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金先 :有座石雕叫“雛鳳” | 「潇湘邊城」

作者:香落塵外作伴結廬

鳳凰縣,鳳凰城,鳳凰路。坐落在鳳凰古城門口的箭道坪國小鳳凰路校區因地理位置而得此名。聽說該校最近在建設文化核心,将山上的巨型石頭請進校園,刻上文字,并伫立于校園的核心位置,讓學校文化的靈魂得以呈現。

是日,懷揣着幾許期待,跟着田校長走進鳳凰路校區的校園。進了校門,沿一小斜坡款款而上,迎面而來的就是一組文化石雕。

這校園小巧、别緻。三座樓宇呈品字形呈現,對面是爬滿了爬山虎的石頭小山坡,中間是偌大而平坦的操場。三座大樓的牆面皆由紅磚砌成,樓的棱,牆面的邊都用白條勾勒,線條與色彩很是分明。對面的小坡在樓宇的襯托下倍顯巍峨。這坡坡面陡峭,無雜草,是清一色純天然石壁。石壁上,爬山虎正彰顯着旺盛的生命力,似乎恨不得頃刻之間就将僅剩的一點壁面蠶食殆盡。已經占據且牢牢抓在石壁上的爬山虎的葉子油光發亮,在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噴薄着綠。在樓、坡圍抱下的操場以一标準的巨型長方形呈現于校園之中。在操場中軸線的前端,正對大門處,文化石雕就恰到好處地在這裡落地了。于是,高的樓,陡的坡,偌大的操場,以及氣宇軒昂的文化石雕,幾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這石雕由一大一小兩尊形似鳳凰鳥的天然石頭、五顆滾圓的鵝卵石,及三級台階底座組成。校長介紹說,卵石---“小雛”石---“大雛”石,三石自小而大依次呈現,寓示箭道坪國小的學子一代接一代地成長,層出不窮,生生不息。五顆鵝卵石代表“五子登科”,孩子成龍成鳳,學校人才輩出。五顆卵石加兩尊石雕成為數字“七”,七為上,昭示學校事業及孩子們的學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再加上三級台階,合七為“十”,十為滿,預示師生事業、學業圓圓滿滿。

看!兩尊“鳳凰鳥”仰“頭”伸“喙”,眼望教學樓的校訓牆。校長手指石雕上部,兩眼煥光:這寓意師生遵循“厚德、立志、尚科學、觀天下”之校訓,實施教與學之行為。校訓一以“厚德”為先,德厚者方可載物,提示師者修師德,生者修生為。二以“立志”為綱,告示教師淡泊明志、潛心育人,學生志存高遠、不負韶華。立志者既立當日之志,又明明朝之向,當君子不器、智者不惑。三以“尚科學”為要,提示育人者科學育人,學問者科學學問。凡事依規律,顧科學,講方法,求實效。四以“觀天下”為領,意示師生既要胸懷博大,又要胸襟寬廣,既要腳踏實地,又要高瞻遠矚,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既要立足當下,又要放眼未來。

順着校長手指的方向看去,這座主石的确酷似鳳凰鳥。它有“身”,有“頭”,有“眼”,有“喙”,且高大威武、氣宇軒昂。它高2.8米,重6噸餘,加上長5.8米,寬3米,高0.45米的底座,以及小“雛”石和五顆鵝卵石組成一幅三米多高的巨作,成為一道文化景緻融進了校園之境。

石金先 :有座石雕叫“雛鳳” | 「潇湘邊城」

校長說,這組石雕每天都給全校師生傾注着心理能量——“今朝是雛鳳,明日翔藍天”!也給每一位走進鳳凰路校區的來賓予一種文化呈現——這裡的孩子今日為雛,明朝而鳳,翺翔藍天。

“雛鳳”二字由石金先先生提出,意在本校區地處鳳凰縣、鳳凰城、鳳凰路,“雛鳳”不僅是鳳凰文化的落地,還是鳳凰文化的赓續與發展。幼者為雛,成熟為鳳,本校區的從教者将視每一名學生為雛,經由教師精心培養,定促每一位孩子由雛而鳳,翺翔藍天。是以,在石雕背後刻上“今朝是雛鳳,明日翔藍天”,以此寄托教師之望、學校之期,以及孩子之志。

“雛鳳”二字由榜書書法家王春題寫并雕刻。二字飄逸、遒勁、厚實、灑脫,加上大小“二雛”互相照應,産生了石頭語言,讓人目睹而心生敬畏,心思而遐想無垠。

據說,“雛鳳”主石的發現距題字曆時二載有餘,是榜書書法家王春苦苦尋覓,兩年後終于在湘西自治州境内永順縣發現并發掘。主石恰好有“身”,有“頭”,有“眼”,有“喙”,是活生生的“雛鳳鳥”。這般天然,其形成至少數萬年。也許冥冥之中,為“雛鳳”二字的出現,這塊石頭已等了萬年!

文化石雕落地校園經由田海衛校長策劃群組織,全體行政班子通力協作,各級上司支援,各界人士幫助,王春大師親自把關并全程參與石雕的建設,于是有了隻屬于鳳凰路校區的特色文化。校長說,學校将以此為圓心,擘畫一個又一個同心圓,打造以“雛鳳”文化為核心,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的鳳凰路校區特色校園文化。

自古,鳳凰鳥是神靈,是人們虔誠,崇仰,頂禮膜拜的神物。它是美麗、吉祥、善良、甯靜、有德、自然的象征,同時又是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代表。相傳鳳凰非楝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非寶地不落,非梧桐不栖,極尊貴,極高雅。

今兒,鳳凰縣,鳳凰城,鳳凰路“雛鳳”文化石雕落地校園,是鳳歸,亦是鳳翔,将來更是鳳翥!

* 延展閱讀

石金先:行走烏巢河 | 「潇湘邊城」

石金先:看萬山紅遍 | 「潇湘邊城」

石金先:那山,那水 | 潇湘邊城

我的月光

湛藍-咖啡時光(已遷移)

39購買

【作者簡介】

石金先,網名登封信徒,湖南省鳳凰縣人,鳳凰縣箭道坪國小教師,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縣先進工作者(勞模)、湘西州“武陵人才”獲得者。執着基層一線教育,執着教育研究,編著《德育落地》(20萬字),由海南出版社出版。