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2003年4月1日,“哥哥”張國榮在香港中環東方酒店的24樓縱身跳下,大衆痛失一位巨星。21年後的今天,仍有很多人為他的悲劇感到心痛。

網上流傳着哥哥在去世前寫的遺言,未知真假。其中最後一句是:“我一生人無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網傳的“張國榮的遺言”,但未經證明

如果這真的是他的遺言,他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必定是痛苦的、困惑的,也是絕望的。

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這句遺言。

哥哥從出道到成名,包括成名之後,經曆了很多波折和非議。尤其是他出櫃,公開同志情後,還有2000年“熱·情演唱會”的造型,遭到了很多人嘲諷、羞辱。

是以有人說,這句遺言是哥哥表達心中的委屈和憤懑:我沒有傷害你們,可為何你們要無情地攻擊我?

還有的人說,哥哥自殺離世前一年深受抑郁症折磨,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又很擔心自己的病會被媒體亂寫。是以,這句遺言表達的是他感到命運不公,質問為什麼老天爺會讓他患上這樣的病。

他的大姐張綠萍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弟弟的抑郁症是“生理性抑郁症”。

她說,弟弟死後,有一個精神科醫生專門寫信跟她解釋,說抑郁症分為2種。第一種是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了,另一種就是明顯是不開心的事導緻的。那個醫生說,她弟弟百分之百屬于第一種。

這時,主持人有疑問:但是哥哥在娛樂圈裡面承受了很多壓力,會不會是精神壓力太大?

張綠萍說,她一開始也以為是這樣,但是她聽了那個醫生的詳細解釋後,再回想起弟弟生平的性格,她覺得弟弟拍戲時能夠抽離,說睡就睡,跟伴侶感情又好,又富有,對什麼事都一笑置之,我行我素,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身邊每個人都很尊敬他。

言下之意,張綠萍相信弟弟的抑郁症就是生理性的,認為他在生活中豁達大度,并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她還說,在剛确診的時候,弟弟自己也覺得難以接受,“他經常說,我怎麼會抑郁啊?我又有錢,又有那麼多人疼愛我,我又那麼開心。他不承認的,甚至連醫生開的藥也不吃。”

哥哥确實有可能對自己得了抑郁症沒有客觀、理性、深入的了解,認為命運弄人,好人沒有好報,是以說“為何會這樣”。

當然,網上還有人說哥哥是為情所傷,與唐鶴德的感情出現了裂痕。還有人說他入戲太深,拍完遺作《異度空間》之後難以抽離,是以患病。

其實,這些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從精準精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都隻是表面的線索,而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根源。

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發現,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患者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并且不斷自我否定而導緻的。這些疊加性心理創傷往往貫穿了患者從小到大、包括成年後的經曆。

是以,哥哥罹患抑郁症,不隻是因為娛樂圈壓力、外界的非議,更不是僅僅因為入戲太深或者情感受挫,而是他的經曆中充滿了來自各個方面的疊加性心理創傷,而且一直得不到深入的修複、高效的治療。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結合哥哥的自傳《不羁的風》,還有大量的報道和資料,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分析他為什麼會罹患抑郁症,又為什麼沒法康複,最終精神崩潰而自殺!這個角度的分析,像福爾摩斯破案一樣,會讓你大吃一驚!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張國榮的自傳《不羁的風》

01、在原生家庭中,哥哥遭受了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

在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中,常常會從3個角度分析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根源——原生家庭、校園經曆、社會經曆。對于哥哥張國榮,我們也可以從這幾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

而且,從根源上講,原生家庭中的負面因素是他後來罹患抑郁症的最根本原因。

哥哥曾經謙虛地說自己出身中産家庭,家境一般。但其實,他的家世一度很富裕。

他的父親張活海,是香港著名的洋服裁縫大王,母親潘玉瑤也是典型的大戶出身。可以說,哥哥一出生就衣食無憂,還有貼身傭人侍候。可是,哥哥在這個家庭中過得并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壓抑的、非常孤獨的。

