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醫療爆發,為何鷹瞳落地機構一年增了10倍?

作者:牛刀财經
AI醫療爆發,為何鷹瞳落地機構一年增了10倍?

文丨方文

出品丨牛刀财經(niudaocaijing)

在過去一年,從ChatGPT到英偉達賣斷貨的GPU,圍繞AI的前沿科技成了大熱門話題。尤其醫療AI領域,借着大健康風口的東風,吸引了越來越醫療企業入局。

行業的激烈競争下,“醫療AI第一股”鷹瞳科技卻以極大戰略定力堅持開拓創新,業績穩步提升。

3月27日,醫療AI公司鷹瞳科技公布了2023年度業績報告。在報告期内,鷹瞳科技營收增長至2.039億元,同比增長79.5%。公司持續提高盈利能力,實作毛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124%;毛利率提升12.2個百分點,達到61.3%,實作營收和毛利率雙增長。

一、鷹瞳“眼界”有多大?

衆所周知,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近視眼大國。此前,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而青少年近視率更是居世界第一。

是以,對于青少年預防治療近視眼迫在眉睫。國家衛健委釋出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實作0至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寫率達90%以上,令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整體水準不斷提升。

如此龐大的需求,也讓近視眼防控市場錢景可觀。據中金公司測算,2030年,大陸近視防控市場規模或達約2100億元。

AI醫療爆發,為何鷹瞳落地機構一年增了10倍?

俗話說水深則魚肥,在近視防控領域,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産品線日益豐富同時,還有AI、VR等新技術助力。

事實上,鷹瞳科技已經開辟出從AI檢查驗配、AI評估與預測分析,到近視的預防、矯正和控制的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

鷹瞳科技很早就在視網膜影像AI領域布局,推出了便攜智能眼底相機。該裝置的相關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準,隻需要一分鐘左右便可完成檢測,速度又便捷。

鷹瞳的核心産品Airdoc-AIFUNDUS(1.0)則是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的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别輔助診斷産品,可以用來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心腦血管異常及貧血症、視網膜血管異常、玻璃體異常、視網膜惡性良性腫瘤、視神經病變、黃斑病變、先天性視網膜異常等慢性病的風險。

除了AI圖像識别眼底視網膜外,鷹瞳也積極賦能新賽道,尋求新增量。近期,鷹瞳科技新增近視防控賽道。

在過去一年,鷹瞳科技通過聚焦于診療一體化的戰略部署,推出了近視防控AI産品和視覺訓練AI等治療端産品,實作了從近視的預防、矯正和控制全方位進行眼健康有效管理。

産品品質有保障,鷹瞳科技無論營收還是覆寫人群,都很可觀。

财報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鷹瞳眼健康的收入從人民币4360萬元增長至人民币7500萬元,增長率為71.9%。同時,近視防控AI産品使用人次達到89.03萬;視覺訓練AI産品使用人次達到91.84萬,視覺訓練AI産品已經覆寫全國800餘家醫院。

可以說,鷹瞳科技在慢病早篩及管理、近視防控等領域已經賦能更多場景應用,。

二、基礎醫療機構覆寫加速,年增長超10倍

長期以來,健康意識不足是普遍問題。中國人大多對小病不夠重視,等發現時,通常已經為時已晚,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大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緻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比例高達88%。

是以,基層醫療才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門人”。但事實上,基層醫療資源一直嚴重短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是一個被忽略的角色。

據《2022年大陸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全國超過103萬個醫療衛生機構中,近98萬個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是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讓新技術服務于基層,才能讓醫療人工智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鷹瞳科技緻力于通過人工智能賦能醫療機構,解決醫患比例懸殊和醫療資源緊缺問題。鷹瞳醫療的解決方案主要滿足檢測及輔助診斷某些适應症的臨床需求,提供諸多定量測量名額友善醫生提高診療效率和品質。

AI醫療爆發,為何鷹瞳落地機構一年增了10倍?

根據财報資料,2023年,鷹瞳科技覆寫基層醫療機構的1221家,同比增長1271.9%,檢測次數達到53.6萬,同比增長640.6%。

而在技術方面,鷹瞳科技也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出更多符合臨床價值的醫療AI産品,探索多元度的商業化落地模式。

2023年7月,鷹瞳科技參與制定了《基于眼底圖像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心血管病發病風險的專家共識》,與傳統人工ICVD評估方法相比,基于眼底圖像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ICVD風險的方法具有實時、無創、易操作、成本低等優點。

2023年甚至與北京大學和多家知名機構聯合攻關,如何早期發現阿茲海默(認知症)疾病難題,這一技術的商業化前景廣闊,并有望惠及更多的使用者。

認知症的早期檢測不僅有助于降低醫療成本,也能減輕社會負擔。

鷹瞳聯合中國人壽财險推出了國内首個即使已患阿爾茨海默病也可投保的專病保險産品,該産品将視網膜AI篩查服務,作為一項增值服務,包含其中為投保人群提供對阿爾茨海默病患病風險的評估幹預和健康管理,提供全新的完整健康保障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眾健康管理的意識,也降低國家醫療資源緊缺的困境。

2023年10月,醫學圖像分析領域國際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醫學影像計算會議(2023)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鷹瞳一共有八篇論文被MICCAI收錄,其中1篇Oral論文在大會展示。

種種資料表明,鷹瞳科技一直在醫療AI領域技術上持續投入。

三、堅持長期主義,推進全球化卓有成效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應用層面的不斷突破,所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不過,醫療行業向來屬于專業領域,醫療AI的垂直性也很高,“醫療+AI”能夠不斷實作突破發展,主要歸功于大量優質資料作為基礎,并經過漫長的基礎建設周期。

從創業開始,鷹瞳科技就将自己定位為一家“讓健康無處不在”的AI醫療健康公司。多年來,其始終堅持持續深耕AI醫學影像領域,是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先發優勢。

AI醫療爆發,為何鷹瞳落地機構一年增了10倍?

同時,鷹瞳科技除了夯實技術實力,也在提高生産能力。2022年,鷹瞳科技在湖南長沙建成第二個制造基地。現如今,該工廠已開始投産,年生産能力約為10萬台眼底相機。

在國内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後,鷹瞳科技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将業務逐漸發展到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鷹瞳科技Airdoc-AIFUNDUS(1.0)在印度尼西亞、越南、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獲得監管準許或注冊;而便攜式眼底相機已獲得印度尼西亞、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泰國的監管準許注冊。

今年鷹瞳全球化再進一步。

1月8日,鷹瞳宣布旗下Airdoc-AIFUNDUS (1.0) 獲得醫療器械條例規定的CE标志(“CE MDR”),該标志允許全面進入包括比利時、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在内的27個歐盟國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4月舉辦的日内瓦國際發明展中,鷹瞳科技便攜式眼底相機和近視治療産品榮獲「特别嘉許金獎」。

财報顯示,在過去一年,鷹瞳科技來自海外的收入同比增長496%,達到人民币920萬元,占報告期内總收入的4.5%,出海已見成效。

結語

自古以來,科技的進步都有理論派和實驗派。

過去的一年時間裡,AI依然攪動着科技領域的風雲。但是不得不承認在AI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落地應用上,依然存在着不足。

讓AI落地,才是商業和技術的平衡。

我們看到,過去一年鷹瞳的覆寫網點、服務人次,都是數倍十倍地增長,這種技術帶來的改變,以及深度服務病患者後帶來的技術反哺,可能是AI和醫療結合最好的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