山,歲月還是歲月,心地起伏世态冷暖,到最後也終是雲煙。

生命的歸宿在于甯靜和恬淡之中,那些遺憾與傷懷,不外是人生另一種自我折磨。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3

清明,

一半愁思,一半歡喜。

生命中的兩面,

在清明得以巧妙地平衡。

江城子·清明天氣醉遊郎

宋·秦觀

清明天氣醉遊郎。莺兒狂。燕兒狂。

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

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縷金裳。

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香。李花香。

淺白深紅,一一鬥新妝。

惆怅惜花人不見,歌一阕,淚千行。

清明節,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有的人在緬懷逝者,有的人,在盡享春光。

清明節,一般在農曆的二三月份,正是春光燦爛的時候。

秦觀很有體驗。

你看,晴朗的天氣陶醉了外出遊玩的少年郎。

黃鹂和燕子肆意飛舞,車馬行人來往匆忙。

桃花和李花依舊飄香,淺白深紅的花争鬥着自己新的妝顔。

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清明時節,風吹落梨花,遊人們為了尋找春意都出城踏青。

路上、田野上、河邊、湖邊,無比熱鬧。

人們欣賞着花、吹拂着春風、摘下柳枝,心情擁抱着春光。

日暮時分笙歌已歇,遊人歸去,被驚擾一天的流莺回到楊柳叢中享受這靜谧時刻。

從掃墓到遊春,總是那麼自然。

掃墓祭祖也多在郊外,往往,人們掃墓完之後,就開始了春遊。

從沉痛的情緒中走出來,進入到愉悅快樂的遊春中。

放風筝,是春遊裡最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把風筝高高放上天空,搖曳在春風中,有人會剪斷風筝線,任憑清風将風筝帶到天涯海角。

人們相信,這樣做能消病除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是以,放風筝,又稱“放晦氣”。

放走了晦氣,以後一定順順利利。

清明時節,既有細雨紛紛裡對于逝者的懷念,也有風和日麗中踏青的歡喜。

既有生命逝去的絕望,又有放掉晦氣後的希望。

生命中的兩面,在清明得以巧妙地平衡。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4

生命雖逝去,愛卻從未消失。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北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時節都是忙于上墳祭掃的人群。

清明時節最重要的習俗,是掃墓。

據古籍文獻記載,在25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掃墓,浸潤到了中國人的骨子裡。

小時候,我們家搬到城市生活。

可是,每一年的清明節,媽媽都會買上紙錢,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逝去的親人掃墓。

掃墓時,爸爸媽媽會一邊燒紙,一邊絮絮地說着話。

“家裡一切都好。”

“你們在那邊多多保佑我們。”

“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你喜歡抽煙,給你燒一包過去。”

媽媽經常會講以前條件差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吃了好多苦。

如果他們能過現在的日子就好了。

于是,在清明掃墓時,準備總是多多的,希望能讓他們在那邊也過上好日子。

很多人說:墳前萬堆灰,不如床前一碗水。

對待父母,生前盡孝,死後掃墓沒必要。

可是,很多時候,掃墓是更像是為活着的人掃的。

在墓前與逝去的親人說說話,仿佛他們還在身邊,仿佛感受到久違的愛。

奉上豐厚的祭品,隻為彌補曾經虧待的遺憾。

生命雖逝去,愛卻從未消失。

清明節|四首清明詩詞,寫盡了清明節,寫盡了人生

今天是清明節。

也許,你也歸家掃墓,也許,你困于工作與生活,無法歸家。

那就在心中默默懷念親人吧。

隻要你還記得他們,他們就永遠都在。

生命與愛,是清明節的核心,以鮮花祭奠故人,用思念延續深愛。

人間四月,清明雨上,願花飨逝者,春暖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