張活海夫婦都很忙。張活海負責幹事業,還喜歡拈花惹草,在豪華酒店約會不同的女性,一年到頭隻有寥寥數天會回家。

有丈夫如此,潘玉瑤的婚姻生活自然非常不美滿。她心裡長期憂郁,忙着找私家偵探查丈夫的行蹤,還要跟家裡的“二房”争寵,根本沒有心思照顧和陪伴孩子。

哥哥說,其實他從小就不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為了看管勞工,住在工廠的樓下,他和哥哥姐姐們住在另一個地方,由傭人們照顧。在他的記憶中,他隻和父親同住過3天,和母親的關系非常疏離。

他說,“我想,小時候被爸爸媽媽打一下,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我這樣的經曆也沒有,更别說星期天的時候和爸爸一起拿着相機去外面照相了。”而且,因為母親和“二房”之間的争風吃醋,他還被“繼母”用尿淋過。

張活海夫婦先後誕下十名兒女,有3名子女夭折了,哥哥排行第十。按理來說,他有那麼多兄弟姐妹,即使父母不陪伴他,他也不會孤獨。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張國榮與家人的合照,左下的小男孩為童年的張國榮

但事與願違,哥哥和年齡相距最近的八哥也差了8歲,跟在上面的哥哥姐姐就差得更遠了,小時候很難玩到一塊去。他說,“小的時候,我通常很孤立無援”。而且,八哥還欺負他,把他重重地摔下床、掀翻在水裡。隻有七哥和大姐真的對他好、在意他。

因為兄弟姐妹實在太多了,傭人們也沒法時刻照顧得太仔細,哥哥小時候遊泳時還差點溺死,幸好自己想辦法撐出了水面。這樣的險境,恐怕他不止經曆過一次。

哥哥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曆的時候,顯得風輕雲淡,也沒說太多。但實際上,在那樣的原生家庭環境下,他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他也承認,即使是他後來成名了,他想起小時候的經曆“還是會感到不開心”。

在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中,我們接診過很多從小也缺乏父母陪伴、甚至也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抑郁症患者,他們有種深深的“被抛棄感”,小時候覺得被父母抛棄了,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這是他們後來出現抑郁症的根源之一。

是以,哥哥也極有可能從小就有“被抛棄感”,這種失落和不自信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内心深處,這是他後來性格上變得敏感多疑、偏執固執、過分追求完美、在意外界評價的根源之一。

不過,幸好哥哥小時候還有六姐疼愛。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張國榮與六姐的合照,圖檔來源于網絡

六姐不是哥哥張國榮的親姐姐,而是把他從小帶到大的傭人。在父母長期不在家、哥哥姐姐又跟他玩不到一塊的兒時,六姐是唯一一個陪伴在哥哥身邊的人。

六姐非常勤奮、堅忍、善良,她是文盲,但她言傳身教地教會了哥哥要做一個對人好、對事好的人。哥哥決定進入娛樂圈發展時,父親并不支援,他跟家裡劇烈争吵,還離家出走。但六姐仍然陪在他身邊,給他做飯,甚至用自己的積蓄照顧他的生活。

可以說,哥哥能順利地度過孤獨而壓抑的童年、青少年,一直到出道,都沒有出現明顯的精神心理障礙,這背後有六姐的很大情感支援。

是以,在哥哥心目中,六姐的地位已經超越了他的媽媽。他對六姐掏心掏肺地好。有一段時間,六姐因為不公平的待遇,還有家中親人患癌,她曾短暫地離開了哥哥。哥哥内心非常難受,但又無能為力。幸好,後來六姐又回到了他身邊。

成名之後,哥哥仍然跟70多歲的六姐住在一起,覺得不能沒有她在身邊。有時候六姐回家探親,哥哥會非常不自在,甚至有種非常失落的感覺。

大約在1990年,六姐因癌症治療無效去世了,哥哥更是遭受了非常大的打擊,甚至宣布退出歌壇,跟伴侶移民到加拿大隐居療傷,療愈好幾年才回到香港重新開始演繹事業。

哥哥對六姐的深厚感情,這完全可以了解,他是一個重情的人。但其實,一個成年男性對一個長輩有如此深的情感依賴,哪怕對方隻是短暫離開也感到不安和失落,這是不尋常的。

這背後,其實跟哥哥小時候形成的“被抛棄感”有關。他理性上知道六姐離開不是想要抛棄自己,但這仍然激活了他的疊加性心理創傷,讓他無法自控地覺得自己“被抛棄”了,産生了強烈的不安和孤獨感。

