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清明祭掃更安全、更優質、更溫馨
又是一年芳草綠,清明時節寄哀思。為了營造一個平安、文明、有序的祭掃環境,給群衆提供更安全、更優質、更溫馨的祭掃服務,天津市民政局近日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清明祭掃暖心服務工作部署情況。其間,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峰接受記者采訪,回應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和市民關心的清明祭掃話題。
築牢“逝有所安”民生保障底線
記者:請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全市殡葬工作整體情況?
朱峰:殡葬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上司下,市民政局把做好殡葬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強基礎、上位次、更精準、更暖心”工作目标和“開門幹民政,人人當專家”工作方法,堅持黨的上司,落實責任擔當,深化殡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形成了市區上下關聯、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實踐中,我們先後制定推動殡葬改革發展實施意見、無喪葬補助居民喪葬補貼政策、節地生态安葬獎補政策等一系列檔案,形成較為完備的殡葬管理政策制度體系。編制的《天津市殡葬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已獲得市政府批複,到2035年,全市将逐漸建立層級清晰、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全、覆寫城鄉的殡葬服務設施體系。同時,市屬殡儀館改擴建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各區積極支援區殡儀館設施裝置改造提升,持續推進《殡儀接待服務》《遺體告别服務》等标準實施,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殡葬服務能力,不斷滿足群衆基本殡葬服務需求。
暖心服務讓清明祭掃更具溫情
記者:為應對全市殡葬服務場所群衆集中祭掃高峰,在倡導平安文明綠色祭掃、多元化滿足群衆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應對和保障措施?
朱峰:今年全市清明祭掃主題是“一束鮮花寄親人 暖心服務在清明”。為做好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實作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工作目标,我們在市委、市政府上司下,成立清明祭掃工作專班,明确公安、交管、消防、交通、衛健等相關部門職責,健全協調關聯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紮實做好清明祭掃各項服務,持續廣泛開展“清風行動——都市文明 集體共祭”品牌系列活動,帶動更多市民群衆成為文明低碳祭掃的踐行者;持續推廣全時全域家庭追思會和免費網上祭掃平台,市民可根據自身需求随時登入市民政局官網、“天津殡儀服務”微信公衆号、“津心辦”政務服務終端進行文明祭掃;更新“網際網路+殡葬”便民舉措,實作市級殡葬服務機構網上骨灰續期全覆寫,并首年推廣骨灰撒海網上報名服務;持續開展“代祭、代掃、代撒、代葬”4項個性化暖心代辦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打造“送親人 找民政”服務品牌,持續推廣“96456”24小時服務專線,市屬殡葬服務機關推出并優化覆寫殡葬服務領域多個環節的服務品牌,全力滿足群衆多元化個性化殡葬服務需求,通過精準暖心的服務讓市民不斷有新的獲得感。
在確定清明節祭掃活動安全文明有序方面,我們進一步強化喪葬用品市場管理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市民政局相繼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2024年清明殡葬執法工作的通知》,召開全市清明節祭掃工作動員部署會,安排清明祭掃有關工作,抓實抓牢服務保障,并對規範殡葬服務市場秩序明确要求,開展殡葬市場執法檢查,查處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行為,有效規範殡葬市場秩序。同時,深入各殡葬服務機關一線,督導各區各殡葬服務機構,加強祭掃安全管理,堅決防範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持續保持殡葬領域專項整治效果,不斷規範殡葬行業秩序。其間,市民政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委,會同武清區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汊沽港鎮政府,組成市、區、鎮三級聯合檢查組,重點對各類售賣批發市場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倡導文明、綠色、生态殡葬新風尚
記者:在您看來,如何讓清明祭掃助推殡葬移風易俗,進而實作中華優秀殡葬文化高品質發展?
