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大手筆增持細節曝光,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市場信心
自“國家隊”去年四季度數次宣告買入ETF以來,中長線資金的具體标的和配置情況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如今,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年報出爐,“神秘面紗”也随之揭開。據第一财經統計,中央彙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彙金”)在去年下半年共增持基金份額192.85億份,以區間成交量估算,此輪增持金額可能在500億元左右。從具體持倉來看,中央彙金加碼的對象大多為滬深300、上證50等寬基産品,如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下半年加倉超過百億元。
整體而言,“國家隊”引領作用明顯,不僅為市場止跌企穩注入了一定流動性和信心,其他機構投資者也有加倉舉動,股票型ETF市場迎來大量資金。
中央彙金買了這些ETF
去年四季度,上證指數大多徘徊在3000點之下。随着中央彙金、國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新投資”)等“國家隊選手”陸續宣布增持ETF之後,股票型ETF迎來大量“子彈”,增量資金陸續入市。
2023年10月23日,中央彙金宣布買入ETF産品後,股票型ETF市場成交額出現放量增長。Wind資料顯示,股票型ETF當周合計淨流入超過140億元資金;截至12月31日,淨流入股票型ETF的各路資金累計達1116.98億元。
那麼,“國家隊”究竟買了哪些産品?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年報的披露,相關情況也一一明晰。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央彙金共持有9隻ETF産品,合計持有份額達401.3億份,平均持倉比例達34.6%。
與去年中報資料披露的資料相比,中央彙金持有的基金份額共增加了192.85億份,主要增持對象是滬深300、上證50等寬基産品。第一财經以各個産品在去年四季度的區間成交價進行粗略計算,中央彙金此輪增持金額可能在500億元左右。
從具體産品來看,滬深300ETF産品無疑是中央彙金入市的首選标的。其中,新納入行列的易方達滬深300ETF,被持有61.46億份。至此,持倉比例達21.09%的中央彙金也成為該産品的第二大持有人。以區間成交價進行估算,此番買入金額超過百億元。
除了易方達滬深300ETF外,其餘8隻産品的第一大持有人均是中央彙金。在去年下半年,中央彙金對其中4隻産品進行了增持操作。其中,增持數量最多的是華夏上證50ETF,較中報資料增加了56.15億份。
年報資料顯示,華夏上證50ETF也是中央彙金目前持有基金數量最多的産品,截至12月底共計持有123.61億份,份額在半年之内增加了八成以上;其持有比例也從29.73%升至36.39%。同樣以區間成交量進行估算,增持金額超過135億元。
與此同時,中央彙金還增持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産品,持倉數量分别增加了38.23億份、11.02億份、25.99億份。以各自成交均價計算,三者合計花費了近270億元。
此外,中央彙金對華安上證180ETF、國泰上證180金融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深證100ETF等産品的持有量則維持不變,分别持有52.32億份,25.64億份、19.8億份、0.25億份。
國新投資是另一位在去年12月初宣布增持的“國家隊選手”,聚焦方向則是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Wind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國新投資共持有5隻ETF産品。其中,南方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份額最大,達10.39億份。
國新投資還分别持有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6.09億份)、博時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1.66億份)、富國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1000.01萬份)。此外,還有一隻則是華夏中國交建高速REIT(2300萬份)。
“國家隊”引領作用明顯
位置決定影響力。在業内人士看來,以中央彙金為代表的“國家隊”真金白銀逢低增持,釋放了呵護市場的強烈信号,不僅自身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也起到長期資金入市的表率作用,帶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場。
事實上,從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國家隊”引領作用明顯,其他機構投資者也在默默加倉。從部分ETF産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來看,險資、券商等機構投資者已成為重要“買家”。Wind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上市基金前五大持有人均為來自中央彙金、保險、銀行等機構投資者。
以易方達滬深300ETF為例,該基金機構持有人持有255.54億份,占總份額的87.69%。前十大持有人中,除了中央彙金外,還有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友邦人壽、大家人壽及海通證券等多家機構的身影。其中,平安人壽自有資金持有份額從5.67億份上升到13.7億份,增加了8億份以上;海通證券則新晉前十大持有人,持有份額達3.41億份。
從另一個次元也能看到機構配置力度有所提升。wind資料顯示,在已有2023年資料的689隻股票型ETF産品中,機構投資者占比超過60%的産品數量已經增至262隻,占比達38%;而上一年這一數量為220隻。
“包括社保基金、保險公司、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外資等在内的各路中長線資金均有望成為推動股票ETF規模增長的增量資金。”華北一位權益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股票ETF仍處于發展機遇期,滲透率仍相對較低,長久期資金入市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隊”的布局并不止步于寬基ETF産品。例如,彙金資管向公募機構委托的單一資産管理計劃的投資方向則是更偏向于行業主題産品。
第一财經梳理2023年基金年報資料發現,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央彙金全資子公司中央彙金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直接持有或與公募基金管理人共同成立的單一資産管理計劃,共持有38隻産品,合計持倉份額達105.67億份。
從上述兩個資管計劃的持倉來看,下半年主要增持了醫藥、機器人、電子、計算機、煤炭等方向的行業ETF,例如,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南方中證申萬有色金屬ETF、廣發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30ETF區間增持數量均超過1億份。
更多資金“跑步”進場
今年以來,“提振市場”的影響仍在持續,資金入場勢頭未減,數千億資金借助ETF入市。Wind資料顯示,截至2月5日收盤,全市場股票型ETF産品自2024年以來再度淨流入2341.05億元。
2月6日,中央彙金再度為市場注入信心,宣布擴大ETF增持範圍,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同時,證監會也表示,将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年金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
在這多重積極信号發出後,資金更是“跑步”進場,3個交易日就有近670億元資金淨流入。Wind資料顯示,截至4月1日,股票型ETF産品今年以來“吸金”近3300億元。
其中,具有市場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寬基ETF自然更容易受到青睐,年内獲得超過2600億元資金重點“掃貨”,“吸金”超過500億元的産品均為滬深300ETF,例如,易方達滬深300ETF年内有811.78億元資金淨流入。
資金大舉加倉,也讓ETF産品的規模扶搖直上,多隻ETF産品規模屢破新高,相繼邁入千億俱樂部。Wind資料顯示,截至4月1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嘉實滬深300ETF的基金規模均突破千億元。
在業内人士看來,除了前述影響外,ETF産品發展加速的背後,還意味着A股正在走向強有效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所有的公開資訊都會快速地、較為完整地反映在股價中,換言之,主動管理所能創造超額收益的基礎已經出現了變化。”華南一位機構投研人士說。
從結果來看,大量增量資金入市,提振了投資者風險偏好,并打破了前期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帶來的資金負回報,市場也有所回暖。資料顯示,截至4月2日收盤,上證指數自2月6日以來反彈達13.8%。
站在目前時點,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剛對記者表示,在基本面的支撐下,雖然結構上呈現出行業輪動和高低切換特征,但市場總體并未出現明顯調整。“進入4月,市場或将經曆對一季報等業績因素的證明/證僞考驗。”他說。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