02、他有學習障礙,在校園中一度自卑、壓抑

對比起原生家庭經曆來說,哥哥的校園經曆相對更多姿多彩,但其實也有很多負性事件。

在國小到中學,哥哥都有非常要好的同學。可是在學習上,哥哥學得相當痛苦。他從幼稚園低班直接跳到了一年級,一開始根本聽不懂,不得不重讀了一年。

他排行第五的姐姐總是抓着他補習,他非常抵觸。其實哥哥那時候成績還不錯,每次考試都在前10名,但他的大姐張綠萍那時是一名老師,對他也非常嚴厲,拼命監督他讀書,甚至會用衣架和皮帶打他。

在大姐的鞭策下,哥哥的成績一度非常優秀,有兩年中文拿了全國小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但也因為被逼迫得太緊了,哥哥覺得壓力很大,到了國小後期,他對學習出現了很強烈的抗拒,除了英文之外,對其他科目都沒有興趣,尤其對于數學,總是學不好。

上了中學之後,哥哥張國榮的學習成績可以說是一敗塗地了,中學一年級還留了一級。

他的父親很生氣,“看你在香港都是讀不上的,有沒有想過到别國讀書啊?”哥哥也覺得自己在香港的學校裡很丢人,不想待下去,于是連連答應。在中學二年級,也就是大概13、14歲,哥哥獨自去英國留學了。

英國學校的課程單調,封閉式管理,吃的也不夠,晚餐甚至隻有2塊餅幹和一杯飲料。哥哥隻好泡友善面吃。

不過,哥哥在英國時,學習障礙有所緩解,他讀了6年多,考上了英國著名的利茲大學,學習紡織專業。按照計劃,他大學畢業後會回到香港,承接他父親的裁縫事業。

可是好景不長,他才讀完大一,父親就病重了,家裡寫信讓他趕緊回去。後來他父親挺過了難關,但再也不希望最小的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是以哥哥再也沒回到英國,而是在香港的一所中學當插班生。也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一些喜歡玩音樂的朋友,開始參加歌唱比賽。

應該說,哥哥在校園中遭受過一定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大姐、五姐對他的學習太嚴了,方法簡單粗暴,導緻他一度出現過很嚴重的學習障礙,淪為差生。

老師肯定多次批評他,同學也很可能會嘲笑他,他心裡肯定很不好受,并且自卑。是以,他才不想在香港的學校到待下去。他那麼小就獨自出國讀書,難免也會感到無助和孤獨。

他好不容易考上了英國有名的利茲大學,對所學專業也有興趣,眼看還有幾年就能學成歸國,卻因為父親病重,不得不中斷。

相信他内心也有過失望和郁悶,可能本來覺得可以學成歸來,向家人和過去的老師、同學證明自己,卻又回到了原點。

03、他被曆任女友傷害後愛上唐鶴德,其同志是後天形成的

除了原生家庭和學習經曆之外,哥哥在戀愛經曆中也遭受了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無論是在校園的時候,還是步入社會之後。

哥哥在自傳中公開過自己的朦胧初戀。他7歲時就對一名女同學産生了朦胧的情愫,想拉她的小手,最後還真的拉到了,上課時還經常跟女孩傳紙條。可是國小四年級時,這名女孩去了加拿大,兩人分開。

初一時,哥哥非常想念她,正好女孩回到了香港,他約女孩去逛街,還提前去剪了一個自以為很帥的發型,晚上興奮得睡不着。結果第二天一見面,哥哥發現女孩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他有種看到“姐姐”的感覺,女孩也覺得有些别扭。

這次“約會”是不歡而散的,女孩明顯已經不喜歡他了。哥哥說,那是他第一次被女孩嘲諷。

中學後,哥哥也喜歡過其他女孩。第一個直接拒絕他了,但比較婉轉。他喜歡的第二個女孩姓黃,兩人經常一起打羽毛球。後來哥哥出國留學,兩人保持聯系,他回國時,終于把女孩追到了手,并在16歲時有了初次性體驗。

