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作者:青岛西海岸发布

一“隧”带你穿越海底,一“碗”能装6万吨油,一“船”1年能养两个查干湖冬捕量的鱼,一“藻”能提取出比黄金更贵重的超纯度海藻酸钠……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

有人说,面向深邃海洋,你尽可以展开“一万种想象”。“全球首艘”“全球唯一”“亚洲首艘”“国内首个”……青岛,正在努力把想象变为现实。

本周,青岛市主要领导先后调研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工作,主持召开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座谈会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座谈会。

青岛如何让新质生产力“下海”,托起关于海洋的想象?

大汶口文化时期,即墨北阡先民的食物约44.1%来自海中的贝类和鱼类;春秋时期,齐国得鱼盐之利,迅速成长为东方大国;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千帆竞发,成为中国北方最繁忙的港口……几千年来,“靠海吃海”的青岛人深深懂得“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这几个字的分量。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他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早已不是“兴鱼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初始模式,在各种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其发展潜力总体高于世界经济增速。据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2023年6月1日,“青岛造”大陆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近年来,美、英、法、日等海洋强国纷纷发布新版海洋战略,强化拓展其海上战略利益,新一轮全球海洋竞争异常激烈。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充分挖掘海洋新质生产力是大陆抢占领先地位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坚实基础。

对青岛而言,发展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动能在海洋。多年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202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3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33%;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加快培育蓝色动能,努力在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全国前列,对青岛来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需,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

3月29日,青岛召开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座谈会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座谈会,提出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围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相比于陆地,海洋环境复杂恶劣,开发利用潜力大,但开发难度也很大,特别是由粗放式开发转向精细化开发,需要更多“黑科技”和“海洋重器”的支撑。一部海洋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阶史。

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是引领当下全球海洋治理的新议题,是推动构建海洋新秩序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谁能在海洋领域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抓住机遇、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由大陆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被称为“超级能源碗”

海洋科技是青岛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板。目前,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领跑技术,特别是集聚了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字号”院所、高校,汇聚了一批顶尖海洋科学家,托起青岛海洋基础研究的“高度”。

面向未来,青岛要立足自身海洋科研优势,建好用好重大创新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企业点题、院所答题”机制,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赋能,积极拓展海洋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产业的强弱。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建设既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包括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还包括服务业的充分发展。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结构均衡。当前,青岛正聚焦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金融、海洋文旅7个主导产业和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2个未来产业,深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拓海升级。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逢时科技透明工厂的南极磷虾油产线

当前,全球海洋产业竞争已从传统领域延伸至科技、金融、高端服务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要向海洋要空间、要发展、要效益,就需要向“新”图强,全力奔赴“那片海 ”。

青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造提升海洋渔业、船舶和海工装备等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前瞻布局深海开发、海洋新能源等未来海洋产业,提档升级现代航运服务、海洋文化旅游等现代海洋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集群。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留下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海洋并未将我们分割成孤岛,而是让人类彼此相连。无论是产业的连接,还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都不是中国自己的事情,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经济是开放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青岛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国家重点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成为全球第五个3000万标箱港口,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是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未来,一方面要着力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要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要经济出海口作用,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如此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才能立于潮头,既与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共鸣,也始终攥在自己手里。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意味着海洋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发展与保护并举,海洋经济才能真正走向“蓝海”。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等“青岛造”国之重器精彩亮相……青岛在探索海洋奇缘的路途上,也在守护海洋生态。推动海洋产业低碳转型,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绿色发展总布局之中。

如何托起关于海洋的“一万种想象”

青岛培育的海带新品种“中宝1号”

与陆地相比,深海的时间往往慢几个量级,比如锰结核百万年才长一厘米,深部生物群的繁殖周期以千年计。绝不能带着“淘金”的狂热竭泽而渔、“挖空”深海,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让海洋保持蔚蓝,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未来,青岛将继续提升海洋综合治理水平,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强化陆海统筹,建设美丽海湾。

我们在深海面前还是小学生。人类在陆地尚且历经几千年才学会利用资源,同样,人类进入深海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海洋新质生产力如同强力的蓝色引擎,带领着我们挺进“深蓝”,让“蓝色大海的传说”愈加闪耀和动人。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