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作者:青島西海岸釋出

一“隧”帶你穿越海底,一“碗”能裝6萬噸油,一“船”1年能養兩個查幹湖冬捕量的魚,一“藻”能提取出比黃金更貴重的超純度海藻酸鈉……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号”

有人說,面向深邃海洋,你盡可以展開“一萬種想象”。“全球首艘”“全球唯一”“亞洲首艘”“國内首個”……青島,正在努力把想象變為現實。

本周,青島市主要上司先後調研海洋裝備産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産業發展工作,主持召開現代海洋産業轉型更新發展戰略座談會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培育海洋新質生産力座談會。

青島如何讓新質生産力“下海”,托起關于海洋的想象?

大汶口文化時期,即墨北阡先民的食物約44.1%來自海中的貝類和魚類;春秋時期,齊國得魚鹽之利,迅速成長為東方大國;唐宋時期,膠州闆橋鎮千帆競發,成為中國北方最繁忙的港口……幾千年來,“靠海吃海”的青島人深深懂得“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這幾個字的分量。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說,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他強調,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經濟,早已不是“興魚鹽之利、通舟楫之便”的初始模式,在各種新興技術的加持下,海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其發展潛力總體高于世界經濟增速。據預測,2030年全球海洋經濟規模将超過3萬億美元。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2023年6月1日,“青島造”大陸首個百萬噸級海上碳封存示範工程正式投用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2023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國内生産總值高0.8個百分點;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為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

近年來,美、英、法、日等海洋強國紛紛釋出新版海洋戰略,強化拓展其海上戰略利益,新一輪全球海洋競争異常激烈。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争,充分挖掘海洋新質生産力是大陸搶占領先地位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的堅實基礎。

對青島而言,發展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動能在海洋。多年來,青島海洋生産總值穩居全國第三。2023年,青島海洋生産總值占全省海洋生産總值約30%,占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約33%;青島海洋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加快培育藍色動能,努力在發展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上走在全國前列,對青島來說,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需,既責無旁貸,又大有可為。

3月29日,青島召開現代海洋産業轉型更新發展戰略座談會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培育海洋新質生産力座談會,提出堅定不移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圍繞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目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

相比于陸地,海洋環境複雜惡劣,開發利用潛力大,但開發難度也很大,特别是由粗放式開發轉向精細化開發,需要更多“黑科技”和“海洋重器”的支撐。一部海洋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階史。

海洋科技創新發展,是引領當下全球海洋治理的新議題,是推動建構海洋新秩序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誰能在海洋領域關鍵性、颠覆性技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發展形成新質生産力,誰就能抓住機遇、占領先機、赢得優勢,真正掌握競争和發展主動權。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被稱為“超級能源碗”

海洋科技是青島以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長闆。目前,青島擁有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機構、50%的海洋領域領跑技術,特别是集聚了國家深海基地、崂山實驗室、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等一批“國字号”院所、高校,彙聚了一批頂尖海洋科學家,托起青島海洋基礎研究的“高度”。

面向未來,青島要立足自身海洋科研優勢,建好用好重大創新平台,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企業點題、院所答題”機制,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要加強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賦能,積極拓展海洋新技術、新産品應用場景,進一步提高海洋開發利用水準。

海洋産業是海洋經濟核心層。海洋實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洋産業的強弱。

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的建設既包括傳統産業的轉型更新,又包括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還包括服務業的充分發展。青島海洋産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産業均有布局,結構均衡。目前,青島正聚焦海洋漁業、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航運金融、海洋文旅7個主導産業和深海開發、海洋物聯網2個未來産業,深化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拓海更新。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逢時科技透明工廠的南極磷蝦油産線

目前,全球海洋産業競争已從傳統領域延伸至科技、金融、高端服務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領域。要向海洋要空間、要發展、要效益,就需要向“新”圖強,全力奔赴“那片海 ”。

青島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改造提升海洋漁業、船舶和海工裝備等優勢海洋産業,培育壯大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新興海洋産業,前瞻布局深海開發、海洋新能源等未來海洋産業,提檔更新現代航運服務、海洋文化旅遊等現代海洋服務業,着力打造一批競争力強的海洋産業叢集。

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留下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話。海洋并未将我們分割成孤島,而是讓人類彼此相連。無論是産業的連接配接,還是對傳統制造業的改造,發展新質生産力都不是中國自己的事情,高水準對外開放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經濟是開放經濟,建構新發展格局,海洋經濟大有可為。

青島作為中亞國家和黃河流域的經濟出海口,承擔着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黃河國家戰略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國家重點任務,在海洋開放合作方面區位優勢突出。2023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突破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标箱大關,成為全球第五個3000萬标箱港口,規模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産營運,是首個全國産全自主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未來,一方面要着力推動港口提質增效、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服務功能。

另一方面,要打造海洋開放新高地。充分發揮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重要經濟出海口作用,建設好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海洋開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産業、經貿、投資、人文、資源等領域務實合作。

如此形成的新質生産力,才能立于潮頭,既與全球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共鳴,也始終攥在自己手裡。

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這意味着海洋新質生産力必然是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生産力。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發展與保護并舉,海洋經濟才能真正走向“藍海”。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号”、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等“青島造”國之重器精彩亮相……青島在探索海洋奇緣的路途上,也在守護海洋生态。推動海洋産業低碳轉型,提升海洋生态系統固碳增彙能力,建構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态環境,實作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青島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設納入城市綠色發展總布局之中。

如何托起關于海洋的“一萬種想象”

青島培育的海帶新品種“中寶1号”

與陸地相比,深海的時間往往慢幾個量級,比如錳結核百萬年才長一厘米,深部生物群的繁殖周期以千年計。絕不能帶着“淘金”的狂熱竭澤而漁、“挖空”深海,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讓海洋保持蔚藍,推動建構海洋命運共同體。未來,青島将繼續提升海洋綜合治理水準,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強化陸海統籌,建設美麗海灣。

我們在深海面前還是國小生。人類在陸地尚且曆經幾千年才學會利用資源,同樣,人類進入深海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海洋新質生産力如同強力的藍色引擎,帶領着我們挺進“深藍”,讓“藍色大海的傳說”愈加閃耀和動人。

(編輯:L,本文由西海岸釋出制作,來源于青島宣傳,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