可是,哥哥17歲時,兩人分手了。哥哥後來說,是因為兩人考慮問題的方式、人生觀并不同,感情慢慢地淡了。但有媒體報道說,是女孩狠心決絕地甩了他,不過後來兩人仍保持朋友關系。

哥哥出道後,還跟香港女星毛舜筠相戀過,還向她求婚,但是被拒絕,之後兩人分手。後來又有消息說他跟雪梨、倪詩蓓等女星相戀過,但最後都分了手。

他甚至在自傳裡說自己愛上過一個女騙子。對方是個混血兒,兩人認識于迪斯科舞廳。兩人發生關系後,哥哥甚至不知道對方姓什麼。

後來哥哥對這個女孩動了真情,問了她的姓名,才發現她是一個老千。這個女孩不但騙感情、騙錢,還一度找黑道的人恐吓哥哥和他的家人。哥哥說起這段感情時,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而且導緻他對一些女人失去了興趣。

哥哥的戀愛史真的非常坎坷,要麼是被甩,要麼被騙。雖然他理性上知道感情的事沒法強求,對方有權提出分手,但在客觀上,這讓他小時候就形成的“被抛棄感”一次次被激活、強化,形成了更嚴重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被曆任女友傷透了心之後,哥哥跟兒時好友唐鶴德走在了一起。在哥哥口中,唐鶴德對他有無盡的包容,幫他打理财務,開車接送,一起打球,在他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傾囊相助。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張國榮與唐鶴德,圖檔來源于網絡

哥哥大方地公布戀情,出席很多場合都會帶着唐鶴德,而且在演唱會和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白示愛。有一次狗仔隊跟蹤偷拍他倆,哥哥故意牽起唐鶴德的手,狗仔隊也按下了快門。

後來,這張照片屢次被各大雜志網站評選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牽手”、“本世紀最堅定的牽手”、“本世紀最感動的牽手”。

可以說,哥哥在異性戀人身上沒找到的安全感,從唐鶴德身上找到了。唐鶴德緩解了哥哥的“被抛棄感”,讓他在1990年遭遇六姐去世時沒有陷入情緒崩潰。

很多“LGBTQ+”人士說,性取向是天生的,同志者喜歡同性也是天生。但在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中發現,其實很多同志是後天形成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個體遭到了異性帶來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異性的家長,導緻個體排斥異性。

哥哥的所謂同志就是典型。他從小和母親沒有建立深厚的感情,甚至可以說是感情非常淡漠。不過幸好,六姐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他母親的角色,給了他來自女性的關愛和陪伴。

是以,哥哥一開始的性取向是符合主流的,不但有過多次異性戀,也有過跟異性的性體驗。

可是,當他不斷在戀情中遭受來自女性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後,他對“跟女性談戀愛”有了抵觸之心。他後來接受采訪說,他認為自己應該是雙性戀。

其實,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因為哥哥很害怕“被抛棄”,其實他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能一直陪伴自己,不離不棄,對方的性别并不是關鍵。

是以他一旦對人産生了感情,認為别人對他好,他就掏心掏肺,從不會主動離開,希望能跟對方保持長久的關系。可是,這也導緻當别人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他時,他會一次次受到心理傷害,再次忍不住覺得自己“被抛棄”。

04、社會非議和事業受挫,令他的抑郁症惡化

哥哥留學回到香港後,繼續讀中學,而且開始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玩音樂,參加歌唱比賽,後來簽約娛樂公司。這是他步入社會的起點,也是他遭受“社會”毒打的開始。

“哥哥”張國榮逝世21周年,對他更好的悼念,是了解他得抑郁症的真相

張國榮,圖檔來源于網絡

哥哥剛成為一名歌手時,并不受歡迎。外界說他唱歌像小雞叫,不成熟。他的首張個人專輯賣得很差,甚至被唱片店“一進制甩賣”。

他公開演唱時,台下2000多觀衆噓他,讓他“早點歇着吧”。還有一次,他把帽子抛下台跟觀衆互動,帽子卻被嫌棄地抛回他手中。哥哥很難過,他不懂為什麼會這樣,在背景傷心落淚。