朱峰:随着時代的變遷,清明節的風俗形式不斷演變,内涵也得到拓展,并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建構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适應的殡葬服務體系,實作中華優秀殡葬文化的高品質發展,要加強對殡葬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傳承發展孝道親情、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倡導文明、綠色、生态殡葬新風尚,将殡葬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豐富殡葬文化新的時代内容和形式,推動殡葬文化的現代化。在“清風行動——都市文明 集體共祭”活動中,我們通過專業人員介紹清明祭掃傳統文化、社群志願者朗誦詩歌、從業人員科普文明祭掃形式等方式,既傳播了中華民族尊敬長輩、孝敬先人的文化,也弘揚了志願服務精神,受到參與群衆的稱贊和認可。通過我局制作的家庭追思會引導視訊,市民可以選擇不同時間、地點組織家庭成員共同追思先人。
同時,我們深化殡葬習俗改革,引導群衆踐行生态安葬理念,樹立殡葬文明新風。推行節地生态安葬,市民政局相繼修訂《天津市無喪葬補助居民喪葬補貼發放辦法》、制定《天津市節地生态安葬獎補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檔案,對符合獎補條件或逝者遺體火化後選擇節地生态安葬的承辦人給予獎勵。目前全市節地生态安葬獎補範圍覆寫至殡葬活動全周期,從善終到善别最後到善置,鼓勵和帶動了更多的市民參與到節地生态安葬活動中。
清風行動
都市文明 集體共祭20年系列活動
自2005年起,天津市民政局與天津廣播電視台合作,共同創辦“清風行動——都市文明集體共祭”系列活動,今年已是第20年。多年來,活動形式由最初以殡儀館為主場的集體共祭儀式,逐漸拓展到校園、社群、部隊、工地、海上等,文明共祭不斷創新發展,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和好評。
清風行動進校園
3月28日,天津市殡葬事業管理處、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聯合舉辦了“清風行動進校園——追憶先烈承紅色基因 十載清風譜文明新篇”主題活動。天津市殡葬事業管理處、天津廣播電視台、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共百餘人參加活動。
活動中,市殡葬處人員就文明祭掃新風發出倡議,勉勵同學們積極助力弘揚移風易俗、綠色殡葬的實踐,服務奉獻、引領新風。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代表緻辭,号召青年要以志願行動弘揚文明新風,體悟先輩理想,思考生命意義,以青春之切實奮鬥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使命。
南開大學恩來精神展演團帶來原創話劇《山河不忘,此憶恩來》,表達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和對革命先輩的緬懷。2022級大學生行政管理班團支部代表主講“追憶長征精神 感悟生命力量”主題團課,分享馬克思主義生命觀視野下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清風行動進社群
3月20日起,由天津市委社會工作部、天津市文明辦指導,天津市民政局主辦,天津市殡葬事業管理處、天津經濟廣播、市内六區和環城四區民政局以及部分社群承辦,組織開展10場市級社群文明祭掃現場活動,将文明新風吹進社群。
和平區林泉社群 “清明祭先烈 文明我先行”
本次活動邀請了兩位來自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的老師。一位是胡海明老師,他向居民們講述了父親胡德法參加紅軍時期的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紅軍長征精神。另外一位是谷梅老師,她講述了母親排除萬難參加抗戰的故事。兩位革命後代的家庭現在都積極響應國家号召,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用鮮花祭奠親人。
西青區精武鎮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倡導文明綠色清明”
近代民族英雄、著名愛國國術家霍元甲的故鄉——西青區精武鎮,将“愛國、修身、擔當、為民”的新精武精神賦能到了文明鄉風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活動現場,來自精武鎮的居民代表帶來了八段錦健氣功表演、原創快闆作品《移風易俗看精武》、現場朗誦《清明思英烈》等,通過多種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且綠色環保的節目形式緬懷先烈,追思逝去的親人。
南開區雲龍裡社群
“踐行祭掃新風尚 争做社群文明人”
雲龍裡社群居民代表創新編排了一段《清明》舞蹈,通過簡單的舞蹈動作結合溫馨的旋律,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舞蹈的傳播形式,讓更多人能夠加入文明祭掃的隊伍。現場許多居民代表在折紙中寫下了對逝去親人思念的話語并制作成紙鶴粘貼在了寄思牆,以這種文明且溫馨的方式表達心中的情感,并表示今後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并且積極參與到文明祭祀的行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告别陋習,共同踐行文明祭掃的風尚。
京津冀骨灰撒海啟航活動
3月31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民政部門聯合主辦的“碧海寄情,愛在滄溟”——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啟航活動在天津渤海灣隆重舉行。
上午10時,啟航儀式在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碼頭舉行。活動現場,禮儀人員神情肅穆,隊列整齊,向安眠于大海的逝者敬獻花籃。家屬代表分享家風往事,深情緬懷已故親人。公祭人恭誦祭文,歌頌海葬逝者無私大愛。随着燈柱點亮,汽笛長鳴,2024年骨灰撒海活動正式啟航,來自三地的家屬一起為逝者祈福,表達對親人的無盡思念。
海風拂面、海鷗啼鳴,載有35份逝者骨灰的“國賓9号”撒海專用船,緩緩駛向渤海灣。船艙内溫馨祥和、莊嚴肅穆。海葬儀式上,禮儀人員敬獻花籃,全體默哀緻敬。逝者家屬在哀婉的奠詞中,追憶往事、緬懷親人。船隻到達指定海域後,家屬在從業人員的指引下有序登上甲闆,将親人的骨灰輕輕撒入萬頃碧波。伴随着落花瓣瓣,海葬逝者在廣袤海洋的擁抱中,枕波長眠,回歸自然。家屬們淚目思親,紛紛在祈福卡上寫下寄語,表訴心中哀思之情。活動最後,全體人員為逝者祈福,啟航儀式圓滿結束。
自1990年起,本市開啟骨灰撒海服務,除京津冀三地之外,“海之眠”服務品牌已輻射覆寫魯豫皖、陝甘晉、蒙藏新等十幾個省市區,至今已成功舉辦骨灰撒海活動459期,累計撒放骨灰2.6萬餘份。按照《天津市節地生态安葬獎補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符合獎補條件的承辦人還可以申領獎補,進而帶動了更多群衆參與到節地生态安葬活動中,有力推動了殡葬移風易俗。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