在歌唱事業中不得意,囊中又羞澀,哥哥開始參演電視劇。沒想到有幾部武俠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大火,于是他有了機會去新加坡演出。他一連唱了21天,1天唱2場,聲音都唱啞了。因為他這份拼勁兒,讓他接到了更多合約,在影視圈闖出了一點小名氣。

1983年到1984年,哥哥的歌唱事業終于迎來轉折。他的《風繼續吹》和《Monica》成了風靡全港的金曲,苦熬多年的他終于翻身了!随着名聲變大,他的電影之路也開始步步生光,拍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等經典電影。

這時候,正好是他踏入娛樂圈的第十年。香港人鼓勵逆境中的朋友時會說,“張國榮也要熬10年”。在這10年裡,哥哥曆盡坎坷。

而且,即使他後來成為港星中的“頂流”了,但人紅是非多,他繼續遭受打擊。他陷入過“譚張争霸”,很多不理性的譚詠麟粉絲對他圍追堵截,甚至給他送冥币,刮花他的車子。

當時的香港還沒有現在那麼開放,對于同志的态度遠遠沒有現在的寬容。哥哥選擇“出櫃”後,很多人嘲諷他,不少粉絲轉為“路人”。雙方父母曾強烈的反對他倆的戀情,他昔日的一些朋友也是以疏遠了他。

他拍攝了《春光乍洩》,這是一部描述兩個男人之間微妙情感的電影。他憑借精彩演繹成功獲得了第3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哥哥盛裝出席頒獎典禮,但是主持人卻在性取向的話題上對他進行言詞譏諷,他被當衆羞辱。頒獎典禮結束後,張國榮當場宣布:“以後退出金馬獎的評選,終身不再參與。”

2000年,哥哥的《熱·情演唱會》,是他音樂生涯中最重要的演唱會之一,但也可能是讓他承受了最大壓力的演唱會。很多人甚至認為是這場演唱會的後續風波,導緻哥哥患上抑郁症。

他自己親自擔任藝術總監,請來了國際頂級時尚大師擔任服裝設計師。作為頂級港星,他希望打破普通演唱會的正常,作出一些先鋒式的突破。演唱會上,他或披着長發,或盤着發髻,有透明緊身衣,也有半身裙。

當時香港有很多媒體和粉絲謾罵他,說“他好好的男人不做,不倫不類”,像“人妖”,像男版“貞子”……隻有一小部分聲音是認同他的。

雖然演唱會在海外的評價非常高,而且越到後來呼聲越高,辱罵的聲音逐漸減小。但一開始那些排山倒海般的非議和攻擊,對于追求完美、最重視香港本土粉絲的哥哥來說,他肯定是備受打擊的。

他的經紀人陳淑芬也公開說,哥哥是被“狗仔隊”害死的。她認為哥哥自殺的最大原因,是“狗仔隊”報道那場演唱會時為了奪人眼球,故意歪曲事實,把哥哥寫成一個小醜。

自從那場演唱會之後,哥哥變得容易鑽牛角尖,出現情緒問題,最後确診抑郁症,病情迅速惡化。他還出現了胃酸倒流,傷害了喉嚨,導緻對唱歌造成了很大影響。

當然,還有人說他2001年拍攝電影《異度空間》時,因為入戲太深,沒有及時抽離,是以出現了失眠、抑郁等症狀。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部電影肯定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這部電影激活了哥哥的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導緻他出現了情緒症狀。

2002年,哥哥籌備導演自己的處女作電影《偷心》。哥哥傾注了大量心血,請到了娛樂圈很多巨星、大腕參加。可惜,因為取景地不合适,再加上後來影片投資方因經濟問題入獄,影片流産了。

也是這時,哥哥的抑郁症惡化了。2002年11月,他大量服用安眠藥企圖自殺,幸好被唐鶴德發現後緊急送醫救回。從那以後,唐鶴德就對他寸步不離,可還是沒能阻止哥哥發生悲劇。

05、哥哥自殺離世,是對主流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諷刺!

如果說哥哥得的是單純的抑郁症,這是不全面的。他其實屬于微笑型抑郁症裡的第二種:他确診過,也接受過治療,親近的家人、朋友都知道,但他們沒想到他會突然自殺,沒給他們留下任何挽留的機會!

還有,哥哥的一生遭受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太多了,他有明顯的偏執型人格異常,内心敏感,而且有時會大發脾氣,其實這是激越狀态。他患病後,情緒波動時有可能會傷害到身邊人。不排除有的精神科大夫會認為他得的是雙相障礙,因為很多大夫認為脾氣暴躁是輕躁狂/躁狂的表現。

哥哥還坦白自己一度很高傲、自以為是,不顧及别人的感受,接受采訪時聽到煩心的話,會掉頭就走。但他後來自我檢討,說自己待人處世确實太任性了,于是決定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求自己心胸廣闊,包容别人。這真是非常難得。

不過,他看起來很灑脫,但因為主要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一直得不到深入的修複,他其實還是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他還有強迫型人格異常,做事追求完美,對自己非常苛刻,不斷自我施壓,導緻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除此之外,他深深的被抛棄感也是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特征之一。

很多人對哥哥的悲劇感到非常痛心,也感到很疑惑:

哥哥又有名,又有錢,那麼多人喜歡他,他怎麼會不快樂呢?

就算真的不幸得了抑郁症,以他的社會地位和财富,怎麼可能找不到最好的大夫呢?怎麼會治不好呢?

對于第一個疑問,上面那麼長的篇幅已經分析得非常清晰了。哥哥張國榮得抑郁症不是生理層面的因素,而是因為他從小到大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從童年一直到成名後,從量變到質變,最後導緻了抑郁症狀,即使别人覺得他非常出色,他仍然不斷自我否定。

是以,如果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哥哥其實非常符合病因學診斷——創傷後應激反應失調(PTSRD)。無論是他的抑郁症症狀、激越狀态、還是人格異常,主要都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導緻的。

而對于第二個疑問,國内外主流精神心理衛生從業人員應該感到慚愧。

對于嚴重的抑郁症,國内外主流精神醫學的治療方法都是相對低效的,往往隻能進行藥物治療、實體治療、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這些方法都停留在患者的外顯記憶層面,無法深入到内隐記憶層面。

哥哥吃了抗抑郁藥後,有可能抑郁症症狀有所緩解,但藥物副作用可能會令他深受困擾。他見多識廣,人生閱曆豐富,一般心理醫生說的話可能很難讓他聽進去。

更何況,給他看病的大夫并沒有看出他的人格異常,隻能對他的抑郁症狀進行治療。對于抑郁症合并有人格異常的患者來講,如果人格異常得不到重視和高效解決,抑郁症也難以走向康複。臨床中有很多這樣的患者被視為“難治性抑郁症”。

當時,沒有人能夠幫助他深入修複他經曆中的主要疊加性心理創傷。他一直感到非常痛苦,痛苦到甯願抛下最愛的伴侶,離開人世。

很多人說,哥哥張國榮為什麼選擇在“愚人節”這一天自殺?是為了諷刺世人嗎?哥哥是不是為了諷刺世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哥哥的死,實實在在是對國内外主流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一個很大的諷刺!

哥哥為人非常善良,不但不願意傷害别人,還總是提攜娛樂圈的新人。可是,他缺乏了覺察出自己得抑郁症的心理根源的智慧,最後陷入了災難化思維,選擇輕生。如果他仍能活到今天的話,他完全可以接受能深入到内隐記憶層面的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修複其主要的疊加性心理創傷,真正地走向康複,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哥哥已經去世21年了,希望大衆追憶他的同時,也能從哥哥的悲劇中檢討自身。抑郁症的主要根源不是遺傳因素和大腦神經遞質濃度異常,而是後天的心理社會因素。而微笑型抑郁症是切切實實存在的,如果身邊有抑郁症患者,即使他們持續接受治療,我們也要留意他們是否有自殺傾向,尤其是他們接受相對低效的臨床治療時。

哥哥有一個非常不幸的童年,這是他患病的根源之一。希望父母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重視,别讓孩子産生“被抛棄感”,如果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的話,這是更大的進步。否則,如果孩子從小遭受疊加性心理創傷,又沒法得到高效化的修複,就很容易應了那句話“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療愈”,甚至可能一生都療愈不了,導緻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